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前教育目标创新及启示
国外学前教育目标创新及启示 一、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改革的内容 1.连接升学与就业;2.涵盖严密精确的课程内容与高层 次的知识应用;
3.基于各州现行标准的优点与经验之上;
4. 在全球经济与社会中,确保所有学生能够开展学习;
5.采取 证据本位(evidence-based)或研究本位(research-based) 策略(CCSSO&theNGACenter,2010)。虽然《州共同核心课 程标准》的实施权在各州,但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依旧 是美国学前教育课程目标总的发展方向。
(一)以缩小不同背景幼儿的入学准备为目的 由于美国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其中融合了不同的语言 和文化,这会导致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差异。2001年美国联邦 教育部提出的《2001-2005年战略规划》,反映了美国近年 来的教育改革思路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其战略目标 之一是让所有儿童接受高质量、适宜的学前教育,为进入学 校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2002年1月8日,布什政府正式签署 了《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该法确定了这样一个目标:
在美国,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每个孩子都应受到发挥其全 部潜能的教育。联邦政府必须帮助缩小来自不同背景幼儿之 间的差距,努力为处境不利的幼儿提供一个更为公平的教育 环境。2007年11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个为期5年的教育法 案《2007为入学准备改善“开端计划”法》 (ImprovingHeardStartForSchoolReadinessActof2007),该法案为无家可归儿童、流动儿童、身体残疾儿童及非英语 母语儿童参与开端计划项目提供了机会。布什政府围绕开端 计划进行的一系列改革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处境不利儿童的 入学准备,真正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它对美国社 会的稳定、缩小不同背景幼儿之间的差距和促进国民素质的 提高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奥巴马执政初期,遇到突出的教 育问题是有关学前教育公平与质量的,具体表现为中低收入 阶层与高收入阶层学生所接受的学前教育质量与未来所取 得的学业成绩差距在不断扩大,这非常不利于整体国民素质 的提升。因而,奥巴马政府在2010年初宣布了新的教育政策, 加大早期教育投入,以缩小不同背景幼儿之间的差距,促进 教育的公平。
(二)以幼儿未来发展和整体发展为中心 美国幼儿教育领域逐渐形成了以儿童为中心、倡导儿童 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2002年美国联邦政府提出了“良好的 开端,聪明的成长”(GoodStart,GrowSmart)议案,在该 议案的鼓励下,各州已基本上完成了适用于各类型早期保育 和教育机构的早期读写识字、早期数学和语言发展方面标准 的制定。各州在制定早期学习标准时以发展教育适宜性为原 则,既考虑幼儿年龄和个体的适宜性,也考虑幼儿的文化背 景,做到充分尊重幼儿,注重幼儿未来和整体的发展。在美 国,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只要是没有受到虐待,身体没有 疾病,那么他们在学校都应该是非常渴望学习,并相信自己今后能够取得成功的。学前期是整个教育发展的开端,学前 期教育目标的实现能为整个教育目标的实现奠定良好的基 础。我们应当保证儿童拥有成功的早期学习经验,建立终身 学习的模式;
保证儿童有机会继续发展他们个人的兴趣;
保 证儿童发展热爱学习的品性。只有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儿童 学习经验的获得和将来的成功。
(三)以幼儿的早期阅读识字、数学教育为焦点 2002年《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专门就阅读问题制定 了两项方案,注重从学前班到小学三年级的阅读教育。如果 州政府实施了定位于幼儿园到二年级的科学研究综合阅读 项目,那么在新的“阅读第一”(ReadingFirst)项目下则 可以获得资助。美国联邦教育部的《美国教育部2001-2005 年战略规划》中提出,首要的战略目标就是要为所有儿童的 学习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要让所有儿童有接受高质量和恰 当发展的学前教育的经历。三年级结束之前,每个儿童都能 建立良好的独立阅读习惯;
