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故事讲起来《纪昌学射》教学案例解析
把故事讲起来《纪昌学射》教学案例解析 【教学案例】 一、整合提问,试讲故事 1.以提问助思疑:课件出示预学单上的相关学习任务。2.借问题理结构:对疑问实施分层处理,指导学生梳 理文本结构,理清故事梗概。
3.用问题串故事:把所提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试着 讲讲故事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学会提问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的能 力。本环节的设计有两个用意,一是通过预学单的形式引导 学生提问;
二是通过对学生问题的分层处理,提升提问效果。
具体来说,第一步主要以任务驱动的方式要求学生提出问题, 培育学生“学有思”的意识;
第二步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利用 问题,把问题与学习的内容统整起来,让问题为学习服务;
第三步引导学生将问题的答案串联起来进行试讲,它既是一 个说故事主要内容的过程,也是一个练习概括能力的过程, 这是符合寓言这类文体的学习特征的。) 二、品读典型,学讲故事 (一)整体品读 教师设问:“读读故事的第2、3、4自然段,读到吸引 你的地方,就把它画出来、圈出来,然后再读读,想想它为 什么吸引你。” (二)第2自然段学习1.出示句子: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 睁大眼睛,注视着梭子来回穿梭。
(1)随文识字。
(2)关注动作:躺、睁、注视。从“躺”的地点、“睁” 的时间、“注视”的姿态感受纪昌训练的艰辛,以此感知人 物的形象。
(3)视频体验。
(4)情境串讲。
2.出示句子: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 ——就是有人用针刺他的眼皮,他的眼睛也不会眨一下。
(1)读悟相随,读懂“到家”。
(2)比较体会,感受“夸张”。
(3)合作练讲,融入“想象”。
3.小结语言特色:手段夸张、语言生动。
(三)第3自然段学习 赏读要求:读读故事的第3自然段,和第一次相比有哪 些相同的地方,为何吸引着你? 1.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一:有序。
预设:两次练习都是循着“练什么一怎么练一练得怎样” 的线索来讲的。
2.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二:生动。
预设:都关注细节,如“盯、每天、聚精会神”;
都运 用了夸张的手法。3.比较中找寻共同点之三:人物品质。
预设:都表现出纪昌勤奋、刻苦、执着的品质(关注寓 言揭示的道理的丰富性与取向性)。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紧紧围绕着“品语言、讲故 事”展开。本则寓言从语言上来说最可能吸引学生的地方有 两个,一是针刺眼皮,眼睛一眨不眨;
二是把小虱子看得大 如车轮。这两处的夸张手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从情节上来说 两次练习的叙述线索相同,都是“练什么一怎么练一练得怎 样”,这种有差异的反复把故事叙述得有起伏、有可听性, 所以找“相同”的步骤,不只是让学生找出相同点,更是要 让学生明白“这样的相同有什么好处”,从而为讲好故事做 好铺垫。另外,从讲故事的角度来说,本环节遵循先学语言 再讲故事的原则,引导学生赏析完故事语言的魅力后,再学 着抓住这些精彩的细节,把故事中的每一个场景练习讲一讲, 为下一环节讲整个故事做好准备。) 三、运用语言,练讲故事 2.排序梳理线索。请学生把下面这些短句按故事发展 的先后顺序排个次序。
3.小组练展复述。循着这样的线索,四人小组里分分 工,每个人选一个或几个部分自己先练着讲讲,然后四个人 再试着把整个故事合起来讲一讲。
(1)明确分工,个体练讲。(此过程中教师需协助分工, 注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领到适合他讲的故事内容)(2)合作“彩排”,练讲故事。(此过程中教师需注意 指导学生如何讲好整个故事,如什么地方可以重点渲染一下, 什么时间可以作一些语音语调的变化或肢体语言的插入等) (3)展评交流,讲好故事。(此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 集体评议,通过师评、生自评、生生互评等渗透讲好故事的 “技巧”,化“教”为“学”,变“读”为“讲”)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讲故事”,锤炼学生的讲故 事功力。第一步找出描述练习效果的词句;
