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是亟需进行教学改革的课程,笔 者认为可以从会计实际岗位需求出发确立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为指导设置教学 内容,以法律知识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 力评价为重点设置考核方式等四个方面,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而言,经济法课程显得尤为重要。会计专业的学生一 方面要扎实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具备相应的经济法律知识,并且在 实际会计工作岗位上要善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面临的法律问题。如果 说职业院校学生要具备“双证书”[1];那么,会计专业毕业生就需要通过会计从业 资格考试取得会计专业职业任职资格,而经济法及相关法律知识则是必考内容。
因此,经济法课程对提升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法律素养尤为重要,对会计 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业、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更为重要。
但现实中很多学生认为经济法课程比较枯燥,有很多法律知识点需要 死记硬背;经济法授课教师讲授起来也有难度,学生不容易理解,学习起来也比 较困难。究其原因,一方面是高职高专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参差不齐现象 特别严重,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相对较差,学习态度不够端正,课堂 学习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是职业院校经济法教材的体系包括经济法基础理论、市 场组织法、宏观调控法及市场规制法等内容,整个体系庞杂、内容繁多;在教学 上,教师注重单向的传授而缺少和学生的交流沟通,使得学生经常处于被动接受 的状态[2];考核方式采用单一的期末集中闭卷考试,所采用的题型一般包括最传 统的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案例分析等几种形式,考核的重 心偏向于学生对基本法律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课程考核方式,造成平日不 学习的学生仅需利用考前的突击复习便能考试过关,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要实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经济法课程教学 改革势在必行。教学改革应依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以会计实际岗位 需求来确定经济法教学目标,以教学目标来设置教学内容,以法律知识运用能力 培养为目标改进教学方法,以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评价为重点设置考核方式 等四个方面进行。
一、 通过企业实地调研,从会计岗位实际需求来确立经济法的教学目标 ( 一) 加强会计岗位职业证书考试能力的培养国家制定会计职业等级标准和会计职业分类,高职高专会计课程应当 依据企业实际会计工作岗位的需要来设置。我国《会计法》第38条规定:“从事 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是链接“会计 专业”与“会计职业”之间的桥梁,是进入我国会计行业的职业准入制度。会计专 业的毕业学生只有努力学习通过会计从业资格的考试,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 具备从事会计相关工作的资格;在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晋升中,经济法及经济类 相关法律知识是必考科目之一。因此在经济法的教学中有必要与这类资格考试挂 钩,教师在设定教学目标时需要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证书考试能力的培养。
(二) 加强实践运用能力的培养 对于注重和强调实践操作的职业技术教育来说,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是关键,“会做比知道”更重要,在课程设置中应更多考虑的是“通过学习,学生 掌握了什么技能”,而不仅仅是“通过学习,学生对知识了解什么”,以职业能力 培养为核心构建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讲授经济法课程时,教学目标是通过授课 让学生明白掌握法律知识之后能做什么,怎么做,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比如,通过“票据法”的学习,学生要学习支票、汇票等相关票据的基本知识,掌 握票据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及法律关系的知识,理解并掌握如果发生票据纠纷 之后当事人通过什么途径如何来主张权利;通过学习弄清楚不同票据的填写,以 及因票据填写不规范可能导致的法律后果,并且知道如何防范不良后果的产生等。
二、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内容 (一)基于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考试的内容需要来设置教学内容 现阶段,高职高专学生参与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 资格考试都需要考经济法及经济法律基础的知识。经济法授课教师应综合考虑高 职学生理论知识较差的实际情况,其在校期间主要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部分 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才会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因此授课教师在设置《经济 法》教学内容体系时应参照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和初、中级会计师考试大纲的要求, 对教学内容作必要的选取。
(二)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的需要来制定教学内容 经济法授课教师要打破一贯的学科体系进行法律知识的选取,在制定 教学内容时需要进行企业调研,弄清企业会计岗位工作人员主要从事的涉法工作任务有哪些,根据完成这些工作任务需要哪些法律知识,从而来安排教学内容。
实践中,会计工作岗位学生要用到的经济法律知识主要有:反垄断法、反不正当 竞争法、产品质量法等市场规制法律制度;物权法、担保法、票据法、破产法、 合同法等企业经济活动的法律规范;公司法、合伙企业法等市场主体法律制度[3]。
这些法律制度中,有些属于狭义经济法领域,有些属于民商法领域,会计专业的 经济法课程内容选取不能仅限于狭义的经济法学科体系范畴,民商法中关于合同 法、担保法、债权法等相关法律制度还必须要包涵在内,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满足 现实工作中对会计专业人员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需求,才能够让学生可以学以致 用。
(三) 基于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及课时设置来优化教学内容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经济法课时设置一般较少,多为40节左右, 但会计专业经济法包涵的内容非常多不仅有狭义的经济法还包涵有很多民商法 的内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学生法律基础知识、法律素养本来就不强,学习能力 参差不齐,教师在有限的课时下如何完成教学任务是一大考验。授课教师只能选 择优化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分为重点和非重点。教师如果要在有限的课堂时间 内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授课教师应集中讲解重点内容,而对非重点内容通过布 置案例、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课后自学掌握。比如《合同法》教师重点讲解合同的 签订、合同的履行、合同的违约及救济方式;而对于合同的基本原则、合同的分 类等内容可通过学生自学解决。
