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都有哪些3篇】民间故事2篇

民间故事都有哪些3篇

民间故事都有哪些3篇 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横祸的来历 “横祸”这句话的来历,始于南宋宁宗年间。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江 南,内忧外患,财政危急,施行“增税、加耗”的敲剥税制。就是在原有的“正税”(土 地税、人头税)基础上,再税外加耗,如“正耗”、“加耗”、“耗利”、“耗费”等。这 样苛剥还是不够用,于是南宋小朝廷又增加一项军事费用“月桩钱”,勒令各州县 按月解送,由于是一种非常军事税赋,都是打着“十万火急”的旗号,误期按军法 论处,所以称为“横祸”。

地方政府便趁机巧立名目,无中生有,蛮不讲理地按月追加“横赋”, 如“曲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贴钱”、“保正牌银钱”、“两诉不胜罚 钱”、“胜诉纳欢喜钱”、“折纳牛皮牛筋牛角钱”等,殊名异目,无奇不有,弄得 民不聊生,哀声载道。以后百姓把这种人祸天灾,统称为“横祸”,从此这个词就 在民间产生了。

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老子的预言 李老聃西行路经函谷关,有一天关令尹喜把他请到自己家里作客。

喜有两个不到三岁的孩子。一个叫老大,一个叫老二。老二长得聪明 伶俐,老大呢,看着不但不伶俐,还一脸老实相。

喜手里拿个元宝,一边摆弄,一边问老聃:“先生,你看,这两个孩 子,我以后能拿到哪个孩子的福” 老聃一时没回答上来。坐在旁边的一位客人见老聃没说话,就插嘴 说:“当然是能享老二的福。你看这老二,聪明伶俐,以后会有很大的本领。” 老聃从喜手里接过元宝,用一只手拿元宝向老大说:“好孩子,来, 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 不管咋说,老大总是睁着两只大眼,不打也不接元宝。

老聃又把元宝递向老二:“好孩子,来,你打你爹一巴掌,我把元宝 给你。打!你打我就给,你不打我就不给。”老二高兴地瞪着小眼,伸出小手,照他爹嘴上打一巴掌,老聃把元宝 递给了老二。老二得意地接过元宝,擦巴擦巴地走了。

喜高兴地说:“还是这孩子有办法,有办法以后我光剩享他的福了。” 老聃说:“喜弟,以我说,以后能让你享福的是老大,不是老二。” 喜笑了:“先生,你从哪里可以看出” 老聃说:“因为老大重义不重利,有真情;老二见利忘义,没有真情。” 坐在旁边的那位客人笑着说:“可以这样断定吗” 老聃说,人都在变化,如若中国没有特别的变化而这样发展下去,会 是这样的。

事过以后,喜并没有在意,几十年后,告老还家,卧病在床。这时他 的大儿子成了一个穷人,二儿在外经商,手里很有钱。老大整天守在他爹喜的床 头。家里东西因给爹治病卖光了,就靠要饭养活老人家。老二听说爹爹病了,连 理也不理,老大给这个在外做生意的弟弟捎信,说爹爹快要死了,要他回来看爹 一眼,得到的回答是:“我作生意赚钱要紧,回家看他一眼少赚好些钱,谁包赔 我他死叫他死;他死我也没有时间回去睬他。” 这时候,喜弟一下子想起了几十年前老聃先生说过的话。

民间故事都有哪些 借脉教妻 早年间,河南省有个姓朱的秀才,自幼与邻村金家之女定亲,18岁上 将金氏娶过门来,小两口你恩我爱欢乐无比。谁知没多久,二老相继下世,家道 中落,日子一下陷入困境。朱生从未理过农活,拿不起锄弄不动镢,这可咋办本 家有位大叔长年在关东开药铺子,这年回家探亲,看他生活困迫,便有心带他下 关东吃劳金,小两口一商量,朱生便跟大叔去了。

