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即引导可凡倾听的文化价值在课堂的应用 可凡倾听李成儒专访

倾听即引导可凡倾听的文化价值在课堂的应用

倾听即引导可凡倾听的文化价值在课堂的应用 陈奇玉 课标中所倡导的倾听,具有课程的意义和内在规定性。

作为“课程倾听”,应该是主体交互的、生命在场的、非指 导的、情感宣泄的倾听,是一种课程文化。有效的倾听涉及 到把感观、感情和智力的输入综合起来,寻求其含义和理解 的智力和感情过程。换成通俗的讲法,“听着”的不仅是耳 朵,还应有眼睛和脑,其间往往伴随着诸多非言语的因素, 如输入内容、视觉材料、听觉环境等。因此,对于倾听能力 的培养需要从学生言语学习情境的整体性上加以考量。

“可凡倾听”是一档非常独特的访谈类节目,主持人曹 可凡面对不同的主体,没有拘泥于外在的形式,没有拘泥于 固定的风格与姿态,一旦进入访谈之中,源源不断的智者声 音就如同开启人们智慧感受和心灵之门的钥匙。他以一种倾 听的文化姿态传递尊重,挖掘并展示真实。因此,语文课堂 需要引入“可凡倾听”的文化姿态,让它伴随着教学环节的 进行而进行。

一、语文课堂需要引入“可凡倾听”雅俗观:转通雅俗, 回到中庸 不附庸风雅而附庸通俗。“雅人俗谈,俗人雅谈”,这 是曹可凡做节目的最大心得与体会。正如美国CBS的一位著 名主持人休伊特说的,“要做好节目,第一,要找一个好的 故事,其次就是要解决严肃与娱乐的关系。”以同样的思维模式来审视当下的语文教育,你会发现, 教育的世界里没有哲学的关照,缺少美学的关怀,少了情感 的抚慰。通俗文化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极具亲和力,比刻 板的说教更能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较之屈原、司马迁、焦 裕禄等光辉形象,学生更喜欢周星驰影片中的搞笑“英雄”;

较之教材中所编写的文质兼美的经典文本,学生更喜欢读蔡 志忠的漫画、林焕彰的儿童诗;
较之白纸黑字的经典文本阅 读,学生更倾向于感官性的音像制品。总之,学生在通俗文 化的世界里能体验到高兴、愉悦、激动、惊奇、恐惧等多样 的情绪,能满足自身的好奇、探索、超越、成功、幻想等各 种心理需求。

因此,通俗文化更符合大部分学生的口味,更受到他们 的欢迎。虽然通俗文化不利于学生审美品位的提升和丰满精 神的建构,但是,我们要合理对待和利用它们去激活、促进 语文教育。适当介入流行文化的元素,将通俗文化适当适时 地引入教育语境,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使学生在教师的指 导下去接触、感受、分析、鉴别、赏析不同的文化形态,既 能满足学生心理发展的多样需求,又能激活语文教学中的某 些惰性因素。

二、语文课堂需要引入“可凡倾听”的情趣观——化生 新奇,增强引力 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起学生的注意。倘若上课的教师无 法吸引学生的注意,那么对学生是否可以通过倾听学会任何东西,最多只能抱有一线希望。“注意”这个心理活动过程 对人类有两个基本用途:首先是为了活命,就是我们的祖先 靠大脑时刻提防危险,保护自身安全。其次是为了维系快乐。

看幽默风趣的各类漫画,听妙趣横生的故事等等,都能吸引 学生的注意力。正是因为各种课堂滥用忽视学生情绪与认知 特征的教学策略,才造成了学生主观上的“不在场”,也就 是倾听的缺失。

如果全体学生已经聚精会神地瞩目于你,其余要做的就 是使其注意力不要懈怠,使学生有愉悦的体验,就能抓住学 生的注意力,这对于师生来说都是喜讯。谁不喜欢有滋有味 的时光呢?懂得如何寓教于乐的人,他的学生总是有良好的 倾听习惯。创造新奇就是其中一个方法,尽力调动学生的所 有感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各个方面将新奇展现到学生 眼前:变换语速和语调、使用彩色粉笔、使用各种多媒体手 段、带几束鲜花或几滴柠檬水。使学生的所有感官用于学习 探险,就能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不自觉倾听。

