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诺亚与埃克斯坦比较学业成绩观的述评
对诺亚与埃克斯坦比较学业成绩观的述评 学业成绩作为教育的一部分,自朱利安以来备受比较教 育学者的重视。其中的诺亚与埃克斯坦就对学生的学业成绩 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三十年的合作》、 《国家案例研究:21国教育制度的经验比较研究》等书中讲 述了研究的主要方法,并且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的原因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摘 要:
诺亚与埃克斯坦;
学业成绩;
比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重视学校体系对经济增长、政 治稳定、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影响,并且随着国家与国家 之间交流的增多,教育和社会数据的积累,以及研究技术的 日益先进,比较教育不断发展,其目的是向国外学习以解决 本国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促进本国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因此 作为比较教育中的一部分,跨国学业成绩比较研究也得到了 很大的发展。诺亚与埃克斯坦对比较学业成绩的研究就是其 中之一,其观点主要反应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三十年的 合作》、《国家案例研究:21国教育制度的经验比较研究》 等著作中。
首先诺亚与埃克斯坦对该研究的两个定义做了解释,他 们指出"比较"是国与国之间教育的比较,而不是国家内部教 育现象之间的比较。此外"学业成绩"是指学生经过一段时间 的教育后所获得的认知方面和情感方面的表现,而不是学校系统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
一、学业成绩比较的方法 诺亚与埃克斯坦认为学业成绩的比较有两种方法,一 种是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IEA)所采用的众多研究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 六学科研究方法,即IEA Six Subject Study。因为所有IEA 研究都与鉴别和解释学业成绩之所以不同的原因有关,它更 关注对学生、学校和教师不同特点的分析,因此这是一种微 观的研究方法。另一种是国家案例研究(the national Case Study)。这种方法更关注国家的一般特征,包括社会和学 校系统的特征,主要分析各国学校系统的结构和社会、文化 和经济体系,它着眼于整个国家,而不是学生、学校,它是 一种宏观的研究方法。这两种方法都能解释"为什么学业成 绩会不同"的原因,只是各自研究的因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程度不同而已。它们具有不同的优点,在比较学业成绩过程 中可以相互补充,缺一不可。
(一)IEA的研究方法 1958年一群教育学者、教育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心理 测验学专家会聚在位于汉堡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机构, 共同讨论对学校和学生的评价问题。随后的1959年国际教育 成就评价协会成立,并于1967年正式成为合法的实体。它是 60个国家研究机构共同的协会。自60年代以来,该协会已经多次大规模地实施了重要的跨国教育研究,如可行性研究、 第一次数学研究、六学科研究、教室环境研究以及著名的第 三次国际数学和科学研究等等。
其中六学科研究法中的六学科包括科学、文学、阅读理 解、作为外语的法语和英语、公民教育。这项研究有21个国 家参与,但不是所有国家都涉及到每一个学科。它的数据不 仅包括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学生的成绩资料,还包括那些通 过在不同国家发放校长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收集起来 的有关学生家庭和学校背景的资料。它的目的是为了测量不 同国家学生学业成绩的水平,寻找那些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不 同的因素,解决那些学生学业成绩较低国家的相关问题。六 学科研究法对每一个年级、每一个学科都进行了三方面的比 较,即不同国家不同学生之间、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之间以及 国家与国家之间。例如,在数学方面,日本的学生要比其他 国家相同年龄或年级的学生分数要高;
在科学方面,新西兰 和德国的中学生要比其他参与国的中学生成绩高;
在英语方 面,瑞典的学生要比其他九个参与国的学生优秀。
IEA研究在初期就从各国搜集数据和资料,提供能测 量假设变量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推广研究,为此很多特 殊的工具也随之产生,用来进行案例研究,收集学业成绩方 面的资料以及对解释学业成绩有用的变量。诺亚与埃克斯坦 指出IEA研究方法是众多比较研究中的里程碑,因为它有严 格的设计、广阔的视角、综合的范围。这种方法尽管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不少缺点。比如跨国研究使调查教育发展方 面的内容存在很大的困难;
自变量与应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不 能直接得出它们具有因果关系;
在同一时间对不同年龄水平 学生的学业成绩的比较不足以说明学校对学生学业成绩的 影响等等。
(二)国家案例研究 各国在文化、社会经济体系和教育体系方面存在很大的 差异性,这就导致了学校的操作、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学生 的学习方式存在不同。也就是说这些教育体系和社会因素可 以用来预测和解释学生学业成绩的特点。因此国家案例研究 从整个国家的角度出发可以扩大有关社会文化、经济和参与 国教育背景的资料,但不能充分提供有关各国组织和实施教 育体系的一般化信息。
这项研究始于1968年,在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体系中 已经认定了50多个与学业成绩有关的方面,并且IEA也同意 了影响这些方面的变量。国家案例研究的分析主要基于国家 案例研究问卷(NCSQ)的基础上。国家案例研究最后的报告 包括了20个国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学校体系的概况以 及每一个国家学业成绩与影响因素之间相关性分析。
其中国家案例研究提出了各国社会和教育体系的信息, 比如社会方面的因素有经济发展的水平、健康和营养的标准、 国家的富裕程度、人口规模和城市化、妇女参与劳动的状况、 教育的资金投入、家庭的规模、对外联系的程度、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学校体系方面包括的因素 有:入学率、学生和教师的比例、义务教育开始和终止的年 龄、小学到中学以及中学到大学之间的过渡等等。此外还有 与师资队伍相关的信息,比如对教师人事的管理、教师培训 中对教育学的重视程度、教师的学术能力、教师的工资、专 业组织等等。
