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

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

日本学生可能表达习得偏误分析 现代日语中,可能表达的形式比较简单,语法意义上的 差别不是很大。汉语中可能的表达形式相较与日语就复杂的 多。本文从日汉可能表达形式的对比着手,对偏误进行分析, 以便让汉语学习者更好的掌握汉语的可能表达。

摘 要:
能愿动词 可能补语 偏误分析 一、日语可能表达的形式 1 、动词基本形 + ことができる 表示会或能实行什么动作。适用的范围最广。

「一人で復習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か。」 (一个人能复习吗?) 2、名词 + が + できる 表示会或能做某件事情。

私は野球ができます。

(我会打棒球。) 3、动词的可能态 3.1动词未然形 + れる·られる/サ变动词词干 + でき る 表示能做什么事。动作的主体一般是有意志的人。

寒い冬の朝はなかなか起きられません。

(寒冷的冬天,早上怎么也起不来。) この人は信頼できる。(那个人值得信赖。) 3.2 动词连用形 + うる·えない 表示对事态发生的可能性的判断,多用此句型。

この気持ちは彼が理解しえない。

(这种心情是是他所不能理解的。) 3.3 有些自动词表示可能 日语中有一部分自动词,本身就具有表示可能的意义, 它表示动作的可能性。

メガネをかければ、小さい字もよく見えます。

(戴上眼镜的话,小的字也能看见。) 二、汉语可能表达的形式 1、能愿动词 + 动词(能愿动词为常用) 1.1 能 + 动词 表示主观上既具有某种能力,又具备某种客观条件情 理上也许可,而实施某种行为动作。

他脚上的伤好了,能下床走路了。

1.2 会 + 动词 表示经过学习而后具有某种能力或具有某种天生的 技能可以实施某种动作,行为。

她会下跳棋,但下得不好。

1.3 可以 + 动词 “可以”与“能”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比“能”的主 动性稍差,语气要弱一些。因为室内有游泳池,冬天也可以游泳。

2、动词 + 可能补语 2.1 动词 + 得/不 + 表示可能性结果的词语 表示主观或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结果,多用否 定。这个句型是典型用法。

老师讲的太多,我们记不住。

2.2 动词 + 得了/不了 表示主观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动作或变化。常 用于估计、推测动作或变化实现的可能性,多用于否定形式。

这西瓜太大了,我一个人可吃不了。

2.3 动词 + 得/不得 表示情理上是否许可,否定用法多,常表示劝阻的意 思。

这条路太窄了,走不得。

能愿动词可以和可能补语一起用,强调结果实现的条 件,能力。

马上追的话一定能追得上。

三、偏误分析 上文分别阐述了日汉可能的表达的一些主要形式,我们 可以从中看出日语中的可能表达和汉语中的能愿动词、可能 补语没有对应,没有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区别,更 没有可能补语这种用法,只依靠动词的演变和固定句式来完 成可能的表达,因此,汉语中的可能表达成为日本学习者的难点,出现较多的偏误。

1、 能愿动词的误用 a.我能汉语,不能法语。(错) 我会汉语,不会法语。(对) b.他感冒了,不可以来上课了。(错) 他感冒了,不会来上课了。(错) 他感冒了,不能来上课了。(对) 以上两组例句都是对于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 混淆产生的偏误。在日语中可能表达是没有意义上的差别的, 因此受到母语的影响,在汉语使用时,没有注意到“能、会、 可以”在意义上的细微差别,就容易出现用词的偏误。

这里要简单区分一下,“能、会、可以”的意义,a组 偏误可以看出在日语中“能和会”都可以用「できる」来表 示,所以学生极其容易在用法上出现混淆,当“会”做能愿 动词时,表示有能力、善于或者有可能从事某种行为动作, 这种能力是经过学习的或者是先天具备的,“我会汉语,不 会法语”是经历了一种学习过程而获得了说汉语的能力,因 此只能用“会”。“能”的用法是表示主观上有这种能力的 同时客观条件上也同时具备,情理上也许可,而实施某种动 作,如“他病好了,能下床走路了”这种情况下就不能用“会”。