三、以法律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培养为目标选取教学方法 (一) 通过典型案例进行教学 经济法课程中普遍的使用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中使 用可以在现实的法律问题和法律条文中搭起一座桥梁[4],通过案例的讨论能很 好地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在学生和教师之 间形成良好的互动,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但案例教学法是否能达到很好 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在于授课教师选取的案例是否与所讲授的法律知识点高 度一致、教师导入案例的时机是否恰当及设置的问题是否科学。假如选取的案例 不合适或者案例的导入不恰当,就不能很好发挥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因此,教师 在选择案例时,应尽量选择与学生将来从事工作岗位相关联的案例,例如选取企 业会计或出纳等财务人员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作为案例;或是现实生活中的案 例、身边的案例,特别是要选取那些平时生活中因当事人不经意的行为却触犯了法律规定,给自己、他人造成严重后果的案例,这样的案例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影响。在案例的表现形式上,尽量图文并茂,集中给学生放案例视频,便于学生 能更好的代入到案例的情节中去,印象深刻,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体上说, 经济法案例教学时,选取的经典案例一定要适应所讲授课程教学目标的需要,通 过引导,让学生深入思考来发现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的能力 [5]。
(二) 通过模拟“工作任务”的方式进行教学 为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经济法课程的教学中应加入实际操作环 节。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会计专业典型工作任务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根据 讲授课程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比如,在整个公司法学习完毕 后,把全体的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分别模拟公司发起人或企业合伙人,通 过模拟设立公司或合伙企业,让学生学习制定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在合同法学 习完毕后,布置签订“买卖合同的工作任务”,让学生模拟签订合同,让学生知道 如何履行签订合同手续,弄清楚合同的具体内容,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掌握合同签 订、履行过程中的各种风险,掌握合同违约后,当事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法律救 济途径以及如何解决各种法律纠纷。学生通过模拟参与完成“工作任务”,加强对 法律知识点的理解,提高学习兴趣,进而增强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6]。
(三) 通过模拟法庭进行教学 模拟法庭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可以形象、直 观地再现法庭审理过程,使学生印象深刻,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法律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6]。但设置模拟法庭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模 拟法庭教学最好放在理论课全部结束之后进行。因为高职高专学生法律基础知识 比较薄弱,在学生学完了经济法的全部理论知识后,学生对经济法的基本法律知 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后,才可能具备开展模拟法庭的条件。其次,教师要在平时的 教学过程中为开展模拟法庭教学做一些准备。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结合具体 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我国证据规则的规定,掌握法律规定的“原告就被告”、法院管 辖权、“谁主张谁举证”等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模拟法庭的法庭调查环节才有可 能正常进行;在诉讼程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点介绍民事起诉书及民 事答辩书等相关法律文书的写作。再次,在开展模拟法庭时要做到,选取完整的 法庭审理视频,通过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理的视频,使学生先了解法庭审理完整 程序;选取具有真实性、典型性、身边性的案件,最好是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一些网上引起热议的案例,有利于调动学生参与模拟法庭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四、以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评价为重点设置考核方式 期末闭卷的笔试是会计专业经济法的主要考核方式之一,闭卷考试主 要是对基本知识点的记忆能力及基本理解能力的考查,并不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实 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7]。笔者认为,经济法的考核评价既要考查学生对经济 法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应考查学生运用法律知识解决实际法律问题的能力;
既要对学生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成果进行考查,也对学生在整个经济法学习过程 中的表现进行考查,不能只是单独采用试卷考核方式,在考核时要把学习过程考 核和期末考核结合起来。比如,在教学过程中课堂上学生对老师提问的回答情况 可以很好地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模拟法庭、案例分析、完成 工作任务的表现更能清楚的反应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以上几种 考核方式可以完成学生对法律知识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核;而闭卷笔试可以考查学 生对经济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一些重要的理论知识点的掌握。只有设置多 种考核方式,才有可能比较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的学习水平,综合反应学生学习 效果。
五、结语 综上,在经济法教学实践中如何既保留经济法的特色和理论体系,同 时又能与会计专业具体岗位工作任务相衔接,让学生对经济法律知识能够熟悉掌 握、融会贯通,是经济法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不断研究和探讨的课题。进行经济法 课程教学改革离不开教师,要保证经济法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要提高经济 法教师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绝大部分的经济法教师一直在学校工作,并没有财 会企业的工作经历,经济法授课教师有可能自己对会计专业的涉法工作任务就不 了解,那么无论如何也组织不好经济法课程教学。所以,要进行经济法课程教学 改革并确保经济法课程的顺利实施,就一定要增加教师的社会实践机会,选派优 秀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进一步熟悉会计相关岗位的涉法工作,从而不断 提升实际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这样才能提升经济法课程的教学水平,做好经济 法的教学改革工作,培养更多满足社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
作者:黄锐 来源: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