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价值取向论文(共2篇)
中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价值取向论文(共2篇) 第一篇:浅谈中小学教育管理中的几个问题 新的课程理念所倡导的观念、行为上的诸多转变并不仅仅局限于教师 和学生这一层面, 学校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及管理行为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没 有与之相应的管理理念、管理行 为的支撑与保障,新课程的实施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难以名副其实。面对新课程所引发的诸多新的变化、新的情况以及新的问题,管理者 必须 本着有利于学校可持续发展,以及“以人为本”、“以校为本”,促进“人、校” 共同发展 的根本宗旨,选准新的立足点,赋予管理新的内涵,创造管理新概念, 从而进一步提高管理 层次和管理效能, 为课改的实施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因 此,笔者认为,当前的学校管理应亟待关注如下问题 :
一、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 以往的管理很少关注学校定位,对学校缺乏一个整体的盘点,推着干 的现象比较普遍,这也 是学校缺乏特色、缺乏生命力的致命原因之一。新课程 理念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即只有从实 际出发,找到促进自己发展的“第二曲线”, 才能使管理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这就需要对 学校进行准确的定位。
做好恰当的学校定位是一个关键环节,是学校追求个性鲜明的办学特 色的起点,它 关系到学校能否找准自己的位置,设计并制定出与自身相吻合的 发展战略。因为只有明确了 学校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才能有的放矢地、创 造性地开展好各项工作,避免工作的盲目 性。
时下,课改给了学校发展极大的自由度和极大的空间,在这种情况下, 用先进的理念贯穿 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促进学校的目标达成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发展空间狭窄 繁重的工作负担和家庭生活压力,使绝大多数教师在学识水平、综合 能力等方面难有长进或长进甚微。加之,职称晋升缓慢、职务升迁无望、学历提 高困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周而复始机械循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成就感差、 工作进取心弱、职业怠倦感强烈,心理问题严重。应该说教师劳动并非简单重复 的过程,而是复杂的多样的创造性过程。但由于发展空间狭窄、人生前途渺茫,因而工作激情不足、前进动力不强、实践反思不够、创新精神缺乏。在言谈举止、 思维方式、工作状态等方面往往带有明鲜的职业烙印。因此,社会有识之士应帮 助教师明确发展目标,在职务提拔、职称晋升、学历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教学 科研活动,提高教师知名度方面多给教师机会,并吸引教师参与到管理层中,使 教师能永远看得见希望,追赶希望,燃起发展的激情,产生前进的动力,从而战 胜心理怠倦和惰性。同时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和心理指导,提升教师应对压力的能 力,帮助教师消除心理障碍,正确对待荣誉得失,形成并强化正确的人生观、价 值观,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三、实施真正的民主管理 民主管理并不是新生事物,虽然被经常提及,但它没有真正地在管理 过程中生根发芽,在现 实中往往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究其根源是受传统的 管理观念束缚太深,习惯于权力支配 、无条件服从这样落后的管理方式,极大 地扼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与新课程所倡导的“ 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背道而 驰。其实,教师不仅仅是被管理者,同时也是管理者,具 有双重身份。要实现 真正的民主管理,必须充分体现以教师为本的主体思想,营造一个宽松 的管理 和心理环境,唤醒广大教师的主人翁意识,让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管理和决策, 充分 发掘他们的潜能,这才是提高学校管理质量的根本保证。高效益的管理, 有赖于大家的相互 尊重、共同参与、团结协作。所以作为管理者应转变“家长式 “的工作作风,打破单一的、 封闭的工作局面,走出“金字塔型”的管理模式,增 强民主意识、团队意识,采取柔性的、 开放的管理策略,把广大教师当作合作 伙伴,与教师进行广泛、深入的交往和探讨,最大 限度地实现教师的“参政”、“议 政”、“创新”、“求异”,倾听他们的建议和意见,不 断完善工作目标和任务,从 而取得最大认同和理解,这是畅通管理渠道、保证目标实现的重 要前 提。真正 的民主管理是思想交流、碰撞、互动中谋求统一的过程,教师如果不再只是被动 服从,而是主动适应,管理才会有质的飞跃。
四、德育智育脱节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 学学做真人”(陶行知)。可见,传道是为师的首要任务,教会学生做人比教会 知识本身更重要。但由于体制原因,近年来教育的功利性日益加强,相当多的教 师教书而不育人,重智轻德,育教分离。过分强调教育的实用性,弱化教育的人 文性,不仅损害了教师的形象,而且降低了教育的效度。因此为师者要转变教育 观念,紧跟时代步伐,探索教学改革的模式和方法,正确定位自身职能,切实起到“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领者、合作者、促进者,教育科 学的研究者,学生心理健康的协调者”的作用,这是时代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五、追求“人本”的管理极致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新课程倡导的理念。基于此点,关 注教师的成长,立足 于发现人、培养人、促进其专业化发展应是现代学校管理 的最高境界。正象有人 说的那样:管理的最大价值,不在于做了什么事,而在 于发现了多少人和培养了多少人。
反思我们的管理实践,凸现的是教师的工具价值,即把教师当作完成 学校目标的工具,没有 全面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成长和发展,忽视了对教师的 发现和培养,或者说仅仅维持在低效 的培养水平上。这无异于慢性自杀,因为 教师队伍是学校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研究表明, 世界一流大学的本质指标只 有一个,就是拥有一流的教师队伍。若照此定位,就不难理解“ 立足于发现、致 力于培养”该有多么的重要。所以作为管理者,更多考虑的应是如何造就一 支专 业化的队伍,如何用发展的眼光、全面的眼光、客观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如 何根据 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发展优势,制定出因人而异的培养规划,如何 按时代的要求,促进 他们的专业化发展。尤其在课改的起始阶段,管理者面临 着诸多难题,例如,研究型教师 的培养、教师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信 息技术等新的技能培养等等,都需要 一个一个地去攻破,只有这样,教师的工 作能力才会与日俱增,教师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攀 升。
