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试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研究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的历史沿革 自1998年始,我国国务院学位办就组建设置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 育的专家论证组,展开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前期论证工作。1999年5 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17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设 置方案》,并从2000年8月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在我国开展公共管理硕士 专业学位教育的试点工作,2001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在我国开设,全国 24所高等院校第一次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研究生。2004年将试点高等院校扩大到47 所。现在又增加了23所承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院校。(二)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 1. 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 公共管理教育强调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研讨式教学、实习式教学等 方法。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对案例教学虽然重视,也将案例教学融入课程中, 然而总体来说,没有建立起高质量、规范化的案例库,缺乏对公共管理实际工作 经验的深刻理解,没有建立案例开发与研究的激励机制。在教学方法上,仍以课 堂讲授为主,情景教学、社会实践不足,导致课程教学过于理论化,与实践结合 不紧密,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的运用仍不成熟,难以达到MPA教育的目标。
2. 课程设置不够合理 根据各高校招生简章显示,在全国100所有招生资格的试点院校中, 绝大部分高校公共管理硕士培养所开设的课程数量有限,各院校课程设置基本雷 同。由于课程丰富性的相对欠缺,也就是选择空间小,使学生无法行使选择权。
为了适应加强专业之间这种趋势,课程设置也逐渐拓宽思路,一些跨专业课程被 开发出来。然而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学生对于高校的这种作为力度不够满意,课 程设计中跨学科思想不足,加之跨专业课程资源有限,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要。
缺乏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结构和研究意识,对于专攻于学术的普通硕士来说, 会导致其在学术研究的道路上可能会越走越窄。
3. 学位授予制度不够严密首先,我国对于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论文的选题,内容没有紧密结 合经济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步伐,并且对于学科的实践性和复合性没有予以足 够的重视。其次,在学位论文答辩的环节,有些承办院校流于形式,没有使论文 答辩真正起到作为整个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总结验收的作用。从答辩审议专家组的 组成,到学位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MPA学员对于专家所提问题的回答质量, 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进。
二、改进和加强我国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完善课程设置 高校要精选或采用激励措施鼓励教师开发高质课程。要培育高质又高 效的课程,必须拥有优质的资源,除了依赖优质的师资以外,还要进行课程设置 的优化。笔者认为有必要和可能将部分学科、专业必修的课程作为精品课程进行 培育,这样既有利于稳定课程体系,更有利于通过这些课程帮助学生建立牢固的 专业基础。以充分了解学生需要和教师教学能力的作为基础规范课程开发。把好 课程开发关,对新课程开发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作以科学论证是规范课程开发、加 强课程建设的关键之一。
(二)加强学位授予环节的管理 首先是正确把握专业学位论文的规格和标准。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可 灵活多样;论文选题应有现实针对性、应用性、创新性;论文内容强调理论在实践 中的应用;论文要综合反映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调查研究 的能力。其次要严格进行学位论文答辩。为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使学位论文的 答辩环节能够顺利进行,学位论文的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至少有一 位在公共管理方面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在学位论文答辩环节,应对学 位论文的质量加以正确合理的评价。只有课程考试合格和学位论文答辩通过者才 可以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三)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成功经验 从国际上看,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公共管理硕士教育较为成熟和完善。
尽管我国与这些国家在社会体制、政治制度以及历史传统和文化背景存在着巨大 的差异,但仅从公共管理硕士作为一种专业教育形式着眼,借鉴其相对成熟的经 验和思路对我们现阶段发展公共管理硕士教育来说,不无裨益。因此,应从公共管理硕士教育的各个角度,展开国际比较与交流,取其精华,以之为我们提供启 示。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际上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 专门人才方面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促进我国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积 极发展和质量的提高,加强研究探索,广泛交流、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