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问题行为自我表露的中介效应 一、引言 (一)父母教养方式 本文选用父母控制作为父母教养方式的变量进行研究。父母控制模式是指父母在教养活动中经常用以控制、管理子 女的较为稳定的行为方式[1],即普遍意义上父母对子女的 教养方式。父母控制指的是父母对青少年的行为和活动进行 监督和规范,它一直是发展心理学家关注的重点。
(二)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是个体在交往过程中,将个人信息(包括想法、 感受、个性、经历等)和对非个人信息的自身感受(包括对 对方或其他人、事的评价、感受、看法等)以口头或其他形 式直接表露给对方的行为过程。自我表露是人际交往当中一 个重要的行为表现,是表达和衡量亲密关系的重要指标。自 我表露增强了个体自我觉察的能力,可以与他人分享体验, 可以从他人那里获得反馈;
同时,自我表露降低了人与人之 间的神秘感,可以建立亲密的关系,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状 况,达成合作等。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表露程度也会发生变化, 许多研究者通过纵向和发展级联的研究方式探讨了青春期 阶段自我表露的发展变化情况。Coupland[2]等提出自我表 露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且问题最大的转折看似在青 少年中期,这个时期的表露趋向最低。也就是说,青少年时 期的子女对父母的自我表露减少,不告诉父母他们的情况和 行为,导致父母无法对其进行良好的监控,从而导致子女不 良行为的发生。
(三)问题行为 对于青少年的“问题行为”的命名,国外普遍使用“风 险行为”(risk behavior),主要是指不健康的、非建设 性的,甚至对生命构成威胁的行为。国内多使用“问题行为” 的概念。青少年的问题行为,是指青少年由于个人行为表现 无法顺利适应多变的环境,致使他们无论在家庭、学校还是 社会等各个方面,可能发生生理上或者精神上的困扰。青少 年遭受到困扰或挫折后,如果冲突超过容忍的程度,就会引 起严重不安或焦虑,采取防卫机制,进而可能形成不良适应。
这便可能导致一般的问题行为,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反社会 甚至犯罪行为。
本文根据以往研究,采用Lucas-Thompson等[3]的归类方法,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分为外化问题和内化问题进行研 究。
二、研究模型 自我表露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它不仅能 够影响青少年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同时也会对青少年的适应 行为产生影响。本研究选取了自我表露作为父母控制与问题 行为的中介变量,考虑了多种相关变量的影响,使研究内容 更深入、研究范围更广泛,获得的结论更丰富。
三、研究对象 本文采取随机整群抽样,选取广州市多所普通中学的初 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每所中学的两个年级各随机抽取5个 班(每班约45人),被抽中班级的全体学生都参加调查。共 发放问卷9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7份,有效回收率为96.3%。
其中,男生484名,平均年龄为13.13±0.86岁;
女生383名, 平均年龄为13.02±0.84岁。
四、研究工具 (一)背景资料问卷背景资料问卷用于收集被试的年龄、年级、性别、与谁 同住、是否独生子女、出生地、父母受教育水平等。与谁同 住按照“父母”“只与父亲”“只与母亲”“除父母外其他 亲戚”几个类别排列,由被试根据情况作出选择,在编码时 对这些选择分别赋予1~4的分值。父母的受教育水平按照 “小学(或以下)”“初中”“高中”“大学或以上”几个 类别排列,由被试根据自身家庭情况作出选择,在编码时对 这些选择分别赋予1~4的分值。
(二)父母控制量表 采用Barber和Olsen(1994)和Barber(1996)编制的 父母行为控制量表。包括9个项目,如:“父母知道我晚上 去哪儿”,“父母给我足够的自由”,要求被试在五点量表 上对内容进行评定,“从不”计1分,“偶尔”计2分,“有 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量表分数为 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明父母对子女的行为控制 程度越强。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 Cronbach’s α系数为0.71。
(三)青少年自我表露量表采用Statiin和Kerr(2000)编制的自我表露量表,翻 译及回译过程同上。包括5个项目,如:“我会主动与父母 谈论我的朋友们”。其中有2个项目为反向计分,要求被试 在五点量表上对内容进行评定,“从不”计1分,“偶尔” 计2分,“有时”计3分,“经常”计4分,“总是”计5分, 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量表分数越高表示子女对父母 的自我表露程度越高。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 本次测量Cronbach’s α系数为0.61,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Fornell & Larcker,1981)。
(四)青少年问题行为问卷 1.外化问题行为问卷 在参考学生态度和行为问卷以及监控未来问卷 (Jelicic H,Bobek DL,Phelps E,et al.,2007)的基 础上,结合中国青少年的常见外化问题行为改编而成。问卷 包括15个项目,如:“是否吸烟”“是否喝酒”,要求被试 在五点量表上对过去一年来自己该行为的发生频率进行评 定,“从不(0次)”计1分,“很少(1次)”计2分,“几 次(2~3次)”计3分,“好几次(4~5次)”计4分,“经 常(5次以上)”计5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和,分数 越高表明出现的外化问题行为越多。在本次研究之前,我们 对问卷进行了预测。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79。