到八年级结束之前,每个儿童都 能掌握具有挑战性的数学技能。《美国教育部2002-2007年 战略规划》再次强调确保所有学生达到年级阅读水平,保证 实现《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提出的“到2014年所有学生 阅读与数学技能都能达到年级合格的水平”,这反映了美国 近年来的教育改革思路和未来教育发展的基本走向。2009年 奥巴马总统延继了布什总统的阅读教育政策,在《美国复苏 和再投资法案》(TheAmericanRecoveryandReinvestmentAct)中提出了进 一步提高学生读写能力,并在2009年签署了综合性计划,规 定在小学阶段开展广泛的阅读活动,实施新的阅读课程,重 点提高儿童的口语能力,增加他们的词汇量。美国早期阅读 委员会提出了“早期儿童阅读教育目标”,如,5岁~6岁儿 童能够知道一本书的组成部分及其不同功能;
聆听熟悉的书 面语言内容;
或者读自己“写”的文字内容时,开始认识对 应的文字等。
(四)注重幼儿社会情感和自由游戏的发展 二、美国幼儿教育课程目标的变革对我国的启示 (一)以幼儿为中心,目标注重参与性 美国各州幼儿教育目标的制定以“儿童为中心”,充分 考虑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注重儿童社会情感和自由游戏的 发展。以社会学习领域标准为例,目标在于让儿童渐渐参与 到更多的民主活动中,逐渐知道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我国在 制定相关幼儿教育目标时,应切实从儿童出发,真正促进儿 童身心健康发展。美国各州的幼儿教育目标较关注“儿童积 极参与”,如在语言与读写领域要求儿童尽可能多地参与阅 读活动,喜欢阅读;
身体发展与健康领域要求儿童主动积极 参与各项体育锻炼活动;
艺术领域则要求儿童积极尝试不同 艺术形式,从中感受美、理解美;
社会学习领域希望幼儿能 够意识到自己公民的身份,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家庭活动。
因此,我们在制定标准时不应只看到儿童学习发展的结果,而应该更注重儿童发展的过程。儿童积极参与活动是他们获 得知识技能的基础。只有喜欢、愿意参与活动,儿童的各方 面能力才能得以发展。
(二)充分考虑幼小衔接,目标体现适宜性 美国各州幼儿课程目标的制定大多参考了本州K-12的 课程标准,有些州甚至制定了3岁~18岁的课程标准,这使得 课程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了幼小衔接,课程目标和教学效果 之间呈现相关性。特别是数学、英语、科学等与小学教育密 切相关的领域,不仅成为许多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重点,也能 在目标适宜的前提下让幼儿在这些领域得到充分发展。但在 我国,由于各地区经济、文化差异较大,以及缺乏适宜本地 区学前教育发展的课程目标,导致两极化现象严重。部分贫 困地区的幼儿教育质量过低,做不到与小学教育恰当衔接;
而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幼儿教育过分注重教学效果,致使幼 儿园小学化倾向严重。这两种极端做法都不适宜我国幼儿未 来和整体的发展,无法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国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幼小衔接,由国家层 面宏观把控,地方层面认真履行,努力做到既不超前也不滞 后的适宜发展。
(三)关注地域经济与文化特点,目标更具公平性与灵 活性 美国幼儿园在课程目标的制定上始终着眼于幼儿的全 面发展,力求让幼儿全面而富有个性地成长。美国采用“国家标准”与“州立标准”并行的双轨制,允许地方政府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地方性标准,这样就保证了课程标准的灵 活性与适用性。这种做法既考虑到了统一性,又顾及到了差 异性。由于美国各州在历史、文化、语言、经济、风俗习惯 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为避免盲目教条地照搬国家标准,各州 制定课程目标时会在充分考虑国家标准的基础上而有所侧 重。我国在2001年6月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对课程目标进行规定,将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目 标和表现性目标作为课程目标的形式。然而,我国绝大多数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设置都以《纲要》规定的健康、语言、社 会、科学、艺术各领域的目标为参考,并辅之相应的教师参 考用书,缺乏充分考虑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特点的“地方标 准”。课程是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而目标又是课程的关键 所在,因此在制定课程目标时,应充分考虑本地区的经济文 化和发展特点,以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