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流露真情实感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流露真情实感

浅谈如何让小学生的习作流露真情实感 摘 要:当前的小学作文中,一直存在小学生的作品缺 乏儿童视角,空话、套话充斥其间的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 有很多,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小学生没有走进生活,从 生活中发现激发情感的因素,更没有发现美的眼睛,甚至没 有对写作产生兴趣,应该从生活中、课堂上积极地为学生创 设写作的条件,让学生在平时的训练中获得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 (2016)01B-0039-01 真实的情感中蕴藏着打动人心的力量,只有真实的情感 才能体现出作品的灵魂,才能将自己的本真展露无遗,否则 就会让人感到乏味,没有阅读下去的兴趣,枯燥、空洞的叙 述难免会给人一种虚假的做作之感。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作 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使学生的文章具有感染力,充 满真情实感。但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情感化的培 养却成为小学语文教师倍感迷茫的事情。

一、走进自然,贮存情感 只有社会体验中才能流露出自己对外界事物的真实情感,当他们的稚嫩与社会生活的各种色彩相融合时,情感便 会油然而生,基于小学生天生好动的特点,教师可以采取拓 展课堂广度的方法让学生走出课堂,观察社会百态、人情世 故、奇异风景,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自己对社会生活的观 察中将自己的想法不断积累,加以思考打磨,逐渐形成个性 特征,在习作中,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将自己积累起来的独 特想法与同学们和老师分享,那样学生在习作时便会文思泉 涌,写出的作品也会情味十足。

例如,在小学语文习作课《关于秋天》的写作练习中, 教师便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真情,带领学生走进秋天的 田野,让他们感受收获的喜悦和秋天的景物特征,那片片落 叶踩在脚下的咯吱声,那饱满的果实等待收获的满足感都可 以在学生的自我体验中获得,同学们一起在田野中玩耍的惬 意和彼此之间的情感的流露,教师都可以在学生的写作中加 以引导,让他们将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相信这样 的作品才是学生灵魂的绽放,才是学生自我主体性的表现。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让学生学会自我交流,在各自的情感 体验中获得精神的满足感。语言的学习离不开交流,只有在 交流中才能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习作中表达 真情实感。

只有情感的不断积累才能使小学生在习作中体现出真情,也只有让学生在社会生活或者是自然界的锤炼中才有可 能对事物产生独特的感受,进而拓宽写作思路,丰富写作情 感。

二、利用多媒体,开展互评作文活动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给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尤其是语文的教学,丰富的情感往往蕴藏在多彩的环境中, 就像古代的文人常常借助美好的景物表达自己的情感,在作 文教学中,多媒体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比如, 优秀的作文和需要改进的作文,都可以通过多媒体这个平台 加以展示,学生在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上实现自己对于作文的 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判断哪篇作品是有感情 的,哪篇作品是在情感表现上有欠缺的,这就促使学生能够 坚持自己写作,杜绝抄袭现象,这个网络平台给予了学生互 相监督的机会,督促学生写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例如,在以寒假生活为主题的作文写作中,这样的题材 很简单,学生往往会随便抄袭一篇文章或者是选取自己并没 有经历的事情简单陈述,这就使作品缺乏情感性,学生不能 将寒假中的见闻真切地表现出来,教师便可以采取多媒体展 示的形式让学生们进行互评,将每个同学的作品上传到网络 中,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以看完同学的作品,在大家作品的展示中,情感是否融入作品便一目了然,督促学生进 行写作,还可以使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提升写 作能力。

三、利用随笔写作,丰富学生的情感 自然界的变化、社会生活的百态都可以记录下来,这样 的写作可以不受约束,是自由状态的表现,这样的写作更能 使学生倾诉真实情感,如果学生不愿意将自己的周记与他人 分享,教师也不要加以约束,否则就失去了周记的作用,教 师可以利用一个时间点开展一些心灵交流的活动,师生之间 自由畅想,在和谐的氛围中为学生提供宽松的交流环境,让 他们的表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把无声的周记转化为有声的 表达。这种个体方式的成长慢慢积累下来,就会在作文中表 露出来。

总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任何事 情都需要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真实的感受,小学语文作文教 学亦如是,让真情在小学生作文中渗透,作文在真情中升华, 需要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带领学生走进自然社会生活, 记录生活的点滴,获取创作的一手资料,唯有此,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才能获得发展。参考文献:
[1] 谢招敏.为小学作文教学“拨乱反正”[J].福建论 坛:社科教育版,2009,(9). [2] 韩英.关于个性化小学作文教学的思考[J]. 佳木斯 教育学院学报,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