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重新解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时常被我们老师挂在嘴 上,但这句话却很多时候不被老师们真正解读。在教学现场 和教学实际中,我们很多的烦恼恰恰就来自于“学生对数学 的不感兴趣”。【现象1】美术老师请假,数学老师去班里代课,走进 教室,学生齐齐发出“唉”的一声叹息! 【现象2】中午,数学老师进班辅导学生作业,有学生 看见老师,说的竟是:“你怎么又来了?” 【现象3】数学课上,老师讲得激情澎湃,学生举手发 言者却寥寥无几。一堂课下来,学生们肢体僵硬,神情疲倦, 老师也感到索然无味! 三个真实的,时常被老师们视而不见,或自嘲着一笑而 过的现象,折射出的内涵却需要我们勇敢地去直面、去反思。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缺失? 叩问: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缺失的原因是什么 一位外国著名数学教育家曾经说过:“数学教师最大的失败,就是把学生教得讨厌数学。”如果学生讨厌数学了, 他看到数学书就头疼,上到数学课就害怕,见到数学符号就 反感,今后他还怎么继续学习更高等的数学? 由此可见,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和研究工作应当被 每一位数学教师所重视。笔者和年级组里的老师,就“班里 是否存在学生数学兴趣缺失”和“学生出现兴趣缺失现象之 原因”进行了剖析、讨论,找寻问题背后的真实原因。
原因一:教师牵制过多、主动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虽明确指出认 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稳 定性差,上课容易分心,学生们动起手来容易混乱,难以组 织,老师们在课堂上有时便放不开,更多地喜欢采用讲解、 演示的方式,学生动手实践和自主探究的机会大大缺失,学 生的学习积极性难以得到提高。
原因二:内容呈现单调、趣味性缺失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有效的 数学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要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学内容的呈现要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但低年级的教学内容大部分以计算为主,有些内容更是一个 系列连在一起,教师如果缺少创新,就难以找到恰当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于是,在教 学计算、口诀、解决问题等一些内容时,师生一般都会感觉 比较单调和枯燥。
原因三:活动浮于表面、数学味缺失 大部分教师教学时,会想方设法采用情境、故事、游戏 等多样化的形式展开教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 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仍然发现即使有了这些 内容,有时还是难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长久保持。只有 对那些“智、趣味”共存的内容,触及学生深层次学习需求 的内容,学生们才会表现出乐此不疲的别样兴趣。
践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基本策略和路径 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和分析反思,我们在教学中进行 了改进策略,并在教学中进行了实施。下面结合《乘法口诀》 这一单元的教学,谈几点做法:
策略一,满足学生价值需求,赋予学生自主想学的力量在新的背景下,一切教学法的改革归结起来,其核心只 有一个,把人从学习的被动状态下解放出来。…… ——周卫东 解放学生,从解放讲台那方天地做起。
一直以来,讲台、黑板在教师和学生的心中,是教师地 位的象征。在部分低年级学生的意识中,讲台和黑板或许更 像是一块禁地,仅供教师使用。
“讲台不是老师一个人霸占的,它属于所有的学生。” 丁爱平老师在教海探航课堂上的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使 我眼前豁然开朗。回想前不久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一节课, 看似平淡无奇,却魔力般地吸引着学生,巧妙地推动学生的, 不正是这智慧的退让吗? 案例1:有一种胜利叫撤退,有一种失败叫占领。
1.解放教鞭:开学初,我便利用黑板边开辟了一块数学 角,每天利用课前朗诵的时间进行一些乘法口诀、口算,以 及基础知识的简单复习工作。效果不错,但也总有一些遗憾。因为常常发现有个别学生,会趁着教师指黑板的时机偷懒不 读。特别是班里出名调皮的几名男孩,像跟你躲猫猫似的, 着实让我有些头大。令我万分惊喜的是,刚把教鞭交给学生 指读没几天,我就发现学生们朗读状态的明显不同。特别是 那几个调皮的男孩,让他们走上讲台指读后,学习的状态明 显发生了变化,身心变安静了,眼神变专注了,朗读的声音 更响亮了。一切的一切,在悄然间发生着改变。
2.解放黑板:尝到了一些甜头,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
于是,我想何不把一些板书的机会也放给学生去做呢?恰逢 教学《乘法口诀》这一单元,我尝试着把板书乘法算式、乘 法口诀的机会,放给学生们去做。果然,在我们教师眼里习 以为常、没有噱头的举动,却受到了学生们的喜欢。察看到 学生们眼睛里的喜欢,我开始把更多的板演机会放给学生, 并引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欣赏别人板书中的优点,学会 给别人提出诚恳的建议。渐渐地,板书的质量提高了许多, 几名字迹潦草的男孩的作业,字迹也奇迹般变得端正了起来。
3.解放讲台:走上讲台,学生就成了一名小老师。无论 是哪个学生,小小的心中,都藏着一个想当老师的小秘密。
