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
以人为本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创新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似乎一直给人以枯燥、空洞和说教 的感觉,多年来似乎从未改变,甚至现在不少大学的思想政 治课程形同虚设,出勤、学生评价、学习效果等都不怎么理 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目标和要求背 道而驰。而相应的,当代大学里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的老师与其学生间的相处方式也有待优化。这些问题归根结 底在于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定位尚不到位,未能抓住教育 的本质,从而造成相关工作缺乏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面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现状,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教 育的实质和目的,分析之后会发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 发展好,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 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 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前提。
一、“以人为本”之简析 (一)“以人为本”思想的起源 似乎“以人为本”是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才成为众所 周知的字眼,为大家津津乐道。然而推本溯源,事实上人本 思想历史悠久,尤其是在哲学上由来已久,从中国古代儒家 思想中人性本善的观点,到“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的民本思想;
从西方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人本思想到卢梭回归 自然的主张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以人为本”思想的最 初体现,或者是萌芽。长期以来,人本思想虽然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但其最根本的原理不会变,经得住时间的检 验。而人本思想又堪称真理,经久不衰。另外,历史唯物主 义认为,“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社会生产 方式的主体,因而也就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的这种主体地位也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人为本” 思想产生的必然。
(二)“以人为本”的提出和内涵 虽说人本思想萌芽早,起源久远,但真正系统、全面被 提出来还是在中国共产党的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在这次重 要会议上,胡锦涛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 科学发展观。简单而言,“以人为本”就是把人看作社会的 主体,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根本。“以 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实包含了诸多含义,在不 同领域、不同层次其所蕴含的具体意义不同。
就科学发展观而言,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 面发展为目标,要爱人、尊重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 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引 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话就是,“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 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既要坚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 人、鞭策人,又要做到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言简意赅,很是精辟。(三)人本理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在20世纪50年代,西方心理学界兴起了以马斯洛和罗杰 斯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派,尤其是罗杰斯,将人本主义 应用于教育中,不但促进了教育的发展,而且进一步丰富了 人本主义思想的内涵。
人本理论若是单独存在,不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也就成为 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应有的意义;
而思想政治教育若是抛却 “人本理论”就会缺乏科学性,从而会出现一系列的错误。
简言之,人本理念在某种程度上作为一种世界观,指导着思 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工作。具体而言,“以人为本”的大学思 想政治教育就是指,坚持一切从人出发,立足于大学生本身, 通过调动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相互尊重、理 解、信任和关心的良好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的校园,最终达 到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人本理念是一种高度重视人的理念,而思想政治教育是 一种以人为核心的教育活动,其实施的主体是人,客体是人, 出发点是人,归宿仍然是人。显然,将人本理念运用于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并与其紧密结合,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将关心 人、尊重人、激励人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与落脚点,非常符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尤其有助于 增强当代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提升他们的主体地位,促进大 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我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一)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针对性 (二)未能认识到受教育者的主体作用 由于我国教育长期受传统教育体制的深刻影响,人们习 惯性地将教育者看作唯一主体,并常以施教主体为主导,而 受教对象却几乎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使得二者间缺乏平等 自由的交流对话,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整个教育过程缺 乏灵活、创造性和活力。然而,事实上受教育者是具有很强 主观能动性的发展着的人,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并非一味的接 受教育影响,而是在教育影响下不断地根据自己的原则选择 性地进行着自我教育,并最终将教育与自我教育在整个教育 过程中辩证地统一在一起。
(三)缺乏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管理缺乏人 本关怀 (四)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合实际需要,未能做到与时 俱进 (五)重知识和整体教育,轻情感和个体教育 三、将以人为本观念渗透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 方法 (一)增强以人为本的教育意识 (二)将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结合起来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引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健 全学生人格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面临如此严 重而复杂的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很有必要。
具体而言,首先应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以有针 对性地高效地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再者应将大学生心 理健康教育纳入到高校必修课程体系,并将常规课堂教学和 日常心理咨询辅导服务有机高效结合起来;
三是各高校应尽 快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设机构,以专业人士为骨干,以辅 导员为依托,并以大学生心理学生组织为引导的立体教育模 式,为学生提供发展咨询、适应咨询、障碍咨询等较为全面 的咨询服务等。
(四)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手段,将多种教育形式相结合 现在各高校普遍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手段过于单一的 问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低效。教育 的内容本身很重要,但有效的载体更不容忽视,学校可增加 教育手段的科技含量,注重创新教育形式并采取多种形式相 结合的方式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让学生能 在自觉参与中受到教育熏陶,达到教育的效果。传统的教育 模式已无法适应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应采取多种形式 积极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走进宿舍、走进社团、走 进社区,切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全面改革。
参考文献:
[1]杨芳,孟祥瑞.以人为本视域下新型大学师生关系问 题探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4):126-133.[2]怀特海.教育目的[C]//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杭州 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流派论著选.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116. [3]张骞文,谭佩玉.以人为本,探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新模式[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 (S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