吃劳金有个规定,不到3年不准回家。朱生一去就是3年,头一年在内 打下杂,第二年在柜房里帮忙,第三年才让坐铺子学医道。3年内朱生起早贪黑 吃苦受累且不说,3年到头熬得好不容易,一准探家,朱生便去向大叔告归。大叔看他回家心切,便给他结算了工钱。朱生拿了银子便星夜往回赶路,数日后的 傍晚来到自家村口,正要进村回家,忽地又想,我离家这么多年,妻子在家能耐 住寂寞吗,该不会找个男人混混吧,不妨我今晚偷偷看看究竟。想到此在村外等 到辨不清人时,这才偷偷进村,摸到自家院落,一看屋里还亮着灯,金氏还未睡 觉,自己便蹲在角落里听动静。不多时,果然从外进一人,一进院关了门,然后 就进了屋。只听金氏说:“来了”那人说:“来了。”“来了咱睡觉吧。”朱生不知这 人是谁,来窗下悄悄湿纸破洞往里一看,原来是东街张发。朱生在外心里好不自 在,恨不得闯进去将他二人生吞活剥方解心头之恨。可是又一想,果真闹将起来, 把她逼上绝路,落得鱼死网破不可收拾,对自己也没好处,给张发弄个名声狼藉, 也白白结下冤仇。思来想去正无主意,屋里忽又说话。

张发说:“我好饿呀。急着来哩也没吃饭。” 金氏说:“昨天你拿来的荞麦面,我包了饺子,还给你留着哩,我这 就去煮给你吃。” 说话间金氏下地捅火坐锅,边煮饺子边说:“这二年亏你帮补不少, 不然我可没法过来。” “哪里话!虽这么说,要让你男人回来知道了咱的事,说不清要恨死我 哩!” “3年到了,恐怕他也该回来了,他回来若知道我在家的苦处,也就不 该怪你了。” “他若回来了,你有了依靠,我就不来了。” 说着话饺子煮熟,二人各盛一碗吃起来。朱生在外听得屋里无了动静, 心里如打翻了五味瓶,酸甜苦辣一齐涌来,思想一阵,最终还觉得忍为上策。一 个弱女子,3年来在家苦熬日子也够难为的了,亏她心里还有我。且不去撕破脸 皮,妻还是妻,夫还是夫。待明日略施小计,给金氏一个警告,劝她日后改过也 就罢了。

朱生想了想,到五更听门一响,张发去了,他也悄悄出去到村外溜达 一阵,天亮后才回了家。进门金氏一见朱生回来,喜不胜喜,连忙烧火做饭,问 这问那。“你咋一大早就回来了呢” “还不是想你想的,急着回来赶了一夜路。” 金氏听了,自觉在家对不起朱生,心中不安,连忙倒水端饭忙个不停。

饭后朱生故意看了金氏一阵说:“我看你面色不好,是否我离家3年你在家混了人 了”说罢一笑。

金氏脸一红说:“哪有此事,是你多心了。” “不会,我在外学了本事,你混不混人,我一摸脉就知道了。” “真的那你给摸摸,我看准不准。” 说着金氏把胳膊伸过去让朱生摸。

朱生把手指按住金氏手腕,故意仰脸琢磨一阵说:“你这脉,忽哩忽 嗒,混着东街张发,昨夜里办罢事,吃的是荞麦面疙瘩。” 哟!还真能摸出来,连吃的荞面饺子都知道了。那时乡间女子不懂这 些,信以为真,哪里还敢隐瞒,只好向朱生说了与张发相好之事。

朱生说:“以前的事就算过去了,我不去追究,以后可不许胡来了。” 金氏连连点头称是。这日街坊都知朱生回来,张发自然不敢前来。数 日后朱生想,到底我看他二人关系是断不断,遂又生一计同金氏说:“我给人家 捎着个信忘了去送,今儿就去吧,路远,明天才能回来。” 同金氏说妥,朱生便故意从东街人多的地方走过,别人问起他便说去 某村,明天才回来。果然张发闻信,到了晚上就又来找金氏。其时朱生早又溜进 院子在角落里偷看哩,只见张发来叫门,金氏不给他开,只在屋内说:“你走吧, 俺男人回来学了本事,一摸脉就知道了咱俩的事,以后就断了吧。” “就这样断了叫人多难受呀,我回去也睡不着,最后再让我摸你一回 也算没有白来。” “那你就从门缝伸手摸摸吧。” 金氏心中也不忍,说着将门开一条缝,二人又亲昵一番,张发才离去。次日朱生回来一见金氏又说:“看你身上又沾了外人气,昨夜张发又 来过了不是” 金氏这次没让张发进家,便不承认。

“拿来胳膊让我摸摸。” 金氏伸过来胳膊,朱生一摸,笑道:“你这脉还是忽哩忽嗒,昨晚又 来张发,虽然没有办事,隔着门缝摸了摸。” 金氏的脸一红低下了头,以后再也不同张发来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