但是诺亚与埃克斯坦也提出国家案例研究存在一定的 缺陷,比如数据缺乏完整性,这就不利于一些国家制定相关 的政策和计划;
指标估计很粗略,且只局限于数学和科学这 两个学科的学业成绩;
因为有几个国家没有上报本国的详细 数据和资料,真正参与的国家不超过19个,所以假设只能从 一小部分案例中得到验证,这势必影响到研究的科学性。
二、 学业成绩不同的原因分析 诺亚与埃克斯坦在《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三十年的合作》 这本书中对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的原因作了深入地分析。他们 认为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家庭、学校 和国家。
(一) 家庭背景 诺亚与埃克斯坦指出家长显然在教育和社会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并且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将不断增 强。IEA对各方面相类似的国家进行了调查,最终的研究结 果表明家庭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要比与学校相关的 变量要大。因为学生在学校接受相同的教育并且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学校不能明显地持续地影响学生的认知成绩, 而每一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家长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不同、 家长自身的知识水平不同、家长对子女的期待和要求不同, 家长的职业不同、家里的藏书和学习氛围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但家长又是学生永远的"老师",因此家庭背景对学生的影响 最深刻,最持久。此外诺亚与埃克斯坦嗨指出家庭背景对学 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在发达国家要比欠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二)学校背景 学校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即课程 和教师。诺亚与埃克斯坦指出学校因素对不同学科的影响是 不同的,学校因素对科学和外语的影响力要比对阅读理解和 公民教育的影响力要大。对于特定学科来说,不同国家的课 程内容、课程的重点、课程目标都不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 不同。例如,美国的数学课程比起比利时更注重猜想。尽管 IEA研究方法对很多学校因素进行了测验,认为学校因素不 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连续的影响,但是学校因素中学习机会 的多少和学习时间的长短对一个学科获得多少知识起着重 要的作用。该研究方法还得出学校因素对学生认知成绩的影 响在欠发达国家更为明显,即当社会和教育体系不够发达的 时,学校因素对有较大的影响力;
当社会和教育处于先进的 水平时,家庭背景有较大的影响力。
此外在教师方面,IEA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教师具有多高 学术资格和任前培训有多长都不是解释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的重要因素,但是这些因素会和其他变量一起对学生的学业 成绩产生影响。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尽管发现式教学方法 比陈述式的教学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智力水平,但是教学方式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也不是很明显,原因在于学业成绩不 仅包括智力方面的提高还包括了情感方面的发展。但在教师 众多特征中,对学生学业成绩影响较大的因素是教师的资格、 经历、受教育的程度和知识水平。此外教师的性别和年龄也 会对学生的成绩产生影响,年龄大的老师对高年级的学生影 响最大。教师的期望越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越高。
(三) 国家背景 国家背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经济、文化、 政策、教育标准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学校的各项操作产 生影响,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首先 经济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发达的国家 对教育的投入就大,教学的方式和教学的组织形式等就会相 应地适应学生学习的需求,对教师的培训质量也会相应提高, 这些因素又都会进一步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在文化方面, 诺亚与埃克斯坦指出各国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导致各国学业 成绩的差异,比如由于各国文化背景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观 念的差异。对文学的一次调查显示不同国家的学生对文学的 态度以及他们对此的解释和评价方法是不同的。在政策方面, 各国的哲学思想、政治理念以及社会价值不同导致各国的教 育政策也不同。例如义务教育的起始年龄、持续时间会影响学生的学业成绩;
班级的大小、小学生毕业的年龄以及是否 采取选拔的方式进中学等也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在 教育标准方面,那些成绩标准相对低的国家使得很多年轻人 可以接受或继续接受教育,国家提供很多综合性中学,取消 了从小学过渡到中学的那些选拔性的筛选程序。因此这些国 家由于在成绩上的均衡性,与那些有严格的筛选体系的国家 相比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对较低。此外还有宗教、风俗等也会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影响。
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不同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发展 阶段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程度不同。比如由于学校体系不 同,日本学生的数学成绩要比其他参与国的学生的数学成绩 要高;