2. 青少年内化问题行为问卷 采用Achenbach(1991)编制的青少年自评量表中的焦 虑抑郁分量表,共16个项目。要求青少年报告现在或近六个 月每种问题出现的情况。采用三点计分,包括“从不”“有 时”“经常”,分别计1 ~ 3分,量表分数为各项目分数之 和,分数越高表明出现的内化问题行为越多。本研究采用的 是问卷的总分标准分,本次测量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88。
五、研究结果 (一)各变量的相关关系 对父母控制、内外化问题、自我表露进行相关关系分析, 结果如表 1所示,行为控制与内外化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 自我表露呈显著正相关,表明父母的行为控制程度越高,子 女内外化问题越少,自我表露程度越高。
(二)父母控制与青少年外化问题:自我表露的中介效 应检验结果如下页表2所示,其中所有变量均已标准化。
依照温忠麟等[4]提出的步骤,结果如下:
(1)父母控制对外化问题的系数:t(父母控制)=-5.89 (p<0.001) (2)父母控制对自我表露的系数:t(父母控制)=8.17 (p<0.001) (3)自我表露对外化问题的系数:t(自我表露)=-2.17 (p<0.05) 至此,说明自我表露在父母控制与外化问题的中介效应 显著。
(三)父母控制与青少年内化问题:自我表露的中介效 应 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其中所有变量均已标准化。依照 温忠麟等提出的步骤,结果如下:
(1)父母控制对内化问题的系数:t(父母控制)=-2.99 (p<0.001)(2)父母控制对自我表露的系数:t(父母控制)=7.35 (p<0.001) (3)自我表露对内化问题的系数:t(自我表露)=2.46 (p<0.05)。
至此,说明自我表露在父母控制与内化问题的中介效应 显著。验证了假设2。
六、讨论与建议 中学生的问题行为不仅是令学校、教师和家长头痛的事 情,还可能演变为更复杂可怕的社会行为,例如暴力行为、 攻击行为、反社会行为等,给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本研究发现,自我表露在父母教养方式与内外化问题的 中介效应显著。根据各相关关系的方向可以得出,父母控制 越多,子女的自我表露越多,问题行为越少。可见,自我表 露对青少年的内、外化问题均有显著的缓冲作用,是减少青 少年问题行为的一个重要且有效的因素。根据此结论,重点 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促进青少年自我表露父母控制是必要的、不可缺少的,对子女纵容或漠视是 不可取的,只有监管和掌握子女的生活、学习状况,才有可 能更好地对子女进行教育和帮助。家庭环境中,父母应鼓励 青少年进行自我表露,但方式方法应该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 展规律和特征,这样才有可能避免他们出现问题行为。父母 应该站在关心的角度和朋友的立场,在恰当的范围和频率内 询问子女的生活、学习、交友等情况,充分尊重子女的隐私, 不能什么都问、事无巨细,更不能强迫子女进行报告。
其实,大部分青少年期望与父母建立良好的关系,告诉 父母自己的所见所感所想,愿意聆听长辈的意见和建议,愿 意与家人分享快乐,但是某些父母只会一味说教和批评,亲 子间无法达成良性沟通,久而久之子女就不愿开口,父母步 步紧逼,使亲子关系恶化。只有在关系和谐、相互信任、相 互尊重,子女在家庭规则上与父母达成协议和共识并遵照执 行的情况下,子女才会向父母反馈自己的情况。通过子女的 自我表露,父母可以掌握子女的行为动向,适当地教育和引 导他们,在表现良好时给予奖励,避免子女出现外化问题, 同时在子女受到挫折,出现痛苦、难过、沮丧等消极情绪时 给予安慰或鼓励,减少其内化问题。同样,教师应该用宽容、 接纳的态度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自我表露,让学生能够自由、 充分地展现自我;
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面对学生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及时发觉并引导其修正。
(二)改进教养方式 促进他人自我表露的最好方式就是自己也对他人进行 表露。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交往双方 自我表露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一个从不自我表露 的人很难与别人建立密切的关系。理想的模式是对少数亲密 的人(例如亲人、好朋友)可作较多的自我表露,对于普通 朋友或他人则作中等或低等程度的自我表露。因此,若想获 取青少年更高的表露程度,父母或教师只有主动且适当地对 青少年进行自我表露,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例如,在课堂 中,教师在列举事例和讲述理论时,可以适度地表露自己的 经历、心情和想法,让学生产生亲近感;
在家庭中,父母经 常主动与子女交流自己的工作状况和心情等,这是建立良好 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杨慧芳,刘金花. 西方对父母控制模式与儿童自我 控制关系的研究[J]. 心理发展与教育,1997,(2):62-64. [2]Coupland,N.,Wiemann,J. M.,& Giles,H. Talkas “problem” and communication as” mis-communication”:An integrative analysis. In N. Coupland,H. Giles,& J. M. Wiemann(Eds.), Miscommunication and problematic talk(pp. 1-17). Newbury Park,CA:Sage Publications,Inc. 1991. [3]Lucas-Thompson. R. G.,Goldberg,W. A.,& Prause. J.. Maternal Work Early in the Lives of Children and Its Distal Associations With Achievement and Behavior Problems:A Meta-Analysis. Psychological Bulletin, Oct. 4. 2010. [4]温忠麟,张雷,侯杰泰.有中介的调节变量和有调节 的中介变量[J]. 心理学报,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