正因为想当小老师,他们会更努力、更投入;正因为当了小 老师,他们会更自信、更大胆、更主动。为学生创设一切可 以上讲台展示、演示、解释、PK、辩论和当小老师的机会,看着他们由拘谨到大方,由胆怯到自信,由被动到主动,解 读着学生们聚精会神,黝黑眼神中的专注,感受着学生们积 极参与、充满激情的氛围,我清晰地倾听到学生们内心潜滋 暗长的“主动想学”的声音。
实施感悟:解放学生心中的禁地,吸引学生自然回归课 堂。其本质是解放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的一些无形束缚,真 正以学生为中心,凸显学生学习小主人的地位,让学生在自 我价值的满足中,获得自主学习的潜在力量,变“要我学” 为“我要学”。
策略二,顺应学生情感需求,赋予学生快乐学习的力 量 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 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 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也就成 了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 快乐学习,从展现数学的丰富多彩做起。
情绪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具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趋向,即趋向积极的情绪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绪体验。这种“趋乐 避苦”的特性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们在接触 某一课堂教学情境时,并非主要从课程性质及其价值的角度 认知,而是更多的从教学内容、形式是否有趣、愉快的情绪 角度进行判别,并以此决定自己的学习行为。
案例2:有一种学习会枯燥,有一种学习会快乐。
《7的乘法口诀》——贲友林 1.童话情境引入。
屏幕先后动画出示白雪公主、七个小矮人。
师:请看屏幕——森林里,有一位漂亮的公主,是谁呢? 她有几个好朋友,又是谁呢?数一数,七个小矮人都来了 吗?…… 伴随着学生们熟悉的童话情境,教学活动在愉快的氛围 中悄悄展开。2.结合故事记忆。
师:在背的时候,感觉7的乘法口诀哪几句容易记,哪 几句难记一些?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相机出示《西游记》图片和相关文 字:孙悟空在炼丹炉中经历七七四十九天,炼成火眼金睛。
取经的路上,遇到妖怪,不管三七二十一,举起金箍棒就打 ……并组织探讨记忆“七七四十九”“三七二十一”等口诀 的方法。
3.游戏。
(1)“对号入座”。
师: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有什么用呢?根据口诀能算出 哪些乘法算式的积?我们做一个游戏——送算式“回家”。
(2)“转转盘”。
师:接下来,我们参加一则挑战自我的游戏——转转盘。
算对了,转盘才能转动。[只有算对了转盘才会转哦!] 4.欣赏。
(1)“七言诗”。
师:“7”是个神奇的数。
屏幕出示唐诗《枫桥夜泊》,并配乐朗诵。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师:你能用哪一句口诀算出这首诗共多少字? (2)“七巧板”。
屏幕出示由五副七巧板拼成的“刻舟求剑”寓言故事图。
师:这是用七巧板拼成的故事图,这五副七巧板一共有 多少块? 5.解决问题。
师:从古至今,人们生活在数的世界中。在实际生活中, 在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现象与7有关?能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 哪些问题? 结合学生的回答,屏幕相机采用对话、图文等形式出示 诸如计算一周喝水多少杯、7音琴键的数量及几只七星瓢虫 黑斑的个数等有趣的生活问题。贲友林老师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一课时,将童话、 故事、游戏、古诗、生活情境等多种元素融于一体,让枯燥 的乘法口诀变得生动有趣、内蕴丰富,成功地激发学生学习 口诀的兴趣和热情。
学习他的教学理念,我们可以把这种教学思想融入到自 己的教学中。如在首次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我们可以向学 生介绍:乘法口诀是我们老祖宗创造的文化瑰宝,是我们中 国人的自豪和骄傲,让学生们自然滋生一种想要好好学习口 诀的情感。在教学《8的乘法口诀》时,由于句数多,记忆 难度大,我们可以利用笑话、游戏、儿歌、生活情境帮助学 生理解、记忆并运用。在教学《9的乘法口诀》时,可以着 重引领学生发现9的乘法口诀本身的奇妙之处,同时也可通 过引入西游记故事、手指记忆等方式,在分散记忆难点的同 时,更好地激发出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实施感悟:数学不是枯燥的。操作、游戏、童话、儿歌、 谜语、笑话、故事、竞赛等无一不可不与数学有关。用心丰 厚自己的数学世界,精心设计“精彩的数学学习场”,向学 生展现数学中多姿多彩的元素,让学生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 徜徉、陶醉,欣赏数学之美;在好玩的数学迷宫里穿梭、探 索,体验数学之趣;在美妙的数学学习中,获得快乐学习的蓬勃力量,变“我要学”为“我乐学”。
策略三,激活学生思维需求,赋予学生思维生长的力量 数学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答案,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让学生爱学,真正体验到数学之美,让数学从外在“冰 冷的美丽”转化为学生内在“火热的思考”。
——华应龙 魅力数学,从激活学生火热的思考开始。
数学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挖掘和开发教 学中具有方法性、思想性的内容,激发学生火热的求知欲望、 引领学生体验数学的奇妙和思考的快乐,进而真正体验“只 要踏进了‘数学’的大门,你们随时随地都会发现数学上也 有许许多多趣味的东西”(华罗庚语)。
案例3:有的课教给学生一点知识,有的课教给学生一 种方法,有的课传递给学生一种思想,有的课激发的是学生 火热的求知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