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Z理论对高校创新教育的作用
TRIZ理论对高校创新教育的作用 摘要:面对我国高校创新教育现状,提出在高等院校向 大学生导入经典TRIZ方法,让大学生掌握创新活动的基本 方法,打破传统惯性思维束缚,可以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创新 能力。自主创新,方法先行,本项工作对于全面提升创新环 境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创新教育;大学生;TRIZ理论;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 9214(2016)02-0122-02 一、前言 随着科技创新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技创新能力 正成为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培养 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便成为各国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焦点。对我国教育更是如此,中国经济发展需要通过“中 国制造”模式向“中国创造”模式的过度,增强中国经济发 展的核心竞争力,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正是需要大批创新型人 才发挥作用。国务院在经济发展新时期提出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方针,将创新发展提到了空前的高度。创新能 力也可称为创造能力,是指在创新主体需要在前人发现或者 发明的基础上通过自身的努力、创造性地提出新的发现、发 明或改进革新方案的能力。从广义上将,创新能力包括:发 现问题的能力;从多种角度进行思考的能力;产生新的非凡 思想的能力;善于发现特定实物的多种使用方法和机制的能力;能弄清实物内在含义和进行多种意义变换的能力。在万 众创新过程中,普通高校的大学生更加需要重视创新教育的 学习。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理解和 产生教材与教师没有直接提示的、超出教材和讲授范围的、 对自身而言的新见解、新思想、新操作、新的解决问题的途 径办法,甚至发现、发明新颖独特事物的能力。学生的创新 能力较之从事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人员的创新能力,其涵义要 宽泛一些。
二、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目前高校创新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如下[1-2]:(1)科 学思维培育不足目前应试式的教育体系、灌输式的教学方法 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由于传统教育重视对前 人成果的记忆,忽视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对于权威和 书本知识的盲目依赖。大学生从应试教育一路走来,从小学、 中学一直都是在被动地学习和灌输前人的知识成果,很少能 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甚至有因为发表独特见解而被批评 和斥责的经历,削弱了学生创新的热情,随之使学生失去了 对于创新活动的兴趣。近年来,兴起“标准化”考试,大力 削减主观问答题,增加选择题。这实际上侧重的是考核学生 的记忆能力,无形中助长了学生死记硬背的作风。单一地发 展了辐合思维,发散思维受到压抑,从长远看,遏制了学生 的自主性与创造力的发展。(2)学校教师教学观念和创新能 力有待提高在学术的殿堂,教师是学生的领头人,其教学观念的新旧与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教学工作为 黑板加粉笔教育模式,教学方法上以填鸭式的灌输为主,学 生自主性发展不足。更有甚者,学生与生俱来的独立性、质 疑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不但得不到尊重和发展,被磨蚀得 越来越少。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开辟新的教学方式,如翻 转课堂、慕课等方式均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 深受学生的喜爱,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几率明显提高,并且取 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3)学生缺乏足够的创新毅力创新活 动过程中需要创新主体进行多次反复的实验,只有经过无数 次的试验才可以得出理想的结果和问题解决方案,这就需要 大学生有敢于面对失败的勇气、有百折不挠的精神和永不言 败的恒心。但是在针对具体问题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大学生 往往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正确预估,很多人见异思迁、虎头蛇 尾,意志力不坚定,缺乏足够的毅力。(4)发展创新思维的 大环境有限目前无论是从社会大环境还是家庭小环境而言, 均缺乏相对民主的创新氛围。学术创新需要公平对等的氛围 做保障,囿于传统思维定势和传统思潮的局限,国内学术界 并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百花齐放、百花争鸣的自由风气。
参加国内的学术会议会发现,很难看到纯粹的学术辩论,人 们往往受到权威人士观点的影响,很少有机会发表的自己的 观点,特别是年轻人的不同意见难以得到认可,何谈百家争 鸣。有些学术上观点的不同,由于个人原因,反而发展成为 个人或者是单位的争论,这样的环境不利于学术创新,因此,需要从大环境中为年轻人、观点不同的人提供讨论的平台和 机会,保障创新活动的生命力。
三、TRIZ理论对大学生创新教育的作用 TRIZ的含义是发明问题解决理论[3-4],由前苏联 发明家根里奇•阿奇舒勒(G.S.Altshuller)创立。其含义 是由俄文按照ISO/R9-1968E规定转换成拉丁文TeoriyaR esheniyaIzobreatatelskikhZa-datch的首字母缩写,它的 英文翻译是TheoryofInventiveProblemSol-ving(TIPS)。T RIZ理论是基于知识且面向人的发明问题解决理论。在1946 年,阿奇舒勒带领其专利分析团队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 的研究工作,他们先后分析了全球约250万份高水平发明专 利,总结出生产生活中常用的各种技术发展进化所遵循的规 律模式,并且总结出了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的创新 原理和法则,建立起TRIZ理论体系。TRIZ理论主要特点包 括[5]:(1)具有应用的普遍性。TRIZ可以用来多个领域的 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并且效果显著。(2)通用的技术参数。
阿奇舒勒利用矛盾矩阵对不同问题所包含的技术矛盾进行 统一描述,在矩阵的每一个节点上都可以找到与之对应的创 新原理,可以启发使用者依次来构建适合于本问题的解决方 案。(3)规范的创新流程。阿奇舒勒为人们提供了统一的创 新步骤,将特殊问题归结为通用的问题模型,随后可以应用 TRIZ创新理论和算法求得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在高等学 校面向大学生推广TRIZ创新方法十分有必要,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1)TRIZ理论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苏州 大学在教学工作中专门为在校学生提供了TRIZ理论的选修 学习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广大学生掌握了TRIZ方法 的基本理论以及运用TRIZ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步骤。特别 是在学习打破思维惯性的基本方法(如九屏幕法、小人法、 STC算子法、5why法等)的过程中,一方面克服了传统惯用的 线性思维模式,对于单一问题可以列举出不同的概念方案;
另一方面,针对具体问题能够遵循TRIZ理论中思维训练的 基本步骤,强化自身的发散思维,对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
对比TRIZ理论学习前后发现,学生们在TRIZ理论的指导下, 基本上克服了惯性思维的限制,对问题的分析和概念方案的 提出更加有效,方案的创新性显著提升。(2)TRIZ理论有助 于提高大学生创新活动效率教学过程中将不同专业学生编 入同一小组,注重培养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面对同一技术难题,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所固有的思维模式 有所不同,学生们之间通过激烈的讨论与磨合,互相学习对 方的思维方式和专业知识,最终形成一系列有效的问题解决 方案,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些独特的专利技术。
学生们在创新活动过程中体会到了创新方法对于创新活动 的指导意义,增强了自身继续创新的信心。课程学习结束, 绝大部分学生表示会将所学方法主动运用于以后的学习和 科研工作当中,提高创新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1]梁冬青.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若干思考[J]. 广州大学学报,2002(5):76-80. [2]韩意来.论当代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河 北经贸大学学报,2007,7(1):102-104. [3]牛占文,徐燕申,林岳.发明创造的科学方法论 -TRIZ[J].中国机械工程,1999,1:84-89. [4]吴永志,曹俊强,李乃川,国思茗.TRIZ技术创 新方法在企业中推广模式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2, 1:43-46. [5]曹福全.浅谈基于TRIZ理论的创新教育[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