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诗意栖息的方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任诗意栖息的方式 一、多维度挖掘意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 各不同 1.创诗意课堂氛围。兴趣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激发 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翁卷的《乡村四月》寥寥几笔就把水乡 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为了引导学生感受“绿满山 原”的景象,我特意把文中“白描”变成“工笔细描”,设 计细致深情的描述语:“山原是什么?其实,就是江南的丘 陵。那小山连着平地,平地连着小山,平地、小山,小山、 平地,交错着,这就是——(生:山原)”“什么叫绿满呢? 让我们我们来到山间,看啊,山脚的原野——(生:绿了);
往山脚下看——(生:绿了);
往上看,山腰——(生:绿 了);
再往上,山顶也——(生:绿了);
一座又一座的小 山——(生:绿了),一片又一片的原野——(生:绿了), 这就是诗人所描写的——(生:绿满山原)。就这样师生距 离近了,兴趣来了,注意力集中了,思维活跃了,就自然而 然地进入了特定的情境。
2.构诗意教学节奏。
诗是特别讲究韵律和节奏的。人的感情的起伏、波动和 生活节奏的张、弛决定了诗的节奏。因此,诗中的轻松、欢 快、沉滞、昂扬、舒缓的节奏,就是诗人感情变化的间接反 映。二、留白处切入联想——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 别样红 古诗语言,处处留白。我们在教学中,尤其注意语言断 裂空白出现后的内在联系,利用空白,找准引发想象的切入 点,引导学生合理想象,补充作品的连贯性。《送元二使安 西》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字面 上似乎只是劝酒,实际上却饱含着王维送友人时的千般思绪, 万般不舍。教学中,我们抓住这个空白点,还原王维和元二 别离情景,“与君离别意,化作杯中酒,此时的王维一定有 很多话想对元二说,也许是祝福,也许是叮咛,也许是牵挂, 也许是……假如你是王维,端起这杯酒,你会怎么说?拿起 你的笔,以“元二呀元二……”作为开头,把你想到的写下 来。”在深情补写中,在千叮万嘱中,学生神思飞越,浮想 连翩,体会到了王维与元二的深沉情感。
这就是阅读并真正理解了一篇文章后,巧妙变换叙述方 式,重新表达文章的内容,可以巧妙地训练学生的思维。古 诗、说明文这类文章如果运用这个方法,可以使学生觉得趣 意盎然,在变换叙述方式的创造性思维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 理解,而从动脑,动笔的过程,灵性被激发,诗意盎然。
三、文言共生悟诗情——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宵 可以说,教师那诗意的语言,犹如纤柔的手去拨动学生 心中的弦,将诗意的旋律轻荡在年轻的心中,而这种审美需求,正是使学生“接触”语文的一条最佳通道。从一段诗意 的课堂导语到总结性的话语,从点拨的话语到连缀的过渡, 从情境的渲染到引领分析……儿童的心灵最敏感,他们能准 确捕捉到教师语言中“情”的信息,进而领悟“情”中之“理”。
例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忆江南》一课时他是这样导入 的:播放江南风光图片,课件制作非常精美。在播放一组画 面之后,老师深情引读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草长莺飞 二月天——竹外桃花三两枝——(师生对接一组描写江南风 光的诗句)。江南是这么美好,使得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离 开江南十二年后还对它念念不忘。教师在深情导出诗人后引 出古诗《忆江南》。板书诗题后质疑:忆是什么意思?江南 是什么地方?读词,说说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诗有什么不 同?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词的三大特点。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冰冷的文字化为一幅幅生动 活泼的画,化为一首首清新明亮的歌,让学生于如珠玑的字 字句句段段篇篇中心领神会,咀嚼诗意,感悟诗意。
四、拓展链接入诗境——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 总是春 再如学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出示一组诗名《丽 人行》、《兵车行》;
“三吏”《石壕吏》、《新安吏》、 《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师逐首简介诗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 重点介绍最后一首。布置课外作业:自己去读杜甫的诗,相信聪明的你一定有更多的理解和收获。
但“链接”不是节外生枝,更不能喧宾夺主。也就是说, “链接”应当是基于文本,立足文本,贴近文本,适时、适 用、适度地运用的。
在充满诗意的课堂里,师生敞开心扉,平等对话。学生 作为积极主动的构建者,不仅得到认知方面的收获,而且在 潜能、创造力、个性等方面也得到表现,更在情感态度价值 观方面得到改变和提升,审美鉴赏力以及心灵的净化也跃升 到了一个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