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发展路径
关于小学生不良品德的发展路径 品德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道德准则所表现出的某些 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我国,良好的道德是指个人依据 社会主义道德准则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倾向。如,爱 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勤奋学习, 助人为乐,遵守纪律,等等。这些都是我国青少年应当具备 的品德。但也有个别学生经常违反社会道德准则或犯有严重 过错。我们把这些现象称为品德不良。小学生品德不良的表 现形式多种多样。通常表现为:迟到、早退、逃学、起哄、 恶作剧、打人、骂人、小偷小摸、不按时完成作业、对人没 礼貌、说谎,等等。这类学生人数不多,但影响很大。他们 不仅严重影响某个班级或学校的秩序,而且可能危及社会治 安和破坏社会风尚。所以对这些学生进行心理分析,采取有 利的教育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就自己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谈一谈关于矫正小学生不良品德的相关看法。一、小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 小学生品德不良不是天生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1.家庭不良环境的影响。如:父母溺爱,粗暴教育,家 风不正,家庭结构残缺不全,等等。
2.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如封建迷信、贪污受贿、权钱 交易、拜金主义、网络环境、不健康的书籍和报纸,等等。
3.学生学习负担太重,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 没有兴趣,失去信心。4.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脱节。比如:学校对学生要求 严格,可是家庭不配合,对子女娇生惯养。学校教育学生全 面发展,某些家庭则只注重学生的学习,等等。
5.学生与所在的集体关系不正常,有些学生有特性,自 我评价过高或过低,总觉得别人不理解自己,不上进。处理 不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有些学生为了获得人际交往中的心 理平衡,与校内外的一些品德不良的人结为团伙,因而走上 歧途。
小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重要时期;
他们的人生观 尚未形成,他们品德不良的行为通过坚持不懈的教育是完全 可能矫正的。
二、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途径和方法 小学生品德不良现象是可以矫正的,但这是一个艰巨、 细致、复杂的教育过程,需要家庭、社会、学校的配合,采 取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心理倾向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 好的教育效果。
1.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信心。有品德不良行为的学生, 由于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和同学的歧视,一般都比较敏感, 对老师和同学怀有戒心和敌意,与老师同学相处时或回避、 或无礼;
但他们又很需要理解,需要信任。要消除这些学生 的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关键在于改善师生间和同学间的关 系。首先老师要真心实意地爱护学生,尊重和亲近他们,要 用班集体的合力帮助他们。教师应教育班级里的所有同学,要正确对待这些品德不良的学生,不能疏远他们,’不能有 任何的讽刺、挖苦、鄙视的表现。让他们体会到集体的温暖, 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2.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自尊心是一种个 人要求社会集体和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和尊重的情感。有些学 生过多地受到指责,讽刺、冷漠,造成自尊心严重缺乏,因 此,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微小进步,及时 进行表扬和赞许、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增强自信心,有勇气 去克服不良的习惯。如有意识地让他们为教师或同学做一件 他们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担任小组长、科代表,等等。使他 们看到自己的力量和进步。同时老师还要注意在学生个人自 尊心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这是激励学生团结互 助、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力量。
4.区别对待,因事制宜。品德不良行为的学生性别、年 龄特点各不相同,所犯错误的性质、情节、程度也不尽相同, 因而对他们的教育要区别对待。一般来说,低年级的学生出 现某些不道德行为表现是由于缺乏道德认知,由于一时好奇 或一时冲动而不自觉地犯了错误。因而,对他们的教育要采 取正面引导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出现不道德的行为表现是 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对他们的教育必须根据错误的性质、情 节、严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
总之,由于小学生品德不良行为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因而教师在矫正时不要千篇一律,应从实际出发,遵循“一把钥匙开二把锁”的教育原则,讲求教育实效。只要我们真 正地热爱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学生的不良品德 行为一定会得到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