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几个方式
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几个方式 社会化媒体又称社交媒体、社会性媒体,是人们用来 分享意见、观点及经验的工具和平台,包含网站、微博、微 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社会化媒体是当前科学技术发展 的产物,也是对人们互动需求的回应。它与新媒体、传统媒 体有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区别。社会化媒体是在利用新媒体 技术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交流形态,特别突出自发性、互动性、 即讯性的特点。目前的高职大学生是思维活跃、认识超前、 敢于创新的“90后”群体,但与其他普通本科大学生相比, 他们的学习能力与自律能力相对薄弱,政治信仰更易受到外 界环境的影响。一、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影响 1.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产生的积极 影响。高职大学生思想独立,易于接受新事物,动手与操作 能力较强,但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内心世界丰富而脆弱,对 事物的认识比较感性,缺乏理性判断。社会化媒体正好为他 们急盼获得社会认同、想要与教师建立平等交流的关系提供 了良好的平台,因此,社会化媒体的发展对他们产生了重要 的积极影响。
一是社会化媒体拓宽了教育平台。高职大学生倡导自由, 渴望平等交流,他们对科学的政治信仰的追求是明确的、迫 切的。社会化媒体以其互动性和开放性的特点,运用如网络 论坛、微博等形式,向高职大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信息。大学生们可以通过社会化媒体向高校党组织、班主任、辅导 员等及时反映学习工作情况,使高校及时、全面地了解掌握 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说社会化媒体拓宽了政治信仰教育 的平台。
二是社会化媒体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传统的教育 活动中,大学生往往扮演着客体角色,被动接受教育,教师 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缺乏互动沟通的桥梁。社会化媒体的发 展,为高职大学生获取信息、接受教育、参与活动等提供了 有效渠道,尤其是在这一渠道中,大学生可以消除各种心理 顾虑,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担任着教育主体的角色。
三是社会化媒体缩短了教育的空间距离。高职大学生在 校学习时间短,校外实践时间长,既保障教育的实效性,又 契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是对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的关键 点。社会化媒体以新媒体技术为手段,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 限制,教师与学生可以在不同时空进行教或学,这就大大地 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极大地提升了教育的实效性。
2.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产生的消极 影响。社会化媒体是一把“双刃剑”,给教育带来积极影响 的同时也带来了消极影响。
一是多元文化的蔓延干扰高职大学生正常教育。依托于 互联网的社会化媒体让学生不断受到社会思潮及多元文化 的侵袭,甚至还会接收到很多不良的信息。高职大学生的思 维模式正处于塑造阶段,极易受到不良文化的影响,一不小心就会形成错误认识,甚至产生错误的价值观,误入歧途。
三是社会化媒体容易让学生产生惰性。许多政治信仰教 育需要依靠学生的实践行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以实 践强化信仰,促进教育。但是在以社会化媒体为载体的教育 平台中,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往往是动动手指就可 以完成,传统的面对面交流互动逐渐减少,长期如此,学生 就容易在教育行动上产生惰性。社会化媒体有可能切断教育 线,减弱教育的实效性。
二、基于受众选择机制的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受众是指传播过程中的接受者,即受传者,或称阅听人, 是对信息接收者的总称,现实生活中的各类读者、观众、听 者等都是受众。受众理论是传播学系统里的基础性理论,其 倡导在传播过程中要关注受众者的感受,并以其作为传播效 果的评价主体。对受众理论的研究主要是从上世纪中期传播 学创立开始的,特别是1975年,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梅尔文· 德弗勒在他的《大众传播理论》著作中,对受众理论作了专 门的论述。后来,随着其他相关学科的发展,交叉学科获得 快速发展,受众理论同样也得到了丰富与充实。受众在接受 信息的过程中受一定理性选择的影响,具有特殊的选择机制, 即受众选择机制。受众选择机制考查信息接受者的选择心理 过程。传播学中的受众选择机制认为,传播者要想有效地将 信息传给受众,必须经过受众者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 和选择性记忆三个阶段,最终形成选择性行为。综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在选择性的三个阶段中,选择性注意是基础, 选择性理解是核心,选择性记忆是关键,三者层层递进,又 相互促动。
将受众选择机制与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实践相结 合,笔者认为高校正好可以运用社会化媒体,实行政治信仰 的理论性教育与实践性教育,如图所示。
