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人才培育课程改革及尝试
工学交替人才培育课程改革及尝试 教育部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 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 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1]。同时,《教育部财 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 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也明确提 出:要科学合理地调整和设置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 容,将职业岗位所需的关键能力培养融入专业教学体系[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创新已成为当前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 一个热点问题。课程作为教育思想转化为现实的核心纽带, 课程体系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直接关系到职业培养 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的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成功的 一个至关重要因素。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是在珠三角酒店 业高速发展,对酒店人才能力需求不断变更的背景下开设, 并不断完善。在办学之初,通过对珠三角酒店技能型人才培 养现状与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探索结合酒店行业发展的特点 和社会需求,制定了“2+1”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经过5年的 探索、实践与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式2+1”应 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课程体系改 革。
一、“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工学交替式2+1”是一种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的教育 模式,是指学生在校三年的学习过程中,2年在校以理论学 习为主,1年企业顶岗实践操作。但2年在校学习不是连续的, 而是经过“校内学习-顶岗实践-再校内学习-再顶岗综合实 践”的校内外“工学交替”循环过程,完成学生的培养计划。
即:通过与企业密切合作,搭建校内外互补的工学结合教学 平台。打破原先两年半校内学习,半年就业实习“2.5+0.5” 的传统授课教学安排,以学生综合性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 安排第四学期去企业进行教学顶岗实习,专业技能课程安排 在酒店现场教学,由企业兼职教师讲授,第六学期进行就业 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校内外“工学交替式”人才培养方案。
二、“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 程体系构建途径 (一)专业典型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追踪毕业生的成长轨迹、召开酒店管理专业指导委 员会会议、历届毕业生返校交流会等收集行业对毕业生需求 信息、以及教师深入酒店进行典型职业岗位调研,获得高职 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典型职业岗位为:毕业时,绝大多数 的毕业生就职于酒店业务部门(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 康乐部等部门)从事基层服务员工作,约5%的毕业生直接聘 为酒店业务部门的领班;
毕业后1―2年,一般可升职为酒店 业务部门的一线领班或班组长;
毕业后若干年,提升为酒店 业务部门经理甚至总经理。(二)专业职业岗位能力分析 经过专业教师与酒店专家和技术骨干以及专业指导委 员会专家共同研讨,制定了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适应 现代酒店业、餐饮业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 德,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 康乐等部门以及餐饮企业基层岗位服务能力与督导管理能 力,具备“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德、智、体、美等方面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了 工作岗位能力分析,确定了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能力、专业 核心能力、专业综合能力。(见表1) (三)基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的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依据 上述能力目标,我院教学团队设计了全新的课程体系。具体 而言,基于专业基础能力构建专业基础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 核心能力构建专业核心课程体系;
基于专业综合能力构建专 业综合实践与专业选修课程体系。为了确定本专业核心能力 课程,将典型职业岗位进行工作任务分析,确定典型工作任 务,每一个典型工作任务对应一门专业核心能力课程,包 括:前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 康乐服务与管理。(如图1所示) (四)“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实施计划 第一次“工学交替”是从第一学期到第四学期,其中第 一学期安排素质基础课程教育。第二学期安排专业基础课程 教育。第三学期安排专业技能课程教育及专业见习,强调讲解与实操结合,让学生掌握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第 四学期安排专业顶岗实践。此阶段,素质基础课程与职业技 能课程的理论教学同课程实习、见习等实践教学有机穿插进 行。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以必须够用为度,主要学习基本知 识和基本概念;
在顶岗实践教学过程中,主要进行基本技能 和操作流程的训练,目的是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专业综合 能力课程打基础。第二次“工学交替”是从第五学期到第六 学期学生毕业。第五学期安排专业综合能力课程与专业选修 课程教育,带着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深层次和更综合 的理论学习。第六学期安排就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要求学生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结合就业实习单位实际情况展开,能 够提出改进或提高方案,培养学生实际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具体实施计划见 图2) 三、“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酒店管理专业课 程体系改革 (一)构建“能力型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围绕“工学交替式2+1”人才培养模式内涵,广东女子 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在总结多年教学改革经验的基 础上,依据珠三角酒店行业发展实际和酒店人才的能力需求,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构建了能反映“知识、能力、素质”结 构的课程体系,突出酒店管理专业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模 式。在课程设置上我院对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尝试:第一,减少公共基础课程的学分与学时数, 一方面削减公共课学分,如取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女性学》、《形势与政策》等课 程,另一方面,将公共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进行合并与整合, 如将《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含廉洁修身)》与《酒店服 务礼仪》课程整合为一门专业课程《职业素养与服务礼仪》。
第二,按照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工作流程,整合专业课程。
取消了《酒店管理概论》、《企业管理基础》等概述性课程, 增加了综合类实践课程《专业综合实践》和《酒店专业英语》 课程的学分,增设了拓展类课程如《公共关系实务》、《应 用文写作》、《中外饮食文化》。在教学计划的安排上,我 院围绕酒店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构建了“基 本素质与能力模块、酒店基础知识能力模块、酒店经营与管 理能力模块、酒店专业技能能力模块、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等五大能力型教学模块。(见表2) (二)重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 1.基础理论课程教学侧重专业素养与后续能力的培养。
把“人际交往”、“服务理念培养”、“建立诚信”、“团 队合作”、“学习态度”、“责任心”、“工作态度”、“企 业专家讲座”、“参观企业”、“与员工交流”、“企业人 员讲座”、“顶岗心得交流”、“课外实践”等内容纳入基 础理论课程教学中,在教学时间上与针对专业能力培养的教 学内容形成互补,使道德修养教育贯穿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素质。实现教师全员参与、教学全 程贯穿、校企高度交融的道德教育模式,最终使学生的综合 素质得到全面提高。课程内容不再仅仅局限于向酒店岗位专 业技能的培养,而是立足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岗位的不 断变化(即:酒店基层服务工作人员→酒店业务部门一线领 班→酒店业务部门一线经理→酒店业务部门经理→酒店总 经理)。课程涵盖了人文素养、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 技能等几部分的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 精神、责任感、灵活应变能力以及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为 学生终身发展、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专业技能课程教学强调“教学做”一体化。通过构 建真实工作任务的学习情景,依据酒店工作情境设计教学项 目,通过课堂模拟实训、酒店兼职顶岗,使学生往返于校内 模拟实训室(课堂里的企业)与酒店(企业里的课堂),在学 习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下,自主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实现“教 学做”一体。每一个任务都包含完整的咨讯、决策、计划、 实施、检查与评估各个环节,教师在其中扮演导师和教练的 角色。每一个教学行动设计均围绕职业目标,具有明显的职 业性特征。(如图3所示) 四、结语 总结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 系改革方面的实践,将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重新建 设之后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以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为平台,以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托,按照岗位行动领 域设计教学内容及学习情景,符合职业教育的要求,更加具 有鲜明的职业性、技术性、应用性特征,对酒店管理专业学 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