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什么是应用心理学专业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

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的培养与 目前虽然高校培养出许多心理学专业的人才,但本科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形 势却十分让人堪忧。很多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等问 题。因此,本文针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学生加强应用 实践能力培养的对策。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互联网等技术越来越发达,人 类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社会。在物质生活越来越发达的今天,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越 来越快。人们在注重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越来越重视心理的健康。目前国内对心理 健康的重视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许多综艺电视节目上,都出现了心理咨询师 的身影,许多企业也配备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人员。然而和目前所出现的现象相违 背的是本科心理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却十分让人堪忧。有关网站的调查显示,应用 心理学专业在2015年度已被列为本科红牌专业,即最没用的十大专业之一。因此 改变当前形势,根据社会要求培养出适合用人单位需求的应用心理学人才,仍是 困扰高等学校心理学专业的主要问题。

一、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1.培养目标脱离社会需求。目前从我国的高校培养形式来看,心理学 专业大多都设置在医学院校和师范类院校,他们对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也 比较明确,但是从这两类高校毕业的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就业选择方面却存在很 多问题。由于心理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从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得到的都是理学学 位,他们虽然在学校学习了很多医学课程,甚至参加了临床科室的实习,但是由 于授予学位的限制,毕业后却没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因此他们也没有机会 到各个医院的心理科工作,这就大大影响了他们的就业出路。同样师范类院校培 养定位为中小学心理咨询教师,但是由于我国中小学对心理健康重视程度不高, 大多学校只配备1~2名心理教师,甚至有些偏远地区的学校都没有配置专门的心 理教师,即便那些在中小学就业了的学生,在学校工作一段时间后,也陷入到既 没有专门的心理学课可上,又无法做心理咨询与心理测评的尴尬境地。

2.教学模式不合理。目前大多数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并没 有突出“应用”二字,基本都遵循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数课程都是以教师课堂讲 授为主,很多课程依旧是采取教师“满堂灌”的讲课方式。同时目前应用心理学专 业课程设置偏向基础和理论,使得学生所学的知识大多都停留在理论上,加之缺 少足够课程的实践环节,这就造成了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存在理论基础不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差等问题。

3.实践教学师资力量薄弱。由于心理学专业在我国起步较晚,同时从 事心理学研究的人员大多都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且这些人员大多都从事理论 研究,这就造成了心理学领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同时这些机构培养出 来的人员,有许多都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工作,由于他们自身都缺乏实践教学环节 的专门训练,自身尚不能成为行家里手,因此他们在本科教学工作中也难以胜任 相关的实践指导工作。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型”培养模式的基本思路 1.广泛调研、明确培养理念。培养理念处于整个培养模式的最顶层, 关系到整个培养方案的成败。因此,要想使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 就必须确定明确的培养理念。所以,心理学专业的领导,应该走出学校,到各个 用人单位了解他们对人才培养的需求,针对需求有的放矢的设计培养理念,从而 使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好的被社会所接受。

2.建立核心课程体系群,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目前很多高校心理学 专业课程设置都遵从了“大而全”的原则,特色不够突出,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也 都比较浅显,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因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第二步就是对课程 体系进行改革,学校应用学专业应根据自己的特点凝练特色,在特色的基础上建 立核心课程体系,这样可以使学生对心理学中比较核心的课程知识,有更深一步 的了解,同时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基本知识结构。

