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的宪法观——试论三个代表】 宪法 党的领导

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的宪法观——试论三个代表

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的宪法观——试论三个代表 「摘要」本文从我国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观出发,注重分析了我国三 代领导核心对我国宪法制订和修正工作所做出的巨大历史功勋。进而提出“三个 代表”是对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其入宪不仅仅是全党、全国 人民的迫切要求,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与时俱进发展的需 要。最终,我们提出了“三个代表”入宪的形式以及对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的两条 修正意见。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四项基本原则 三个代表 宪法观 新中国建国以来至今共制定过四部宪法,即54、75、78和82年宪法, 对宪法进行了五次大的修订(1979、1980、1988、1993及1999年修订)。同时, 在建国初期至54宪法颁布前,还存在着一个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共同纲领》。

这些宪法和宪法性质的文件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同时期指导着我国社 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为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期稳定、繁荣和健 康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纵观建国以来具有重大意义和影响的几次宪法的制定和修改无不是 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思想指导下进行完成的,54年宪法是由毛泽东同志亲 自主持制定的,它是毛泽东同志宪法观的忠实反映;
82年宪法是邓小平同志在拨 乱反正的大势所趋下制定的治国安邦之法,它是邓小平同志宪法观的全面体现;

93年与99年宪法的两次修订主要是江泽民同志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的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99年宪法 的修正案则是江泽民同志宪法观的真实写照。Www.133229.cOM 从我国宪法制定的过程以及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的宪法观的体现上, 我们不难发现“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 和发展,是深入结合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特殊国情的产物,它为解决 我国在改革发展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做出了更全面、更深刻、更透彻的阐述。因此, 笔者建议“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应当作为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与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同在我国宪法、宪政建设中居于指导性地位。

一、 毛 泽 东 同 志 的 宪 法 观 毛泽东同志在砸碎旧法统到建立我国第一部54年宪法的立宪道路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他本人的宪法思想观真实的体现在54年的宪法里面。毛泽 东同志曾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 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同志正是从这一根本大法的思想观入手创立了我 国立宪的基本原理和制宪的重要经验,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基本立宪指导原则和民 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①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宪法观的核心。54年宪法制定时, 毛泽东同志就明确的指出“现在能实行的我们就写,不能实现的就不写。”②根据 这一立宪的基本指导原则,54年宪法结合我国当时的国情合理科学适当的制定了 我国的基本国体、政体、国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等宪法性的内容。从而达到“宪 法必须是真正有效的,如果宪法不能由法院强制执行,那么宪法除了空洞的词汇 之外,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马歇尔语) 民主集中制是毛泽东同志宪法观的灵魂。毛泽东同志在总结1954年宪 法时说:“这个宪法草案所以得人心,是什么理由呢?我看理由之一,就是起草 宪法采取了领导机关的意见和广大群众的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这个宪法草案,结 合了少数领导者的意见和八千多人的意见,公布以后,还要由全国人民讨论,使 中央的意见和全国人民的意见相结合。……过去我们采用了这个方法,今后也要 如此。一切重要的立法都要采用这个方法。“③可见民主集中制不再单纯的作为 党的组织原则,还把它确立为我 国的基本组织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成为我国 以后立宪道路的导航塔、引路灯。

总之,实事求是的立宪指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的工作方法是毛泽东同 志宪法观的忠实反映和集中体现,它们都从本质上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迫切要求, 是广大人民群众的经济利益和利益的现实体现,也是毛泽东同志爱民、为民、重 民的人生观和方法论的具体运用,其思想观和“三个代表”中的“代表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的思想观在本质具有是共同性和一致性,所以说,“三个代表”的入 宪是对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

二、 邓 小 平 同 志 的 宪 法 观 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向多次向全党全国人民严肃 指出: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纪党法,必须实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 严,违法必究”的立法与执法的局面。在答意大利记者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只有 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避免像“文化大革命” 那样错误的发生。④邓小平同志一直认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和发扬社会主义民 主应当是齐头并进的,要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就必须要有以宪法为核 心的法律保证。因此,完善宪法和保证宪法权威是非常必要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同志宪法观的精髓。在我国宪法、宪政建 设的道路上邓小平同志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充分丰富了我国 宪法的思想内涵,尤其是以四项基本原则最富有特色,并把它从党的意志转化为 国家的意志,转化为宪法指导思想和宪法立法原则。现行宪法是这样表述四项基 本原则的: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党领 导下,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 路,坚持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 义法制……逐步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样,从 立法上把四项基本原则确定为宪法的基本精神和指导思想,必将大大加强宪法的 权威性和稳定性,必将保证宪法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更加巨大 的作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宪法观的根基。邓小平同志也多次指 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不快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 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的共同富裕。”⑤我们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 是为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 得到改善。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解决我国在改革开放中所遇 到的诸多难题的原则性、根本性的宪法观点。

