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材有效处理使用方法浅谈
小学数学教材有效处理使用方法浅谈 徐义忠 陕西省汉中市西乡县莲花小学陕西汉中723500 教材是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新课程理 念的重要载体。《课标》强调教材只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 要线索" ,它不能满足所有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需要。现行 的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均是图文并茂,以问题串的形式来 呈现整节课的教学内容,有的知识点是显性的,而有些则是 隐形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教师如果不仔细深入研读教材, 很难全面把握教材的知识点。怎样有效研读教材,深挖教材 内蕴,以提高教材的使用效率呢?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但 不只是教教材"的思想,要具有教材开发的意识,创造性地 使用教材,达到高效育人的目标。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 己的看法。1利用"引入"思想,拓宽教材的广度 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关键在 于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备课过 分依赖教参和教材,教学过程成了忠实而有效地传递和执行 教材内容的过程,这样一来,新教材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 想就难以被老师体验和领悟到。老师所关注的只是"知识技 能"和"问题解决",很少会考虑"数学思考"、"情感态度"。
老师过分地尊重教材,依据教材,却没有挖掘教材中能实现 教材价值的潜在因素,教材的教育价值和智力价值就会削弱。为此,我们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可以利用"引入"思想,对 教材的广度进行拓宽,使所教的内容转化为适应学生学习, 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一位老师在《3的倍数的特征》这节课中,进行了如下 的设计:1.让学生随便说出一些整数,老师快速判断是否是 3的倍数,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让每位学生写出10个3的倍 数,观察个位、十位、甚至百位是否具有某些特征,质疑;
3.借助课件进行分小棒活动(如:有12根小棒,先将10根小 棒分成3个三根,余下1根,再加上个位的2根又组成一个3根, 因为12根小棒,3根3根地分,正好分完, 1 + 2=3,3是3的 倍数,所以12是3的倍数)。教师适当的引导与启发,学生初 步发现了规律。4.验证规律的正确性;
5.利用结论解决问题。
这位老师深挖教材,大胆尝试,引入了"分小棒"的活动,不 仅让学生获取了3的倍数的特征这一结论,而且通过多个活 动让学生经历了结论的形成过程,学生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 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也正好体现了"教 学活动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一 课标理念。
又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中引入"小数点的来历",《比 的认识》中引入"比号的来历"等。有效地引入可以丰富教学 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利用"整合"思想,挖掘教材的深度 在新教材中,许多内容都是通过呈现图片和表格来传递信息,同时又通过文字描述进行注释。限于学生年龄特点的 因素,他们只关注了单个的数据或文字说明,并不理解其间 渗透的丰富的数学信息。老师要适时引导学生将图片、表格、 文字有机整合,在平等和谐的对话中达到对教材内容的深层 把握。
《百分数的应用(三)》一课中,一位教师具体做法如 下:在学生看懂表格中每一个数据所表示的意义的基础上提 问:"你从表中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每隔5年统计一 次,食品支出所占百分比逐渐减少)老师问:"食品支出所 占的百分比逐渐减少,说明她们的生活水平降低了吗?"(在 学生的交流中,课件引入"恩格尔系数",通过阅读使学生明 白了笑笑家这三年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老师问:"是什 么原因让她家生活水平提高了呢?"(学生回答),在此之后, 老师让学生估计2000年笑笑家的家庭总支出是多少,让学生 根据数学信息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计算出当时的家庭总支 出。老师问:"你能猜一猜2005年、2010年她家的总支出是 多少元吗?"(分组计算,验证)老师说:"请预测下一次统 计时间是什么时候?那时笑笑家家庭食品总支出所占百分 比约是多少?意味着她家的生活状况是一个什么水平?那 时我们的国家是什么样的?" 这位教师将图、表、文充分整合,利用自己的提问,将 知识引向深处,巧妙的对学生进行统计能力的培养和思想品 德教育。老师除过书本上求单位"1"未知的百分数问题以外,抓住了统计表的作用,让学生分析数据,透过数据看现象, 培养学生估计,预测能力,较恰当地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同时渗透社会现状、国情方面的教育,较好地体现了数学的 价值,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教学 中我们也可以将学科之间进行整合,以此提升学生的综合学 习能力。
3利用"转化"思想,将数学情境"生活化"。
重视学生生活经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 建构新知,已成为当今国际上数学教学改革的基本认识。新 教材在编写中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 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了解数学,发展数学。《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 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 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 激发他们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老师 要让学生在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将知识应用到 生活中去,体现教材的实用价值。
在《梯形的面积》练习课中,当得出了"等底等高的梯 形面积相等"这一结论,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道习题:快去世 的父亲只为兄弟两人留下了一块梯形的地,怎样划分界限使 两兄弟的土地一样多。题目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又富有趣味性,同时又注意了刚才发现的结论的运用,体现了学数学用 数学的理念。在《约分》一节课中,老师将课后的习题设计 成了活动式的。将枯燥的题目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紧密联 系,以"放飞气球""猜灯谜""投篮"等形式一一呈现,真正让 文本的"静态"数学变成生活的"动态"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热情,让学生参与到数学教学效果检测中,让教材的使用 效果大大提升。学生也感受到了"学数学真有意思"。
4捕捉"生成",合理开发课堂教学资源。
新课程标准提倡一个重要理念:动态生成。它指出数学 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该是课堂 的创生及开发的过程。叶澜教授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挺 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风景,而 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所以教 师在使用教材和确定教学设计时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 生的实际出发,以"粗线条"的简案为基础,综合考虑教学过 程中不确定因素,注重教学策略,为教学过程的动态生成创 造条件。当生成内容出现时,教师要注意顺水推舟,碰到很 有价值的生成部分,教师要充分利用。
一般情况,课堂的生成有正确的和错误的两种。正确的 生成如:在教学《比赛场次》一课时,本应该让学生经历列 表和画图的过程,经历从简单情形出发寻求规律的过程,但 是当老师创设情境:8名同学每两人打一场乒乓球,一共需 要打几场?一位学生经过观察与思考,快速说出"8乘7除以2"的答案,此时课堂仅开始了几分钟,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还 不清楚是怎么回事。这时就要看教师如何巧妙、正确、充分 利用这一生成资源了。
另一种生成——错误,也常常会伴随着教学的始终。"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布鲁纳语)"英国心理学家贝恩 布里奇曾说:"错误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可原谅 的!"是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要 善待错误,更要利用教育机智,挖掘利用好学生的错误资源。
教师适当的启发,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通过点拨, 摸清错误的源头,然后对"症"下药,让学生在纠错中开启智 慧,闪现思维的火花。
总之,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一方面需要认真研究《新 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还需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编写特点,把 握教材的编写意图,深挖教材内蕴,这样才能让我们有的放 矢的教学,才能保证"高效的课堂教学"顺利实施,才能强化 数学育人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