用“能”的话多用于疑问句和否定句,如果想用“会”的话, 一般是“会……的”,如“我今天不忙,能开车送她”、“我 今天不忙,会开车送她的”,在使用中要多加注意。b组偏误,从实际情况上来看,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他失去了上 课的可能性,所以这里应该用“不能”。“可以”和“能” 意义基本上相同,但可以比“能”的主动性稍差,语气要弱 一些,否定的时候“不能”用的较多。因此这里“他感冒了, 不能来上课了”更自然。

2、可能补语的偏误 a.工作太忙,去不了看电影。(错) 工作太忙,不能去看电影。(对) b.今天我把那篇文章翻译得完。(错) 今天我能把那篇文章翻译完。(对) c.教室太小,30个人不能坐下。(错) 教室太小,30个人坐不下。(对) d.好几年前的事了,一下子不能想起来了。(错) 好几年前的事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正) 以上偏误都是因为能愿动词和可能补语混淆产生的,a 组和b组是应该用能愿动词而用了可能补语,c组和d组是应 该用可能动词而用了能愿动词。能愿动词和可能动词都表示 可能,但他们强调的侧重点不同,能源动词是强调:施事者 是否具有通过动作实现某种结果的能力,如:b组中“今天 我能把那篇文章翻译完。”强调我有把文章翻译完的能力。

可能补语是强调:施事者付出努力,结果实现的可能性。更 强调客观性,客观环境的作用,如:d组中的“好几年前的 事了,一下子想不起来了。”强调的是在好几年前的事客观环境下,想起来的可能性。一般情况下,在肯定句和疑问句 中多数可以互换,但互换后含义上会有细微的差别,如:“医 生能治好她的病吗?”“医生治得好她的病吗?”前者重在 表达医生是否有这个能力治好她的病,后者重在表达她的病 能不能治好这个结果上,对于日本学习者来说想要理解其中 的细微差别是很难的。重点来说一下,能愿动词和可能补语 不能互换的情况,希望对于日本学习者的汉语学习能有所帮 助。第一,在把字句,被字句中一般不能用可能补语。如:
“我能把这件事办好”(对)“我把这件事办得好”(错);

第二,在情态状语修饰动词的时候,只能用能愿动词,强调 有能力在某种状态下实现某种结果。如:“我能高效地干完 这项工作”(对)“我高效地干得完这项工作”(错)。第 三,可能补语的否定式,强调动作的结果不能实现时,如果 换成能愿动词否定式的话,可能会出现不符合语法或语义的 句子。如:“吸烟的害处说不完”(对)“吸烟的害处不能 说完”(错)。

e.她忙得连饭都顾不了吃。(错) 她忙得连饭都顾不得吃。(对) f.你说得太快,我们听不了。(错) 你说得太快,我们听不清。(对) 以上的偏误是混淆了三种可能补语形式造成的,可能补 语的形式有三种分别是“动词 + 得/不得 + 表示可能性结 果的词语”“ 动词 + 得了/不了”“动词 + 得/不得”。三种形式表达的意义是不一样的,但是日本学习者往往分辨 不清这些用法的深层含义,尤其是“ 动词 + 得了/不了” 学生的偏误多出现在这一表达形式上,其中,对“了”的理 解至关重要,“了”的意义有两种,一种表达“完”等结果 意义,另一种在结构中不表示结果意义,整个结构表达主观, 客观条件是否容许实现某种动作或者变化。最后就是加强对 三个表达形式的理解训练,可以用翻译的方法来加强学习者 对于三种表达的区别度的认识,从而正确理解三种表达的不 同含义。

[1]鲁宝元 《日汉语言对比研究与对日汉语教学》 华 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李大中 《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 北京语言 文化大学出版社 1996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