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研究_留守儿童的行为问题

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研究

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行为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青壮年走入城市为经济 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促进了城市化、工业化[1], 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了农村。据全国妇联调查结果显示,我 国现有农村留守儿童约5800万人,其中学龄前儿童占到 27.05%[2]。学龄前儿童处在生长发育的起步阶段,他们 的健康行为直接关系到以后的身体状况[3],同时这个阶 段也是培养良好习惯和纠正不良行为的最佳阶段。本文旨在 研究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相关 行为,为改善他们的健康相关行为提高健康水平提供建议和 支持。

对象与方法 1.调查地点课题组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样本。

首先根据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和东中西分布,在山东省随机 抽取2个县(高唐、长清),再在高唐县随机抽取四个乡镇, 长清区随机抽取三个乡镇,然后再根据各地人口数量不同, 在每个乡镇随机抽取1~3所幼儿园,并将抽取到的幼儿园的 全部幼儿纳入调查对象,最后共有8个乡(镇)的幼儿园成为 调查地点。2.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课题组根据课题标书及 文献资料进行问卷设计,多次召开课题组讨论会对问卷题目 进行反复推敲和修订。对选取的幼儿园内的大中小班儿童共 73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由其监护人回答儿童的日常行为, 共回收有效问卷730份,合格率达99.3%。本次调查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学龄前儿童及其家庭的基 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独生、监护人等)、父母外出务工 情况(包括时间、收入等)、儿童健康保健情况(包括免疫接 种、患病情况等)、饮食和日常生活情况(包括饮食习惯和卫 生习惯等)、精神和行为健康情况等。由经过课题组严格培 训的硕士研究生作为调查员进行一对一的面对面访谈方式 进行问卷调查,以保证问卷的质量。3.统计学方法采用 Epi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对问卷采取双重录入并进行逻辑 纠错。因学龄前期一般指3~6岁,且本文研究的有些行为是 2~3岁所不具备的,所以对数据进行了整理,保留了3~6岁 的学龄前儿童共615人进行分析。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 对于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之间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中 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进行比较,并根据平均秩次判断哪组表 现更好,以α=0.05作为检验水准。4.相关定义目前国内外 关于留守儿童的定义很多,本文采用周福林[4]的定义“留 守儿童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方务工或经商,留在 农村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且分开 时间超过六个月的,由其他看护人长期看护抚养或独立生活 的18周岁以下的儿童。本文将留守儿童分为单亲留守和双亲 留守儿童,单亲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一方在家,双亲留守儿 童为父母均不在家。” 结果 1.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共研究农村学龄前儿童共615人,其中留守儿童311人(50.6%),非留守儿童304人 (49.4%),男性儿童336人(54.6%),女性儿童279人(45.4%), 独生子女254人(41.3%),非独生子女361人(58.7%)。在留守 儿童中,单亲留守儿童68人(21.86%),双亲留守儿童243人 (78.14%)。留守儿童的现在监护人,父亲监护8人(1.3%), 母亲监护60人(9.8%),爷爷奶奶监护216人(35.1%),外公外 婆监护25人(4.1%),其他监护2人(0.3%)。可见,隔代监护 占了很大比重。2.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比较经卡方检验 结果显示,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 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不良的饮食习惯普 遍存在于农村学龄前儿童之间。其中经常吃零食占48.3%, 挑食占42.6%,吃饭时看电视占61.5%,睡前吃东西占21.1%, 不吃早餐占12.0%,边吃边玩占57.9%,吃饭要哄占57.9%, 厌食占35.3%,详见表1。3.学龄前儿童的卫生行为比较经 卡方检验分析结果显示,这几种卫生行为在留守儿童和非留 守儿童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经秩和检验结果显示, 两组在卫生行为方面表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其 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表现好,在饭前便 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以非留守儿童表现较强,详见表2。4. 不同监护类型下的学龄前儿童卫生行为比较在与其监护人 类型的χ2检验和秩和检验中,结果都显示组间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通过平均秩次比较,在晚上刷牙方面隔代监护做的 最好,而在其他两个方面双亲监护做的较好,隔代监护最差,单亲监护居中,详见表3。5.独生与非独生下的学龄前儿童 卫生行为的比较经卡方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显示,独生子女 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几种卫生行为上的差异都有统 计学意义,非独生子女中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在这三类卫生 行为上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在晚上刷牙方面留守 儿童做的比较好,而在饭前便后洗手和早睡早起方面非留守 儿童做的比较好,详见表4。

讨论与建议 学龄前期儿童的饮食营养状况及卫生行为对其一生的 健康状况至关重要,良好的饮食和卫生行为不仅会促进儿童 的生长发育并为其以后的行为习惯打下基础,也对很多疾病 有着预防的作用,所以关注儿童日常健康行为意义重大。本 研究结果显示,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在 饮食行为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析可能是留守儿童父母 务工改善了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加之监护人对孩子存在的 补偿心理,会放纵孩子的饮食习惯等,使得留守儿童与非留 守儿童在习惯上存在一致性。这种研究结果与段丹辉研究中 的留守儿童的饮食行为较非留守儿童更差的结论[5]不一 致,分析可能与样本量、地区发展水平、文化生活习惯等原 因的差异有关。分析中还发现儿童整体的饮食行为不良,排 前3位的分别是:吃饭时看电视(61.5%),边吃边玩(57.9%), 吃零食(48.3%),这与魏梅、袁丽娟等的研究结果存在一致 性[6]。这些都会导致儿童营养缺失或不良,影响儿童的身体发育。建议加强对监护人相应的宣传教育,及时纠正孩 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促进儿童营养均衡发展。学龄前儿童在 卫生行为方面,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且不同监护类型的儿童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其中 留守儿童在晚上刷牙方面做的较好,而非留守儿童在其他两 项中做的较好,这与陈珍妮,周泓羽等的研究结论一致。不 同监护类型的留守儿童卫生行为存在差异,一方面是监护人 的健康素养和生活习惯对儿童有着重要的影响,家长是孩子 最早的老师,监护人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来培养孩子,同时孩 子对他们的行为也存在一定的模仿。另一重要原因是,留守 儿童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缺乏全面的卫生保健知识, 又要操持农活,没有过多精力去照顾孩子,督促孩子形成良 好习惯。在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进行的留守与非留守儿童的 比较中发现结果有差异,分析可能是因为监护人对独生子女 的过于宠爱,尤其是留守中的隔代监护对孩子的管教不严, 要求不高,只是简单的照看,放任其不良习惯,没有让孩子 形成健康的习惯。建议政府或者其他机构组织应该定期对儿 童的监护人开展营养和卫生知识的培训讲座,宣传不良饮食 习惯的危害和饮食健康的重要性,传授良好的卫生知识,普 及健康营养的基本常识。在纠正家长的不良习惯同时也让他 们教导并培养孩子的健康相关行为,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