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我国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近十年来我国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研究的文献综述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的蓝本,无疑 对把握教学重难点、进行针对性地学习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 用,教材的每一个变化都会导致该地区教学、考试等也发生 相应的变化。因此,在提倡“以人为本”的新课改背景下, 教材的编写也应顺时势而变,在传承我国历代文化的基础上, 注入新的、与时代接轨的元素,由此,才能使教材永葆活力, 并切实发挥其引导作用。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教材的版本逐渐增多,从“一 纲一本”的国定制转变为“一标多本”的审定制,从中可以 看出教材研究、编写方面的与时俱进,教材内容则始终坚持 以“育人”为使命,同时又注重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因此,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注重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通过取 舍、增补、调序等方式,实现教材的最优化利用。
本期以“教材的发展与运用研究”为专题,从摘要:文 章以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为例,通过对选文的仔细梳理可以 发现学者们主要从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与比较研究的思路来 进行;
在研究内容方面则侧重于教科书的编写研究、教科书 内容的选取研究以及教科书的比较分析研究这三个角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0568(2013)27—0005-03 历史教科书作为学校历史教育的最主要资源,是教师教 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媒介,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的今天,仔细梳理和分析相 关文献,以掌握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发展的现状,并在此基础 上进行深刻的反思,以期对今后历史教科书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历史教科书研究的主要内容 1.研究思路。
(1)寻求借鉴价值的研究思路。我国历史教科书从“一 纲一本”的国定制到“一标多本”的审定制,经历了一个相 当曲折的过程,回顾和总结它的发展历程,对研究和指导当 前的历史新课程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值得学习和借鉴。具 有代表性的论文有陈志刚的《试论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改革发 展的方向》、杨弢的《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史的得失及 其对历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
(2)研究发展的应然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 是基于全球化的发展,历史教科书的发展应呈现多样化的发 展趋势。如余孟孟的《高中历史教科书多样化发展趋势研究》 何成刚的《历史教科书建设的几点思考——基于更宽广视野 的分析》;
二是基于历史教科书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说明在 转型过程中本身应具有的特点。具有代表性的论文有朱煜, 张连生的《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 和趋势》,杨军、万明钢的《从“化人”到“人化”20世纪 课程价值取向演变探析》,王秀茹的《历史课程改革中人文 主义价值取向的回归》,马璟芸的《从“教本”到“学本” ——论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发展趋向》。(3)比较研究的思路。在比较研究的思路中,主要有 两个方面的比较研究:一是中外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 如:李稚勇的《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 李善梅的《中美历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
二是国内历史 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其中包括同一版本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 究,不同版本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大陆和香港、台湾的 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究,如:黎昕的《93年人教版与03年人 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比较》,赵志明的《对人教版和岳麓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的比较研究》,李稚 勇的《借鉴·继承·创新——关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比较研 究》,张利娟的《当代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地区中学历史 教科书结构研究》,李莉的《香港与内地初中中国历史教科 书比较研究》。
2.具体研究内容的分层。
(1)我国历史教科书编写的探讨。关于历史教科书编 写的探讨,主要是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讨论的:
第一,编者从自己的角度对教科书整体的设计思路、内 容安排等方面进行阐述。如:张永军的《“细节”还是“体 系”——对当前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反思》陈其的《义务 教育历史课程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介绍》黄牧航的《论中 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
第二,对某一版本或几个版本进行宏观比较研究。如:
李虎的《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趋势研究——以人教版新旧版高中历史教课书变化为例》,赵志明的《对人教版和岳麓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的比较研究》。
第三,对具体某一课进行个案比较研究。如:王灵艳的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科书编写初探——以人教版和 岳麓版“戊戌变法”为例》,李莎的《新课程不同版本高中 历史实验教科书课文编撰的比较研究——以新文化运动为 例》。
