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练笔下习作的特征分析]

巧用练笔下习作的特征分析

巧用练笔下习作的特征分析 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老师们最头痛的问题就是学 生作文雷同。描写教师,不是带病工作就是深夜补课;
描写 同学,简直就是《小木船》的翻版;
描写好人好事,不是汽 车让座,就是拾到钱包交公之类……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系 列问题,消除作文雷同现象,让小学生能用儿童的语言写儿 童的生活,表达儿童的真情实感,写出充满儿童生活情趣的 作文呢?笔者以为,引导学生坚持“小练笔”不失为一种有 效的方法。

一、立足生活,寻找练笔“源头活水”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 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个不停。”丰富多彩的生活 是作文的源泉。因此,要指导学生做个生活的有心人,告诉 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写的内容。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要使学生懂得我们每天在学 校、家庭、社会上看到的各种自然现象,见到的各种人,遇 到的各种事,学习的各方面知识,开展的各项活动,都是极 好的练笔素材,要培养学生观察的兴趣,学习观察的方法, 养成观察的习惯。

2.引导学生选取所见所闻、所学所做、所思所感等鲜活 的素材进行归类练笔。

3.引导学生定期开展“小练笔交流会”。通过读一读、 说一说、评一评的方式,让学生自主地把自己看、听、想、做、记的生活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从而达到相互 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这样,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丰富学 生的作文素材,提高他们练笔的积极性,而且能够有效地培 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使“说”和“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挖掘教材,促进练笔“清渠如许” 叶老说过:课文不外乎是个例子。

小学教材中的课文 多为文质兼美之作,既是训练阅读能力的范本,也是指导练 笔的的范例。要写好片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选好课文这个 例子中的结合点,或仿写人物外貌,或仿写事物特征,或仿 写活动场景……所以,教师要在阅读教学的同时让学生进行 大量的仿写,引导他们从读中学写,并在不断地练笔实践中 逐步掌握。

1.模仿精彩篇章进行片断练习 2.抓住文本进行片断练习 苏教版小语第七册教材中有诸多课文在内容和情节上 的“空白”,给学生想象训练提供了条件,丰富了学生的习 作素材。教师讲课时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角色,从而 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充分去感受、体验,大胆想象, 并表达出来。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一文的第一自然段讲“那 时人类的生活非常困苦。没有火烧烤食物,只好吃生的东西, 没有火来照明,只好在无边的黑暗中,度过一个又一个漫长 的夜晚……”省略号的内容可以让学生想象,练习补充没有 火种时人们的生活以及普罗米修斯把火种带到人间后人们欢庆的情景。这样的补白训练,在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 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拓展课文内容进行片断练习 在课文原有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想象、讨论,仿写出 与课文内容相像的片断,从而提高习作能力。如教学《井》 一文,教学第二自然段时可结合教学前布置的任务,先让学 生自由讨论:还有什么方法可写出井水的清澈程度?学生的 答案很多,如:井中有人、树、云等许多东西的倒影;
雪白 的云朵在井水中飘来飘去……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再让学 生仿照课文写片断。这种课文仿写,既依托课文,又超越课 文,将阅读、习作在思想内容与表达方法上更密切地融合起 来,使读写既互为手段,又互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读写能 力的同步发展。

三、巧设策略,强化练笔“水到渠成” 1.练笔设计要兴趣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老师不用多讲,学生就 会自觉认真地完成作业。所以,老师设计的小练笔作业应该 灵活新颖、富有情趣,吸引学生。如设计活动“吹泡泡”, 然后练笔。先让学生试验,怎样才能吹出大大的泡泡,再观 察泡泡像什么,然后说说你希望泡泡载你去哪儿?由于事先 的要求,学生玩时就有意地思考,练笔时有感而发,自然水 到渠成。

2.练笔设计应有层次学生智力发展水平高低不同,因此,对不同学生的要求 也应有所差异。小练笔的设计可以开设一个“自助餐”,让 学生有一个宽松的选择范围,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 参与。

3.练笔设计要系列化 学生怕写作文,不喜欢写作文,老师可以在“激趣—— 指导——评价”环节中精心设计。激趣,在班里评比“写作 之星”,每天坚持十分钟举行作品发布会;
指导,练笔时抓 读写结合点、课内外结合点、学科间融合点,悟方法,巧练 习;
评价,不是终结性评价,应该有自评、同学评、家长评、 老师评的质与量的多元评价。还要利用每天的晨读,赏读学 生的练笔。在每次练笔中建立激励机制,设立奖项,让学生 写有成就。

总之,在习作教学中,科学合理地巧用“小练笔”,让 学生在读中学写,写中赏读,读写结合,让理解和运用相得 益彰,这样可以减缓作文训练的坡度,也能极大地丰富学生 的生活素材和语言积累,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让小练笔成为课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习作教学引来源头 活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