第二步通过排序 梳理整个故事的线索,为学生讲好故事“搭扶手”;
第三步 先小组分工进行个体练习,再小组合作共讲故事。整个过程 旨在引导学生有序、有趣、有条理地把纪昌学射的故事讲出 来。) 四、释疑激趣,续讲故事 1.回顾预学,再看问题:有些问题,同学们自己读了 之后还是不太明白,刚才我们又一起学习了课文,现在弄明 白了吗? 2.回顾所学,激趣导读:关于纪昌学射,在《列子· 汤问》里还有这样一段叙述。(课件出示:纪昌贯虱)这个 故事里又有什么地方吸引我们呢?更多精彩的寓言尽在此 书中,同学们可以去读一读、悟一悟,更可以试着讲一讲。
(设计意图:本环节一方面是回顾,一方面是导读。对 于问题,教师不能只关注自己想用但学生其实已经解决的一 些“假问题”,而要关注学生半知半解或未知未解的“真问题”,在课堂内给时间、给空间,让学生试着自己解决。预 学单上的未解之问,为什么之前一直隐而不提,就是要让学 生在学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解开这些未解之谜,实现对文 本的深度阅读。而导读则是要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后,有兴 趣再去学更多的故事,有意愿再去讲这样的故事,它是对课 堂的一种延伸,是将学生从课内阅读引向课外独立阅读的一 座桥梁。任何时候,教师都必须要有这方面的意识与行为。) 【教学说明与思考】 综览人教版教材编排的寓言(共5课8则)可以发现,不 论是第一学段,还是第二学段,编者都把讲故事列为课后习 题或是预设的学习目标。这充分体现了寓言文体的教学特征, 寓言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关键还在于讲好了故事。因此, 紧扣“讲故事”这一语用训练点展开教学,让学生把故事“讲” 起来,既是寓言教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也是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在整体把握中“试”讲故事:讲清楚梗概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二学段指 出,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如何把握呢? 寓言属于叙事性文体的范畴,但凡此类文体把握其主要内容, 便要考虑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案例中 教师借助对预学单上学生的提问的归类处理,帮助学生理清 了教学难点、事件三要素和文本段落的对应关系,弄清了行 文线索和主要内容。接着教师又借助问题串讲的方式,让学 生尝试讲一讲故事的梗概。这既是在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是在操练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二、在言语内化中“学”讲故事:讲生动细节 三、在合作操练中“练”讲故事:讲圆满情节 讲故事是寓言教学的重点,但不能纯粹地为讲故事而讲 故事,教学中更要注意的是教给学生讲故事的方法。有了 “试”讲、“学”讲的铺垫,学生对故事整体和细节的把握 都已心中有数,但对于如何有序、生动地讲好整个故事,还 需要教师搭把手。“练”讲故事的目的在于引导学生找出描 写练习效果的词句并排序梳理,形成情节线索后以小组合作 的方式把故事讲出来。这个过程,先小组练习着讲,再小组 合作展示着讲,既有方法的指引,又有能力的锤炼。经历“练” 讲,学生进一步内化了文本语言,习得了讲一个完整故事的 方法。会读一篇文章,就会读一类文章,这就是方法;
能讲 一个故事,就能讲一类故事,这就是能力。这些对于学生来 说是受用一生的。
四、在导读索引下“续”讲故事:愿意讲更多的故事 教材只是个例子。例子用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学生有没 有掌握知识,有没有习得方法与技能,有没有受到人文的感 染与情操的陶冶,更重要的还要看学生有没有产生进一步学 习的冲动。教师通过导读,促使学生生成主动阅读的意愿, 以一则故事的阅读带动一类故事的阅读。“续”讲故事让学 生走出课堂后愿意去读更多的寓言,愿意去讲更多的故事给 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