第四,从史学理念的角度分析。如:何成刚、高思超的 《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水平——新版高中历史 教课书读后的一点感想》。
有的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出发对新体例表现出不同的见 解,有的学者从史学的角度对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提出了一些 有价值的见解。虽然角度不同,但他们通过对历史教科书编 写的反思和总结,指出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不仅要反映历史 学科的逻辑顺序,要依据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兴趣,同时 还应有利于教师教学的需要。
(2)历史教科书内容选择的探讨。
第一,就教科书内容应具有的特征、影响改革的因素等 方面进行探讨,对改革历史教科书提出一些建议。如:冯一 下的《试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祁国栋的《浅 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
第二,通过对教科书的选材、组织方式、呈现方式等方 面的比较对教科书的整体内容进行研究。如:仇晓霞的《21世纪初国家课程标准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内容体系研究》,姚 锦祥的《高中新课程历史学科内容的选择和组织评析》。
一方面,由于教科书内容的选择是一个复杂且多变的范 畴,不同研究在方法、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他 们都强调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 的熏陶与感染;
另一方面,部分研究对新课程的教科书内容 的编排形式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这就意味着相关研究还需进 行深化与改进。
3.历史教科书教学方面的探讨。从教师的角度来看, 强调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教材,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和 学习兴趣。如:王德民的《论教师对历史教材的——再开发》, 王映兰的《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析》, 杜小军的《浅谈影响历史学科能力培养的因素——对历史教 课书的新认识》,张洁的《关于新课改下历史教科书使用问 题》。
从学生学习的视角主要强调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 点来编排课程内容。如:颜智华的《教科书编写应充分考虑 学生的心理特点——浅议初中世界教材的改编问题》,朱煜、 张连生的《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 和趋势》,马璟芸的《从“教本”到“学本”——论中学历 史教科书的发展趋向》,王德民《历史教材“转型”与课堂 教学重建》,等等。
尽管研究者的研究角度和表述方式并不完全一致,但普遍认为历史教科书应该更多地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要更多 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主体性发展,促使课堂教学实现从 “为知识而教学”到“为了学生的发展而教学”的转变。
二、对我国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的反思 通过对这十年文献资料的认真梳理,不难发现,我国历 史教科书的研究呈现出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实践研究百花齐 放、比较研究逐渐深入的发展状况。其内在的发展从过分突 出工具性价值取向逐渐向人文性价值取向转变,更加注重构 建有利于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及符合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教 科书。但我们也发现很多不足之处,如:对少数民族文化的 关注方面、中外历史联系方面、加强与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的 联系方面、历史教材开发和教学实际相联系方面等。这些都 是我们在今后历史教科书研究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
参考文献:
[1]陈志刚.试论新课程历史教科书改革发展的方向[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4):
168-171. [2]杨弢.新中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史的得失及其对历 史新课程改革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7. [3]余孟孟.高中历史教科书多样化发展趋势研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第22卷(8):
64-66. [4]朱煜,张连生.从“教本”到“学本”论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和趋势[J].历史教学,2003,(2):22-26. [5]李智勇.中、美、日中学历史教科书结构比较研究[J]. 课程教材,2003,(1):53-57. [6]黄牧航.论中学历史教材的逻辑结构[J].历史教学, 2003(3):9-14. [7]黎昕.93年人教版与03年人教版高中历史教科书的 比较——以《鸦片战争》一课为例 [D].华中师范大学,2011. [8]陈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介绍[J].历史教学,2004,(2):50-53. [9]张永军.“细节”还是“体系”——对当前高中历史 教科书编写的反思[J].教育与管理,2008,(28):70-71. [10]何成刚,高思超.努力提升历史教科书编写的史学 水平——新版高中历史教科书读后感的一点感想[J].历史 教学,2006,(2):57-58. [11]冯一下.试论历史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与更新[J].历 史教学,2004,(10):43-45. [12]祁国栋.浅谈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内容选择[J].新课 程研究(上旬),2010,(2):29-30. [13]王德民.历史教材“转型”与课程教学重建[J].历 史教学,2004,(4):42-44. [14]颜智华.教科书编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 —浅谈初中世界教材的改编问题[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3,(4):98-99.学科教材的演变、乡土教材的开发以及教材内容的“生本”化体现,试通过陈述教材编写的变化, 引导教师对教材本身进行深入探究和思考,最终变“教教材” 为“用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