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的历史教学研究 历史新课程的总标准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 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奠定基础。摘 要:
针对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有效组织历史课堂教学, 本文主要从以下四点阐述:
一、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模式 二、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作用 三、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 主观能动作用 四、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 历史新课程的总标准是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 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和价值观奠定基础。那么随着课程的改革,教师如何教,学 生如何学值得探究研究。
一、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模式 总所周知,教学是一种由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 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与‘学’相辅向成,协调统一。
‘教’起着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导思、导凝、导练和科学管理上。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进,以学 促进,使整个教学处于互动合作之中,形成一种教得轻松, 学的积极的良性循环模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把教学看做是帮助学 生构建知识体系发展个性的过程。还应该重视把握好参与的 度,客观地,准确地,辩证的分析历史,进行‘宏观调控’, 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他们的思想, 也不可末尾参与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
也不可随便问问看看, 敷衍了事,而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索。针对 个体差异,老师应给与不同程度的帮助,是每位学生都有所 收获。
二、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 能动作用 用心去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 练的现象,确立轻松和谐的教育学关系。允许学生持有不同 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假设,自我建构新活知识。认同 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自我展示,施展 才华。
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师生双 向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学生的 ‘学’展开,教师是学生的参谋,助手,课堂是他们表现自 我,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平台,是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 到学习的乐趣,激起探究热情,追逐完成‘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的不断递进过程。
三、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使用 创建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兴趣 教师 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唤醒学生的 学习欲望。
课堂问题设计要具有思维性 言者因思而发,听者受启 而再思。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将教学内容由浅 入深,有远至近,从学生关注的知识热点设计出一系列有趣 的,有梯度的问题,一环扣一环。
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实现“学会----- 会学”的转化 让学生去听、去思、去说、去读、去学,做 到耳到、眼到、手到、心到,从而培养他们的言语表达能力。
知识迁移能力、质疑问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其他创造性 思维能力。很多学生并非不愿意学习历史,而是不知道如何 去学,教给方法自然重要。
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与时俱进 教学的一切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 具备科学思维品质和优秀人文素质为主,重视情感态度,价 值观的培养 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确立现代历史教育观,追求 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深化和领域,完善知识结构和能力 结构,树立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观念,使课堂成为科学和 知识的殿堂,成为人格培养的圣堂。教师要深入理解分析教材,使课本“活”起来,针 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的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处理, 形成更加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思路。还要使课本内容丰富起 来,从书本延伸到生活,从知识学习延伸到道德品质、人文 素养;从单学科知识延伸到多学科知识 总之,教师的“教”服从于学生的“学”,以教代 学,以教助学,以学论教,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体现教师“教” 的过程,而是实现学生“学”的过程;
也不单是教师在“动” 而应是以学生的“动”为主的师生互动,以学生的活动为主 线,实现主体参与与教学任务落实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2.《教育心理学》 3.《中学教育与教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