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中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涂色:引导幼儿

幼儿教学中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涂色

幼儿教学中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涂色 美术教育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美术教育是幼 儿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幼儿由于年龄比较小,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就是绘画, 但是幼儿对绘画还没有什么概念,他们把绘画活动作为一种游戏。

在从事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很喜欢在纸上涂色,而他们不能画出实际 东西的图画来,这只不过是涂鸦而已,在纸上涂涂或者画得有点像样,他们就会 十分满意,产生一种成功的快乐感。

涂色是绘画的重要语言与表现手段,人们寄托于美术作品形象的丰富情感主要 是运用色彩来表现的,幼儿学习绘画活动也是从色彩表现的涂色开始的,因此引 导幼儿进行涂色练习是非常关键的。

那么,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幼儿进行涂色呢我从自己多年的 教学实践工作中总结了几点经验,希望与广大的幼教同仁共同探讨:
一、创设感兴趣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兴趣的培养是非常关键的,因此我努力创设幼儿感兴趣的环境。

在活动室里,一面墙壁挂着我画的几幅画,另一面墙上挂着好的幼儿作品,幼儿 每天都能看到可爱的小动物和美丽的鲜花作品。为了不产生视觉疲劳,这些作品 都是会定期更换的。使幼儿对画画、涂色的兴趣油然而生。

而且为了能让自己的作品挂在墙上幼儿对创作的积极性非常高。那么如何 让幼儿保持这种积极性呢首先,老师要在活动室投放大量的有关涂色的图书,让 幼儿随时翻阅。

其次,老师在现场进行表演涂色。幼儿跃跃欲试,兴趣逐渐增加。幼儿在 涂色过程中可根自己的喜好来搭配颜色,要鼓励他们自由发挥,培养他们对色彩 的感觉,让幼儿画出色彩丰富、明快的图画。让学生有一个爱学的环境。

二、创设感兴趣的氛围 实践证明,幼儿在趣味兴高的氛围中坚持的时间长。因此,我努力创设能 让幼儿感兴趣的学习氛围。每次在幼儿涂色前,我会先讲一些与所涂内容相关的 生动的小故事,来引导幼儿注意图画的细节,以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为了在整个环节中始终使幼儿保持浓厚的兴趣,我会将一幅作品分成几个部分引导幼儿一 步步创作。

比如在教学《给春天涂色》的时候:我会发给幼儿每人一张关于春天的线 描画,然后说:“春姑娘让花蝴蝶把春天给小朋友送来了,可是粗心的花蝴蝶忘 记带调色板了,现在花蝴蝶请小朋友们一起帮她给春天涂上颜色,小朋友们说好 不好呢”然后引导幼儿从小草、花朵、大树、一步一步将整幅画涂上颜色。同时 提醒他们使用正确的涂色方法(按照同一个方向从始至终地涂),并且一定要涂得 均匀,不能涂到线外。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可想而知教学效 果也是很好的。

三、充分利用有趣的语言 好的活动离不开好的语言渲染,涂色活动一开始对孩子来说困难很大, 不是涂到作品外面来,就是涂的一点也不匀称,再有就是选色不当,常常是使作 品很难看,这时候我会用有趣的语言耐心的给他讲解。比如:可以用“给动物宝 宝喂食”、“节日的气球”等来进行练习。食物不准掉出来,浪费不好,而且要喂 得饱饱的。气球也一样,不涂满的话,气球不会飘起来,涂到边线外的话,气球 就破了!还可以请能力强的幼儿做榜样,涂给他们看,效果挺不错。

四、言传身教来影响幼儿的耐心 一般来说涂色是比较单调的活动,幼儿容易失去耐心。这时候老师的行为 态度就会直接影响幼儿耐心,没有耐心的老师培养不出有耐心的幼儿。活动中我 发现很多孩子一会儿就涂完了,只讲效率不求质量。于是我就尝试着通过自身示 范去影响孩子。

再一次活动中,我先示范选择颜色,然后再进行涂色,在整个过程中我经 常会被幼儿打断,但是每次处理完幼儿的事我都会认认真真的去完成我的工作 (让孩子从老师的“表现”中领悟到了做事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的道理)。经 过一段时间的活动后,孩子们涂色有了很大进步。这时孩子们就会觉得没意思, 简单的涂了几下,作品没有新意。

于是我拿起一幅画提议:“小朋友咱们来涂色比赛好吗看谁涂的画最漂 亮。”孩子们立刻高兴的拿起笔,认真的涂了起来。活动结束后一看,孩子们的 作品有了创意,涂了多种多样的花纹出来,棒极了!五、利用鼓励的语言来激发兴趣 小孩子的想法是千奇百怪的,不要因为天是蓝色的就扼杀孩子创意的空间, 多鼓励多赞赏是最好的办法。鼓励可以在活动中进行,也可以在活动后进行。适 当的鼓励,会激发幼儿的自信心。比如:又一次我问一个孩子:“蓝天、白云是 什么颜色的”他回答我:“是红色的。”活动室里哄堂大笑。

有的孩子大声说:“天是蓝的,你怎么说是红色,你好笨。”我制止了嘲笑 他的幼儿。然后就让他把天空涂成红色。交作品的时候,那个孩子对我说:“我 画的是早晨的天空。”我对他说:“你真棒,但是除了早晨的天空是红色的,其它 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你要不要再画一下蓝色的天空呢。” 总之,以上仅仅是我对如何培养幼儿涂色的一点不成熟的经验,我会 继续研究,为幼儿艺术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作者:李伟新 来源: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