[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现状和对策措施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对策探析 高校就业指导课对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提高 就业能力与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教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应从课程 地位、课程体系、教学手段与形式、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加 强改进,才能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摘 要:
大学生;
就业指导课;
教学现状;
对策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是在国家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 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制度的大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但是,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 课程教学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高校 毕业生就业制度、就业机制的深入改革,大学生就业困难增 加,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日益凸显重要。因此,教育部 相继下发一系列文件要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将就业指 导课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纳入日常教 学”,并就就业指导课教学提出具体要求,目的就是希望通 过各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促进毕业生就业,提高就业率。

当前,绝大部分高校基本按照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学 校实际,把就业指导课作为选修课或必修课纳入教学大纲, 给予一定的学时、学分,并加强课程建设,积极发挥其对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作用,但还是凸显一些问题。

1、思想上不够重视,缺乏明确的指导理念 自打破大学生统包分配制度以来,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要 求和各地实际,陆续开设就业指导课,但思想上对本门课程 重要性认识不足,就业指导课教育理念模糊。很多高校将就 业指导课列为选修课,未纳入必修课程管理,学分少,具有 很大的随意性与间断性,有些高校甚至仅举办几场简单的就 业指导讲座来应付教学任务检查。在就业指导教育理念上, 未形成统一明确的指导思想,造成实际的指导理念与课程的 创建者和管理者的目标理念存在偏差,主要偏重于就业安置 和就业率的提高,而较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职业生 涯发展规划以及学生的就业质量。

2、开设时间短,未形成全程化教学 大多数高校仅在学生临近毕业前一学期开设,而且课时 短,一般仅安排20个学时左右。授众仅针对毕业生,并没有 实行从大一到大四进行分阶段、分层次、循序渐进的全程化 教学,忽视低年级学生应尽早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与素质 能力的培养。而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能力的培养不是短时间 就能做到的,大学生择业观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 较长时间的教育与培养,因此,这种就业指导的滞后性、临 时性、突击性,造成教学实际效果大大折扣。

3、教学内容不完善,缺乏全面性、系统性 由于我国至今还没有一本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权威性教材,因此,很多高校没有指定本门课程的教材。上课的教师 更多的是从网上找资料,下载一些相关内容,设立几个专题, 教学内容大多由就业政策、毕业流程、面试技巧、职业礼仪 等方面组成,这就造成教学内容随意性大,不规范、不系统。

有些高校虽然有指导教材,但存在内容不充实、知识滞后、 理论指导性与实用性不强等缺点,职业生涯规划讲得少,创 业教育基本处于空白,对就业能力培养强调不够,缺乏对大 学生就业思想的教育与引导,忽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即德育 教育。

4、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轻实践教学环节 很多高校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单纯的理论教学来对待,教 学方法单一,大多停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结合各 专业特点,开设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形式上普遍存在“重理 论教学轻实践指导”的现象,就业指导主要采取教师“讲”、 学生“听”的单向“灌输”模式,缺乏情景模拟、分组讨论、、 就业市场实践、个体指导等有效地实践教学活动,在教学过 程中还存在“重校园内环境轻校园外环境”的现象,就业指 导仍然局限于学生和学校的情况,没有结合企业和社会实际, 缺乏针对性。

从而使学生感到就业指导课枯燥无味、不实 用,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5、教学队伍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低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专业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综合型课程, 需要教师在充分掌握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基础上,还需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学、公共关系 学等学科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当前,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 课缺乏专业教师,大多由校院两级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和辅 导员担任,其专业背景大相径庭,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将 就业指导课教学与研究作为一个专门职业来对待,造成教学 队伍不稳定,流动性大。此外,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教师大 多缺乏甚至没有专业系统培训,很多仅凭自己的就业工作经 验开展教学,对课程的设置与内容思考不够,上课随意性较 大,难以收到开设就业指导课应有的教学效果。

二、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1、高度重视,提高就业指导课程地位 就业指导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系 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做 好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办发 〔2007〕26号)的要求,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切实把就业 指导课程建设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列入就业“一把手” 工程,做好相关工作,并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和效果列入就 业工作评估范围。首先,应切实提高高校主管领导对该课程 的重视程度。主管部门不但要在制度上保证该课程的独立性, 更应该以调研的方式,用事实、数据来证明该课程建设对学 校发展、学生成才的重要性。其次,上级主管部门应该摒弃 把就业率作为高校就业工作唯一的评价方式,而应该以课程 安排、师资配备、授课情况、学生评价等多元评价指标来衡量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情况,并给予及时 反馈,对有特色和有突出成绩的高校应表扬奖励并在相关高 校间相互推广,对就业指导不到位和开课情况不好的学校应 责令其及时整改,最终建立良好的课程运行机制,形成就业 指导课程建设的良好风气。

此外,各高校要应充分认识到 开设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保证对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 导课程的经费投入,为课程研究和教师培训提供必要的经费 保障。

2、完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实行全程化教学 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将对课程的建设起到提纲挈领的 作用,有助于课程指导与教育作用的有效发挥。各高校应严 格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有关教 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通知要求,将职业发展 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课纳入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 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并逐步完善后过渡到必修课,明确 列入学校的整体教学计划。应像其他课程一样,结合本校实 际,制定科学、系统和具有特色的教学大纲,明确课程的教 学目标、实施方式、评价的方法等。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环 节,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分年级设立相应学 分,安排学时不少于38学时。

就业指导要根据大学的各个年级阶段有不同的特色和 侧重点,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从而达到指导大学生正确认 识自己的特长和潜能、规划职业生涯的目的。高校要把突击式的就业指导变为大学四年的全程指导:一年级注重大学生 职业生涯意识的树立与培养,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和基本思路,明确大学生活与未来职业生涯的关系,增强大 学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
二年级开展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具体的职业要求,思考未来理想职业与 所学专业的关系,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有针对 性地提高自身素质和职业需要的技能,并学会通过各种途径 来有效地提高这些技能,以胜任未来的工作;
三年级引导大 学生进行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和实践,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 涯设计,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提升职业修养,提高职 业适应能力和爱岗敬业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四年级进 行求职择业训练和职业角色的顺利转换。开展择业技巧与礼 仪、心理调试等训练,提高面试技能。帮助毕业生提高信息 收集与处理的效率与质量,增进心理调适能力,维护个人合 法权益,让大学生学会推销自我,从而顺利实现从大学生到 社会人、职场中人的角色转换。认真做好就业前的知识准备, 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与创业 精神,提高创业素质与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 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单一的 讲授法难以起到很好的效果,也不可能满足学生就业择业的 实际需要。同时,就业指导应始终坚持“走出去、请进来” 的战略。加强校企合作,可以借鉴当前某些高校与知名大中型企业开办定向人才培养班的做法,此外,还应充分挖掘优 秀校友资源,将一些成功的社会各界人士请进来,开设就业 指导某个专题讲座,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增强 就业指导说服力。

4、加强师资队伍培训,逐步实现课程教师专业化、职 业化 当前,就业指导课教师只可能主要由就业指导中心人员 与主要负责学生工作的干部和辅导员担任,应该逐渐稳定这 支队伍,注重加强培训与外出进修。同时,还可以聘请教育 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学、人才学、公共关系学等相关 专业的教师给就业指导课教师做相关专题的培训讲座,激励 他们做一些就业指导的研究工作,逐步使就业指导课融合各 学科的知识,并形成固定的模式,给学生以综合性的就业指 导,逐步实现就业指导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建立一支具有 较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指导能力、具有较强事业心与责任感的 优秀就业指导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