总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宪法观的 真实体现和全面总结。邓小平同志从马列主义经济学的最本质原理出发提出了发 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重要性,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衡量社会主义的标准,这与 “三个代表”中的“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思想在本质上是同根同源的, 其根本目的是一致的,所以说,“三个代表”的入宪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 展;
更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迫切要求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三、江 泽 民 同 志 的 宪 法 观 在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下坚强领导下,高举马 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大旗,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的改革方 向,坚决贯彻“主权在民”“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依法治国”的宪法原则,使宪法 作为对人民的根本关怀由应然状态逐步转变到实然状态。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对我国宪法的建设和发展做出 的巨大贡献之一。所谓“三个代表”是指: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不仅是我们党保 持先进性并始终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强领导核心的基本要求,也是我 国社会主义宪法建设和确立的本质要求。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系与我国宪法所代表 的根本利益是协调一致的。我们之所以坚持“三个代表”思想的入宪,一方面是对 毛泽东同志宪法观和邓小平同志宪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遵循老一辈无产阶级革 命家治国兴邦的爱民思想传统;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身就 是与我国的宪法所维护的根本利益相吻合,⑥“三个代表”的入宪也是我国宪法作 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母法的本身要求,是全国人民的期望所在和根本利益所在。

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是江泽民同志对我国宪法的建设和发展作出的 又一重要贡献。这一思想要求我们在不断发展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要加强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建设,注重发展先进的宪法文化,立足本国的国情兼容 并蓄、与时俱进,使我们国家在法制建设的轨道上有徳治文化的正确引导和思想 保障。以德治国思想的宪法化必将更有利于调整我们在改革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 新问题、新事物;
必将更有利于解决我国宪法所难以触及到的一些思想领域的困 惑和疑难;
必将更有利于完善和健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文明的建 设。

总之,坚持“三个代表”的宪法指导思想地位和以德治国的民主建设方 向是江泽民同志在我国宪法建设步入新世纪后对我国宪法的完善和发展做出的 两大重要贡献。尤其是“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更是江泽民同志宪法观的真实写照。

其作为宪法指导思想的根本地位以被我国党的第一代、第二代领导人潜移默化的 运用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之中,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符合广 大人民的根本愿望,满足宪法建设的本身要求,将“三个代表”的思想作为指导思 想在宪法的修改过程中加以确立。

三 个 代 表” 入 宪 的 可 行 性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作为国家的指导学说载入宪法必将是国之所 兴、民之所福、举世所盼。我们已经从我国三代党的领导核心的宪法观出发加以 分析了“三个代表”入宪必要性与一致性。那么“三个代表”的入宪是否就意味着这 四个字的入宪呢? 答案是否定的。正如胡锦涛主席指出的“改期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的蓬勃发展,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实践没有止境, 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 发展要求,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的新经验和新认识,及时依照法定程序对宪法的某些规定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使宪法成为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 法。”⑦因此,我们所要求的“三个代表”的入宪是指三个代表所蕴涵的思想的入 宪,而不是形式的入宪,是要求制定一部“反映时代要求、与时俱进的宪法”。“三 个代表”的根本目的是使我国的广大人民群众自觉自愿的把这种思想拿来指导自 己日常的学习、生活,从而真正把“三个代表”本身所蕴涵的深刻哲理体现出来, 贯彻开来。因此,笔者建议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经宪法第12条修正案修正过 的最后一句话进一步修改为“中国各族人民将继续在中国党领导下,在马克思列 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思想指引下,全心全意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 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 一步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 的各项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文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 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 国家。” 具体分析,这里涉及到宪法序言两处修改的设想。第一处修改设想是 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增加了“三个代表” 重要 思想的深刻内涵,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 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一修改的目的,是确立“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在国家经济生活和人民群众心目里的指导地位。修改宪法序言这一部分 的是因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 发展,应当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处于同等重要的宪法地位;
并 使“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像当年的邓小平理论一样,成为能够经受实践检验的真 理;
使之成为能够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从而长期主导我 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方向。第二处修改设想是在宪法序言中增加“建设社会主义 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文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直是我党我 国人民进行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努力奋斗的,我们早就应当对这两点奋 斗目标以宪法的形式加以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文明,也是我国发展过程中早就应 当确立的宪法目标。只有在宪法中对这“三种文明”法律地位给予明确才能更有利 于这“三种文明”的实现;
才能更好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与公正。

总之,“三个代表”的入宪只有让其实质与精神入宪才是切实可行的;

也才是“三个代表”本身内涵的体现;
更是从根本上反映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 心声,而相反仅仅将“三个代表”的表面文字入宪这与其本身的思想就是相矛盾的, 也就可能加大我们以后对限权宪法的限权成本,其做法是不可取的。⑧综上所述, 我国三代党领导核心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合理科学的宪法观指导着我国宪法的一 次次制定与修正的工作,三代党中央的领导集体都对我国宪法、宪政的建设和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从三代党中央的领导集体核心的宪法观的核心和 本质思想上,我们不难看出他们的忧国爱民,发展经济、文化的建国爱国思想, 而这一思想与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又是同根同源同质的。因此, “三个代表”思想的入宪必将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的。正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指出的:对现行宪法修订的这五个“有利于”的目标那样“做到有利于加强和改善 党的领导,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 性,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全 面进步。”我们坚信“三个代表”的入宪必将使这一目标更好的实现。同时,我们 对“三个代表”思想入宪的形式也提出了一家之言,但其根本目的是希望“三个代 表”作为一个具有宪法性指导原则的思想可以尽快的被宪法性文件加以确立,并 保持“三个代表”的本质内涵不被歪曲,从而使“三个代表”真正的成为全党、全民 和全社会的思想支柱和理论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