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关节置换术生活教育学论文
多关节置换术生活教育学论文 1术前评估及术后随访 多关节置换术对患者手术前后的生活质量和关节功能 进行评估比较。其中髋关节采用Harris评分,膝关节采用美 国膝关节协会评分(AmericanKneeSocietyscore,KSS评分), 全身健康状态评估应用SF-36评分。SF-36是美国波士顿健康 研究所研制的简明健康调查问卷,从生理功能、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 精神健康等8个方面全面概括了被调查者的生活质量[2]。1.3统计学方法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配对t检验,未知总体 分布的应用Wilcoxon检验,双侧检验。应用SPSS18.0 (PASWstatistics)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
2结果 13例患者中有12例成功随访,1例失访。12例患者平均 随访时间(首次关节置换到末次随访时间)65.4个月(36~88 个月)。SF-36生活质量评分中8项指标的平均值术前及末次 随访变化如下:生理功能4.1→65.8、生理职能25.0→60.4、 躯体疼痛23.8→76.9、总体健康53.3→76.7、活力50.4→ 71.7、社会功能29.1→74.0、情感职能22.1→77.8、精神健 康53.3→82.7,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表1)。
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37.7上升至82.8;
KSS疼痛评分 (42.5→77.7)和功能评分(-2.7→65.6)也明显改善(P<0.001,表1)。效应量和相对增量更能敏感地体现变化 幅度。一般而言,效应量在0.2~0.5、0.5~0.8以及>0.8时分 别代表小幅、中等和显著的变化,因此,本研究进一步对 SF-36、Harris和KSS评分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计算各项评 分的效应量和相对增量。结果表明,从效应量看,SF-36生 活质量评分中除了总体健康有中等变化外,其他7个方面都 有显著变化;
从相对增量看,8个方面中有5个方面增幅超过 100%(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 能),其中生理功能增幅高达1478.66%(表1)。同样,Harris 评分和KSS评分的效应量也均超过0.8,提示存在显著变化;
Harris评分和KSS评分的相对增量也较大,尤其是KSS功能评 分的相对增量高达2615.33%(表1)。术后并发症方面:5例 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残留疼痛;
1例类风湿患者术中出现髌 腱撕脱,尽管术中给予编织修复,术后仍出现较为严重的伸 膝障碍,影响行走。同一患者2年后出现另一膝关节感染, 行清创二期假体翻修术。1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术后2年双膝 僵硬并屈曲畸形,给予双膝关节松解术,最终残留5度屈曲 畸形。1例类风湿患者术后残留15度膝关节屈曲畸形,经术 后功能锻炼恢复。以翻修为终点的手术失败率为8.3%,再手 术率为16.7%。
3讨论 多关节病变患者术前生活质量极差。本组患者SF-36生 理功能评分仅1名骨性关节炎患者为50分,其余11名患者评分均为0分;
生理职能评分平均仅为25分,4名患者术前仅能 依靠轮椅活动,日常生活不能自理;
此外,疼痛评分平均23.8 分,患者还忍受着较强的躯体疼痛。患者的情感职能平均 22.1分,说明患者的心理存在巨大的压力;
社会功能受损严 重,平均得分29.2分。综合SF-36的多项指标,本组多关节 病变患者从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均反映出生活质量低下, 患者健康状况差,渴望得到治疗。经过多个大关节置换,患 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对治疗的满意度高。因此,多关节病 变,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的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多关节 病变患者在接受多关节置换术后可以提高患者的关节功能 和生活质量,但与单个关节置换或两个关节置换的患者比较, 其术后功能和生活质量均较低。有研究报道,接受单个髋、 膝关节置换的患者其原发病大多为骨性关节炎,术前生理功 能评分平均为16.1~30.7,术后该评分上升至 52.3~93.5[3-8]。本组多关节置换患者SF-36各个方面的评 分在末次随访时均低于文献报道的单关节置换评分(图1) [6,8]。术前患有类风湿及强直性脊柱炎等系统性疾病者, 多关节受累以及单个的关节畸形重是SF-36评分低的主要原 因。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各项评分都明显提高,但是由于患 者接受了多个关节置换,又同时存在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 等系统性疾病,术后SF-36评分水平也不高。本研究患者在 末次随访时的Harris评分是83.36(53~100)。Charnley将 关节病变患者进行分类:A类为单髋病变患者,B类为双髋病变患者,C类为多关节病变患者或由于其他原因不能活动的 患者。Garellick等[9]对100名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评估,5 年随访结果Harris评分平均89分(44~100),其中A类患者 96分(65~100),C类患者78分(49~100)。其他文献报道 的不同患者Harris评分在81.9~95.3[10-13]。
本组病例Harris评分与文献报道类似。本组患者末次随 访时膝关节KSS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77.74(35~100) 和65.65(-20~100),而文献报道的单关节置换后膝关节KSS 临床评分和功能评分分别为85.4~89.3和67.3~92.3[15-16], 均高于本组患者。本组患者均经历多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 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关节功能明显改善,但并发症发生率仍 高于单关节置换患者[14-16],与其他研究中多关节置换患 者类似[17]。其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本组患者术前畸形较重,多数患者存在骨缺损,软组 织挛缩;
(2)很多患者存在严重的骨质疏松,从而加大了 手术难度,有些患者不得不选用骨水泥髋臼;
(3)一个关 节的畸形病变会影响其他关节的置换。本研究也存在自身的 缺陷:首先,患者可能存在主观报告的偏倚,术前评分由当 时的医生和护士评估并记载可能会低估患者当时的功能,而 在末次随访时患者可能又倾向于高估自身的实际情况[4];
其次,本研究中包括4种不同的疾病,使得研究的一致性受 到影响;
最后,本研究的样本量小,得出结论的可靠性也受 到了影响。总之,多关节病变患者接受多个大关节置换可以矫正患肢畸形,缓解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关节 功能,但由于关节畸形重,多个关节同时受累,多关节置换 后的单个关节功能仍较文献报道的一般关节置换术要差,并 发症发生率相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