如,在《听声音编故事》习作指导中,为了充分激发学 生聆听的兴趣,鼓励其大胆的想象,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 成功地选择了《小羊肖恩》中小羊与蜜蜂交手的动画场景:
师:如果我们的想象再大胆奇特一些,又会有什么神奇 的故事发生呢?(播放动画片《小羊肖恩》片段,教师旁白) 师:你最喜欢由哪个声音想象出来的故事情节? 生:我最喜欢许多蜜蜂抱成一个球被打来打去的场景。生:我感觉小羊先拿报纸当球拍,当蜜蜂球越来越大时, 它居然先后用平底锅和大炒锅当网球拍打蜜蜂球的场景特 别好笑。

师:这就是想象的魅力。

生:蜜蜂居然还能自动组成一个网球拍,像有一只手在 挥舞似的和小羊对打,这太奇妙了! 师:是呀,生活中,打球发出的啪啪声,在这里因为我 们大胆而奇特的想象,就变得这么有趣了!所以,听声音编 故事的时候,想象要尽可能新颖。

由声音到画面,富有跳跃性的想象范例,不仅吸引住了 学生的注意力,也为学生的大胆想象提供了典型的范例。同 时,教师巧妙地为静音的画面旁白,也为学生从画面到文字 提供了示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不自觉地屏住呼 吸,认真倾听,时而面露惊奇,时而哈哈大笑,倾听的效果 可想而知了。

三、语文课堂需要引入“可凡倾听”的潮流观——聚焦 热点,拉动经典 起初“可凡倾听”只是倾听那些文化老人所经历的那些 故事,但收视率的问题使节目组不得不开阔视野,把倾听的 对象扩展,由经典扩展为热点。曹可凡把这种做法称为“引 导观看”。经典能够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一种积淀,而热点所 给予的则往往是讨论后的深思、组合、调动。

正如“可凡倾听”那样,语文教育也应该关注学生的“倾听率”,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精神需求。语文课堂上应该引入 容易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以至心灵震撼的元素。刘国正指出:
“教室的四壁不应成为水泥的隔离层,应是多孔的海绵,透 过多种孔道使教学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通。”传统的语文教 育空间相对逼仄且封闭,语文课程的范围狭小单调。这样的 语文教育无法走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生命境域,无法实现过 去的、经典的与当下的、未来的沟通。将生活中大家所关注 的热点合理引入课堂,有利于语文教材的本体价值发挥,使 之更好地贴近生活的原生态。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所关注的、 思考的,既能为学生的言语交际提供直接的经验和基本动力, 又能为学生言语交际活动设置特定的对话情境,激发交流的 欲望。

师:说起“朋友”这个词大家都觉得很轻松。你看,刚 才咱们一见面就成了朋友。大家有没有看过中央台王刚叔叔 主持的《朋友》这个栏目? 生:…… 师:王刚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说起“朋友”这个词很轻 松,真正地要去体验它、感受它、实践它,那却并不轻松。

比如窦老师在36年的人生历程中,伴随着朋友的搀扶、点化、 纠正,伴随着快乐和泪水,有朋友真好!(教师深情地叙述, 教室里很安静,同学们凝神注视着教师) 师:最近,我看了几本丛书,是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里面有一个栏目,专门讲了“朋友”。每每我读的时候,都会情不自禁地流下热泪。我选了其中的四篇和大家分享,就 是同学们手中拿到的。(这四篇文章分别是《记住的和忘却 的》《管鲍之交》《胖子和瘦子》以及《朋友》) 这节课的教材教者围绕“朋友”这个话题大胆选用了四 篇文章,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国外的,有中国的,同时 从大家所熟悉的、关注的热点栏目人手,为课堂导人后学生 的初步表达提供了直接的经验和语言的动力。热点栏目引出 热点话题,这是调动,是唤起,而经典的教材在充足与调动 之后留给学生的是积淀,是思考,是回味。

“可凡倾听”为课堂提供了倾听的姿态和文化追求:我 的眼中只有你。作为教师,也要做到眼中有每一个“学生”, 将倾听的课程文化作为教师开发、设计、实施课程时的一种 重要的参照系,从倾听的角度重新建构我们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