美国的学生比比利时的学生在数学方面更擅于猜想等 等。一个国家在社会经济不发达、教育体系不够完善时,学 校因素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而当国家的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教育体系相对完善时,学校因素的影响力开始减弱,而家庭 背景对学生的影响较大。
三、评价 (一) 内容具有现实意义 诺亚与埃克斯坦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 影响学生学业成绩不同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这在全球 化背景下具有深刻的意义。随着全球竞争的日趋激烈,并且 把竞争的焦点集中在经济和科技上,而经济和科技又与教育 紧密联系,教育能推动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因此各国越来越重视发展本国教育,在增加数量的同时又注重教育的质量。
但是教育的改革若只是着眼于本国的现状,关起门来发展教 育必然会使教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因此在这个通讯日益发 达、交流日益频繁的时代,比较教育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但 学业成绩作为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是教育的结果,人们 尽管对其充满了兴趣,但是与教育的其他部分相比人们却又 相对忽视了学业成绩,原因就在于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跨国 比较会伴随很多问题,例如比较学生学业成绩是否具有公平 性、可比性,由于各国教育目标和学习时间的差异会使比较 学生学业成绩工作更加复杂。诺亚与埃克斯坦很注重这方面 的研究,这可以从他们的著作中体现。他们的第一本著作《比 较教育科学的探索》对科学的比较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接 着的《国家案例研究:21国教育制度的经验比较研究》 (Toward a Science of Comparative Education)、《中 学考试:政策与实践方面的国际观点》(Secondary School Examinations: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s Policies and pracitice)和《从事比较教育研究:三十年的合作》(Doing Comparative Education:Three Decades of Collaboration) 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比较、学生的学习评价等进行了研究分析。
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比较可以使各个参与国更好地在全球范 围内定位自己的教育,寻找本国教育的优势和不足,并且通 过深入分析寻找造成学业成绩之所以低的原因,为教育政策 的制定提供参考。(二) 方法渗透着定量研究思想 在比较教育研究中引入计量的方法是诺亚与埃克斯坦 比较教育方法论的一个特色。他们把当代社会科学研究的一 般方法引入比较教育研究领域,提出了一套验证假说的程序 和方法,体现了比较教育研究的数量化和科学化,是当前社 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
他们指出比较教育研究程序分六步:确定问题、提出假 说、明确概念和指标、选择个案、收集数据资料和处理数据 并说明结果。在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比较研究中诺亚与埃克斯 坦首先确定了问题,他们认为学业成绩是比较教育者关注的 核心问题,到二十世纪中期,各国教育机构之间通讯的日益 发达、教育与社会的相关数据日益积累为比较研究各国学生 学业成绩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接着诺亚与埃克斯坦提出各国 由于教育目标、实践、标准等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学生学业 成绩发面也会存在差异性,并在家庭、学校和国家三个角度 提出可能影响学业成绩不同的原因。在概念和指标方面,他 们对比较和学业成绩的概念做了说明。个案的选择诺亚和埃 克斯坦没有特别指出,但是对象是参与IEA研究方法的21个 国家。在收集和处理数据方面诺亚与埃克斯坦采用了微观和 宏观的两种研究方法,通过调查问卷等形式收集各国教育现 状的数据和资料。最后他们对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作了 分析。
尽管研究方法采用定量的方法,用数据来解释和说明现象和问题,这可以使研究更具有科学性,但是教育这种复 杂的社会现象用计量的方法分析还存在争议。
(三)采用比较的方法研究学业成绩有利有弊 首先对学业成绩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可以包括那些 在国内不能使用的变量,比如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年龄、义 务教育持续的时间,这些因素在一个国家内部是统一的,因 此政策等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如果不通过比较就无法了解 其真正的本质和原因。其次比较研究可以扩大问题的普遍性 和对象的范围,提高研究的有效性。对一个国家教育的研究 结果只能适用于该国特定的教育体系,这样在研究过程中会 忽略一些其他重要的变量,采用比较的方法可以扩大结论的 适用范围并且使变量更加完善。最后对学业成绩进行比较会 更具有启发式的潜力,它可以增加研究中现象的数量和种类, 增加用来解释结果的理论模式,这些都将区别和跨越传统的 研究方法。但是对学生学业成绩进行跨国的比较研究又有一 些缺陷,比如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具有可比性,此外各国的背 景状况复杂,分析影响学生学业成绩的因素常常会遇到困难。
参考文献:
[1]CERC"s Electronic Book Comparative School Achievement [EB/OL]http://www.hku.hk/cerc/3a.html 2008.1.5 [2]CERC"s Electronic Book National Case Study Report [EB/OL]http://www.hku.hk/cerc/3b.html2008.1.5 [3]IEA Brief History Of IEA [EB/OL] http://www.iea.nl/brief_history_of_iea.html 2008.1.5 [4]CERC"s Electronic Book The IEA National Case Study [EB/OL] http://www.hku.hk/cerc/5i.htm 2008.1.7 [5]王承绪 比较教育学史 [M] 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 1998 第120-1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