一方面要注重强化理论性教育。选择机制中的三个层次 从根本上说是受众心理活动的过程,三者层层递进,逐渐深 化。因此,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也应遵循这三个 层次之间的变化规律。第一层次,我们应有选择地运用一些 大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易于接受的媒体来开展教育。再一层 次,应发挥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大力开展党的理论知识宣传, 以听、观、动、想等形式,使学生能更快、更全面、更深入 地理解党的理论知识。更深层次,则是要促进大学生记忆知 识。在认识理论的基础上,还要使大学生们自觉认同党的理 论知识、共产主义知识,而后使他们能够用语言文字、图像 等不同的符号把政治信仰理论的信息复述出来。另一方面则 是要加强高职大学生的实践性教育。选择性行为是受众选择 机制的最终表达,我们应该以社会化媒体为手段,突出教育 的实践性,使大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政治信仰的理论性认识, 以此端正思想态度,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应运用并发挥好 社会化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角度地创新高职大学生政治 信仰教育制度,增强教育的理论层次性、教育的互动性。三、运用社会化媒体推进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 作 基于对信息传播的终点——政治信仰教育过程中高职 大学生的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选择性记忆及其选择性 行为的分析,可以看出受众选择机制为我们运用社会化媒体 开展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工作创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 材料与有益的方法。
1.发挥社会化媒体功能,拓宽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 载体。高职大学生是一个思维活跃的群体,但其思想具有易 变性特点,对他们开展政治信仰教育就必须采用他们熟悉的、 易于接受的载体,才能迎合他们的心理需求。受众选择性注 意告诉我们,大学生对内容的注意力与承载内容的媒体密切 相关,如果传播媒体是学生所喜爱的,那学生就会对媒体所 承载的知识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我们应积极拓宽高职大 学生教育新载体,通过媒体的作用来提升大学生的政治信仰。
首先,应对高职大学生进行细化,为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 教育载体。在实践中,不同年级、不同生源、不同性别的大 学生有着不同的希望和需要,对社会化媒体的认同也是不同 的。例如,我们可以针对大一新生用QQ、论坛等较为直接简 便的形式开展教育,而对在外开展毕业实习的大三学生,则 可以用微博、博客、微信等远程方式,以解决师生受时空限 制,不能即时会面的问题。其次,要针对不同类型的媒体特 性,恰当地发展多元化的教育载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高职大学生进行政治信仰教育,主要是要让其获取新知、学习党 的理论、体会人生感悟等,我们应根据需要选择契合需求的 媒体形式,并将其发展为教育新载体。如人民网的强国论坛 可发展成为政治性学习平台,名人微博可发展成为大学生们 的理论园地,还可建立教师微博、校园BBS、生活QQ群、师 生情同窗情网站等。
2.以社会化媒体为渠道,积极开展政治理论的平民化教 育。选择性理解强调接受者把传播者的“编码”进行“解译”, 转换成接受者自己的信息。在这一“理解”过程中,解译的 质量与信息量很大程度受到传播者编码可接受性的影响。所 以,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对教育内容的编码应该 是易于接受的,使大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吸收信息量。因此, 笔者认为可以利用社会化媒体优势,积极开展理论的平民化 教育。《现代汉语辞典》对“平民”的解释是“泛指普通的 人(区别于贵族或特权阶级)”,理论教育的平民化,则应 该是教育内容、教育重点、教育形式及教育过程符合高职大 学生的实际、生活、内心及群体思想。据笔者了解,高职大 学生对教条、枯燥、深奥的政治理论普遍缺乏兴趣,因此, 理论教育的平民化是很好的教育方法。据此,我们可以利用 媒体简化理论知识,强化宣传,如在校园BBS中设置十八大 理论学习专栏,设置“数字说成就”“历届党的大事展”“领 袖人物经典瞬间”等栏目,以贴近学生实际的形式开展教育。
3.探索建立适合高职大学生特点的新型信仰教育互动模式。在教育过程中,大学生接受的教育信息多少关键取决 于大学生的选择性记忆。学生往往只记忆对自己有利的、符 合自己兴趣的,或与自己意见一致的信息。我们可以利用社 会化媒体建立起新型的信仰教育互动模式,让大学生参与到 教育的互动中,以提高大学生的选择性记忆。高职大学生不 是被动的教育客体,而是教育关系中的主体,所以我们可以 通过社会化媒体建立起沟通互动的桥梁,让他们在媒体中发 表自己的观点与见解,获取有益信息,并且在互动中加深理 论学习。目前,深受大学生们喜爱的QQ群、微信群、空间、 微博等都是较好的互动平台,我们还应紧跟时代步伐,关注 新出现的网络社交工具,适时建立开心网机构名人主页、视 频网站、搜索引擎、facebook、flickr和youtube等新型互 动平台,尽可能多地满足大学生们的信息互动需求。同时应 针对高职大学生思想个性特点,以互动的形式对其开展思想 引导。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大部分同学对腐败、“舌尖上的 浪费”等问题持否定态度,但个别同学还是存在党和政府昏 暗腐败的错误观念。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聘请一些专 职辅导员通过论坛、微博、QQ群等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及 时消除他们的思想疙瘩。
4.突出教育实践性,塑造高职大学生良好行为。经过受 众三个层次的心理选择后,最终将会表现出有鲜明个性的行 为特征。这就启示我们在高职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中要突出 实践性的教育模式,通过行为教育,矫正行为偏差,深化理论认识。笔者认为,可以以社会化媒体为抓手,突出教育的 实践性,开展行为教育。
[参考文献] [1]汪慧珍.受众的选择性心理与传媒引导[J].青年记 者,2010(5). [2]薛荣生.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J]. 理论观察,2012(5). [3]张果.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的现状、原则及路径探析 [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