3.突出课程技能训练,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要想使心理学广泛应用于 各个领域,使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得到社会广泛的认可,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动手能 力。因此,高校应根据心理学学科的特点,多开设可以增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实验 课、实践课,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技能课程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固 化、吸收,使从课本上学到的知识,真正的变为自己知识。这样,高校就必须围 绕这些技能课程重新设定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围绕着实验和实践技能课程如:
普通心理学实验、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诊断、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测评等为 主线制订培养方案,提高实验、实践课程授课比例,同时相关教师应围绕培养方 案从教学方法、教学要求以及考试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使学生真正做到学有所 长、学有所用。这样学生在毕业后就能立即到相关行业从事与心理学相关的工作, 从而成为真正的应用型人才。三、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途径 1.改变传统观念认识,强化“应用”理念。应用型本科重在“应用”二字, 要求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以在新 的高等教育形势下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学科方向、专业结 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 水平,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要求各专业 紧密结合地方特色,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从教学体系建设上体 现 “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是实践教学。目前大多数高校心理学专业的师生对 强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比较浅显,缺乏深层次质的认识。即使在观念上已 有认识,但受条件、环境、基础等因素的限制,应用教学的重要性也只停留在表 面阶段。因此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人才培养,首先就是要改变传统的认识,彻底改 观重理论轻实践的认识,让所有心理学专业的教师认识到“应用”的重要性,摒弃 以往闭门造车的做法。同时心理学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以“应用”为核心,将 实践安排贯彻于整个培养过程中。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教师的实践能力着重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 差是心理学专业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因此要想真正摆脱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 就必须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心理学专业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加强师资队 伍建设:第一,积极鼓励教师通过进修培训、参加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教师自身 的实践能力;第二,组建专职实验教师队伍进行实验教学,以保证教学质量全面 提高;第三,通过引进的方式聘请校外专家学者、心理实践工作者指导实践教学。

3.加大实验教学的投入,完善实验教学设施。目前有不少高校所设置 的应用心理学实验室都存在实验室功能单一、现有的实验设备类型和数量少且设 备陈旧等问题。因此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就必须加强心理学实验室的建 设。实验室作为实践教学体系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不 可或缺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加强实验室建设可以改变人们 认为心理学是社会科学的误解,加快人们对心理学从社会科学向自然科学的认识 过程;第二,实验室完整的设备可以扩大心理学专业开设实验课的规模,大量实 验课程的开设,可以改变以往单一的授课模式,使过去书本上枯燥的知识,变得 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第三,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使学生学到的知识 更容易理解、吸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4.建立面向社会服务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 学体系的建构是关系到整个应用心理学专业发展以及人才培养方案是否完全可行的重要问题。因此,实践教学体系的搭建必须在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 设计与建设。基于此,本文提出“1+2+3+5”的实践教学体系,其基本建设思路为:
围绕“一个中心、两个方向、三维课程体系的建立、学生五会能力的培养”来搭建 实践体系。“一个中心”,即以培养学生的社会心理服务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的 专业成长,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两个方向”,即适应社会需求,专业的实践 教学体系覆盖“职业心理辅导”和“社区心理辅导”两个方向;“三维课程体系”,即优 化教学资源配置,形成由心理学素质课程、技能训练课程、第二课堂构成,充分 实现心理学素养与专业技能联动的“核心+实验+实践”三维一体课程体系;“五会 实践能力的培养”,即在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着重培养学生的“五会”能力, 即搭建会讲、会做、会策划、会宣传、会咨询的实践能力评价体系。

5.加强社会联系,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高校必须加强与社会的联 系,深入实地的了解社会相关机构的实际需求,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专业人才,同 时围绕专业培养方向建设一批专业服务能力强、行业分布合理的校外实践教学基 地。这些教学基地应涵盖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社会服务三个类别,具体包括如:
幼儿园、中小学、居委会、家庭教育中心、心理咨询机构、管理结构、早教机构、 各种企业等。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去这三个类别的机构进行实习、见习等活动,既 可以使这些机构充分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能力,又可以对学生提出进一步 的要求,使学生实习结束后能够回到学校弥补自己的不足;同时又让学生了解到 不同层面与不同领域社会需求,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学校应与各实习基地签 订专业实践指导协议,聘请有关负责人和指导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定期召开实践 教学工作研讨会,共同讨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与培养规格。

作者:庞楠 王成刚 张秀军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