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注人文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激情
倾注人文让课堂充满灵动的激情 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关于教学有一个重要思想:“让 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笔者对此感受颇深。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双方面对的都是鲜活的生命,而不是单纯的“漏 斗”和“收容器”,所以,教学过程本质上应该是师生两个 生命体相互影响、实现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过程。在 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倾注人文关怀,从而让我们的课 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充满灵动的激情。源于叶教授那句话的震撼,在讲读《小珊迪》一课时, 我们从人文关怀的角度重新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通过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对小珊迪 的同情,使学生受到诚实、善良的人文素养的熏陶,使小珊 迪美好的品质如同汩汩的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上课伊始,任课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在低宛如诉的乐曲 中,学生被带到那凄美的故事所蕴含的情感之中。谈初步感 受时他们更是情绪激昂。显然,这时学生的感情已经被充分 调动起来,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于是,任课教师沿着 这条线让学生们带着自己的感受、自己的体验用心地去读自 己感触最深的地方,并指导朗读,让他们体验小利比当时的 心情,由此体会小珊迪的美好品质。此时此刻,学生们已经 完全沉浸在课文中,用心地朗读,读得声情并茂,读得津津有味。接着教师创设情境,指导朗读,让学生亲自进入角色 并思考:假如你就是小珊迪、小利比、“我”,在见面的那 一刻你会怎么说?让学生们融入角色中,此时,他们的心和 小男孩越贴越紧,有的已经哽咽难言,声泪俱下,已经完全 沉浸其中。这时,教师适时提出问题:小珊迪具有什么样的 好品质?因为已有前面反复朗读打基础,学生们轻易说出了 “诚实”“善良”“诚实守信”“信守诺言”等。为了使学 生在学文的同时学会做人,教师趁热打铁,提出了开放性的 问题:“小珊迪走了,那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呢?” 有学生说:“小珊迪,你放心去吧,你的弟弟一定会幸福的。” 有学生说:“我们一定要学习小珊迪,做一个诚实、善良的 好学生!” …… 学生们爱的琴弦被弹了起来,这正是任课教师要达到的 教学目标。对学生们的回答,当时在场听课的几十位教师不 禁频频点头,课堂气氛很好。就在任课教师想结束这一环节 时,一只小手又举了起来,为了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任课 教师让他站起来说一说他的想法。“老师,小珊迪的诚实、 善良令人钦佩,我们应该向他学习,但我认为他诚实得有些 愚笨,他和弟弟是孤儿,他必须照顾他的弟弟,那他就不能 轻易死去,他为什么不先用那些钱去治病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说,一个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只要生命保住 了,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小珊迪》是一篇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文章,所有的教 师都在向他们的学生传授着小珊迪的诚实、善良,而无一人 提出异议,没想到今天却被一个十几岁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看 法。
正所谓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学生马上反驳了他:
“钱 是别人的怎么能随便乱花,那位先生让他去换零钱,就表明 信任他,他又怎么能不归还呢?” “他治好了腿,也可以挣钱再还呀!” 又有学生说出了另一种观点:“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 小珊迪为什么肯把年幼的小利比托付给一个只见过一面的 陌生人呢? 难道就因为他给了他一先令去换零钱就是好人 吗?他就不怕他是装的吗?” “在什么样的社会都是好人多,我们的国家还有坏人 呢?” ……本来严肃的课堂,霎时便被激烈的争论所取代。虽然学 生的观点有些幼稚,但也有一定道理。因为这正是他们由情 感共鸣而引发的,他们完全沉浸在为小珊迪的死感到惋惜的 情感之中,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奇迹的发生,渴望小珊迪 的复生,面对一张张争得面红耳赤的小脸,一双双渴求教师 去评判、去支持他们的眼睛,是继续下面的环节,循规蹈矩 地完成这节公开课,还是随着学生们情感的升华而改变初 衷?任课教师选择了后者。当时,任课教师没有加以制止, 而是在引领他们反复朗读体现小珊迪诚实善良的话语之外, 又趁势将他们的情感推向高潮,引向课外更广阔的空间:改 写《小珊迪》的结尾。这一举动将课堂又一次推向高潮,学 生们跃跃欲试,摩拳擦掌,写出了自己认可的结尾:小珊迪 被弟弟送往医院,感动了医生,只收四便士为他治疗;
那位 先生被小珊迪的诚实、善良打动,把小利比当作亲生儿子抚 养成人等。小珊迪诚实、善良的美好品质在他们身上一览无 遗。虽然他们写出的结局各不相同,但我们的教育目标却终 究归一:诚实和善良已深深扎根于他们幼小的心灵。
虽然学生们的观点不一定正确,或许任课教师的处理方 式有待商榷,但从学生们写出的一个个美好的结局,一句句 动人的祝福中,我们认为这样做值得。因为它意味着对学生 作为大写的“人”的一种尊重;
它意味着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欣赏;
它意味着以石击石的火花迸射,以情生情的心潮相 逐,以思引思的丝丝联结;
它意味着交流之后的认可,肯定 之中的引导,浅层之下的深入;
它意味着用心灵感动心灵, 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用智慧开启智慧的相互 成就。虽然下边的环节因此而无法继续,但又有谁能说在新 增的环节里他们没有受到更好的启迪呢?一节课的成功与 否,评价标准不尽相同,但我们能在教学中激起学生们情感 的火花,体验做人的道理,这也不乏是一节好课。
2005年春节晚会上,《千手观音》整齐完美的动作、神 秘幽雅的气氛让人无法用片言只语表达其完美,但这震撼内 心的最美丽的舞姿不仅在雅典残奥会的闭幕式上感动了世 界,同样在除夕之夜也打动和征服了国人的心。试想,如果 不是手语教师、舞蹈教师们赋予他们更多的人文关怀,不放 飞他们自由的翅膀,又怎能会出现这些撼人心魄的灵动的生 命呢?于永正曾说:“无论什么样的教育都应当体现出对学 生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应从细枝末节入手,让学生感 受到老师的理解、尊重、关爱,从而影响学生的心灵。”由 此可见,教育的角角落落,人文关怀应无处不在。倾注人文, 我们的课堂会充满灵动的激情,我们的世界会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