总之,重建制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管理效益,所以在重建过程中要广 泛征求教师的意见 和要求,取得目标上的认同,本着促进人、发展人的根本宗 旨,使制度管理焕发新的活力。
中小学教育 2014年9期 作者:彭艳香 第二篇: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探析 怎么看待教育管理的价值,就有怎样的教育管理价值观,不同的教育 管理价值观会形成不同的教育管理价值取向,产生不同的教育管理方法、组织形 式、评价机制、激励手段等。可以说,教育管理价值取向对教育管理的成败有直 接的影响。而目前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有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两种。笔者先是对 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结合的作用,希望对当前的中小学教育有所帮助。
1.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 中小学教育管理价值取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人本管理,另一种是科 学管理,以下分别对这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进行阐述:
1.1人本管理价值取向 人际关系学派认为,很多管理理论过分强调管理的科学与严密,没有 认识到人的作用,久而久之,人逐渐成为了机器的附属品。其中比较典型的学者 就是梅奥,他主张重视人的因素,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他进行了大量的个体行 为和群体行为研究。总的来说,人本管理价值取向有如下特点:其一,注重人际 关系研究,霍桑实验就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人际关系研究,这个实验让管理者转变 了以往单纯注重效率的观念,认识到人际关系对个人和组织效率的影响。其二, 注重满足人的需要,人家关系理论研究者认为,需要是激励人们的动力,人的行 为都有动机,而动机来源于人本身的需要,是其社会和心理层面的反映。大量的 行为科学理论家对人的需要开展了研究,其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与赫兹伯 格的“双因素理论”是我们比较熟悉的。
上世纪70年代之后,行为科学理论的影响日深,对教职员工在管理中 的主体地位,教育管理学家十分关注,并针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影响因素开展了 研究。教育管理学家们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自我调控与完善,善于进行自 我激励;在教育管理实践中,分析和研究学生的需要层次和结构,进而对校内外 的人际关系予以改善。
1.2科学管理价值取向 科学主义在教育管理中比较常用,其来源于企业,带有浓重的市场气 息。对教育管理而言,教育管理可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率。科学主义思潮在教育 管理的应用起源于20世纪初期,当时生产力发展到了一定水平,生产对工人素质 的要求越来越高,具备了较高素质的工人开始为子女的受教育权利斗争,很多国 家都普及了义务教育。而普及义务教育的结果就是学校数量剧增,教育投入大量 增加。但是,当时的教学效率却不高,这让政府和企业界都是十分不满,于是要 求教育管理人员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量化、考核学校各方面的工作。在这样的 背景下,教育管理人员放弃了传统教育价值取向,接受了与市场经济属性相适应的科学管理价值取向。
总的来说,这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都有其局限性,人本管理过分强 调人的因素,认为通过人际关系的改善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实际上这存在很大的 难度,是不切实际的,很难在现实中操作;科学管理建立在“经济人”假设的基础 上,认为人只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对于人的其他需求视而不见,本身就带有很 强的片面性。
2.结合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的作用 人本管理价值取向看重人的情感及心理因素,重视满足人的社会和心 理需要;科学管理价值取向关心的是怎么才能更有效率。当代学科高度分化、高 度融合趋势越来越明显,很多学者认识到依靠单一的价值取向不可能全面解决教 育管理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管理思想就不得不通过融合来提升教育管理 的实际效果,促进教育管理的专业化、民主化。布莱克·穆顿在其《管理方格》 一书一种就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该理论研究的是企业领导方式及有效性的理 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避免极端的领导工作方式的出现。无论是极端的科学管理、 极端的人本主义,还是极端的人际关系、极端的生产为中心,都难以圆润地解决 中小学教育管理问题。“管理方格理论”既高度关注工作,又关心人际关系,满足 人的需要,以实现两者的有机协作为目的。
同样认为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应该结合的还有系统教育管理学说,其 建立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理论的基础上,其认为学校是社会系统的一部 分,社会、学校、社区之间是密切相联的,学校的教育质量、效率受到社会各种 因素的影响。该学说一方面从整体、系统的角度来看待学校的内外环境、要素, 另一方面认为教育是一个以人为主体,由诸多子系统组成的开放型的系统。长期 受到儒家文化与小农经济的影响,我国的教育管理一直有浓重“人治”的痕迹,缺 乏科学管理的洗礼;而我们的“人治”并不尊重人的需要,也没有深入研究人际关 系对教育管理效率的作用,只是简单粗暴的教师为主体的“灌输”。对我国的中小 学教育管理来说,融合人本管理与科学管理两种价值取向不但可以完善我国教育 管理的制度基础,还能够更好地激发教师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育管理的 效率。在实际的中小学教育管理中,我们应该以科学主义为基础,以人本主义为 主导,使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进中小学教育管理的 发展。
3.总结中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关系到中小学教育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对其价值 取向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进行了阐述,在此基 础上分析了两种教育管理价值取向结合的作用,以期更好地促进中小学教育管理 的发展。
亚太教育 2015年4期 作者: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