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活了771岁【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张三丰到底活了多少年 张三丰是丹道修炼的集大成者,主张“福自我求,命自我造”。张三丰 所创的武学有王屋山邋遢派、三丰自然派、三丰派、三丰正宗自然派、日新派、 蓬莱派、檀塔派、隐仙派、武当丹派、犹龙派等至少十七支。那么,在棺材里睡 大觉的他到底活了多少岁 据《古今太极拳谱及源流阐秘》李师融先生的考证,三丰卒年应在明代天 顺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寿为212岁。从诸多的资料分析,确是证实了张三丰的 生卒考,确实是享年212岁。也是非常罕见,历史上少有的超长寿,所以令人刮目 相视。

武当教派开山祖 太极拳法第一人 从辽宁走出的邋遢道人张三丰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神奇的邋遢道人——张三丰。小说 中,张三丰武功盖世,超凡脱俗,神龙见首不见尾。他开创了武当派,发明了太 极拳,以死让周芷若幡然悔悟。却又起死回生,领着一帮垂髫少年云游四方,从 此不知所踪。

金庸写的是小说,可张三丰却是真有其人。历史上,留存了许多关于 张三丰的记载。终南山、武当山一带,至今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神奇传说。然而, 越来越多的人知道张三丰的同时,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忘记了他的出生地。甚至有 的人明明知道也装不知道,他们不想接受的是,这样一个横亘古今的大人物怎么 会出生在“人也不杰地也不灵”的化外之地 出生时神乎其神 在今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村靠近101国道处,有一座占地一百多 亩的“张三丰仙居”。这座仿古建筑由大殿、偏殿、钟楼、鼓楼组成,庙宇中,张 三丰的铜像高高矗立,仙风道骨,令人肃然。

塔营子村是古懿州所在地,至今还残存着一段百米长的城墙遗址。懿 州当年是北方重镇,辽代时,萧太后曾把它作为陪嫁送给自己的三孙女。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

但凡名人的出生地都称之为故居,可为什么张三丰的出生地却被冠以 仙居呢 这是因为在家乡人的眼中,张三丰不是凡人,是神,是仙。

史书记载,张三丰的祖父自称是道教创始人之一的张陵的后人。如果 此言不虚,那张三丰可说是大有渊源,因为张陵的先祖就是协助刘邦夺得天下的 汉留侯张良。张陵祖籍江西龙虎山,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五斗米道”,人称张 天师。张陵死后,其孙张鲁在汉中三十余年,传播“五斗米道”。建安二十年(公 元215年),曹操攻汉中,张鲁避走巴中,不久归降曹操,拜镇南将军,封阆中侯。

“五斗米道”取得合法地位,得以公开传播,影响日大。

张三丰的祖父于宋朝末年携家迁入辽东,其父在元太宗时曾经入仕, 后归隐懿州,张三丰就是在此时出生。

张三丰的母亲姓林,早年生过四个儿子,可惜全部早夭。年过四十, 林母又生了两个儿子,小儿子就是张三丰。

关于张三丰的出生,懿州一带有很多传说,最为神奇的是这样一种说 法。说1247年农历四月初九子时,将近临盆的林氏在睡梦中突然惊醒,她急忙推 醒身边的丈夫张居仁。说是梦见一只仙鹤从东海飞来,落到了咱家的房顶上。张 居仁听了,喜上眉梢,说:“这是个好兆啊,是不是咱们的儿子要出世啦”话音刚 落,林氏突然觉得腹中一阵剧痛。张居仁急忙喊来接生婆。约摸一顿饭工夫,一 个体形硕大的男孩出生了。随着男孩嘹亮的哭声,院子里突然传来一声鹤鸣。张 居仁跑出屋子,见一只仙鹤从房顶飞起,绕院子飞了三圈,长鸣一声,一飞冲天, 消失在茫茫天际间。张居仁抱起刚出生的孩子,见此子大耳垂肩,两眼圆睁,炯 炯有神,颇有异人之相,便给儿子取名“全一”希望儿子将来能成为一个完人。林 氏觉得“全一”叫着拗口,便又给儿子起了个小名,叫君宝。在《倚天屠龙记》中, 年少的张三丰刚刚步入江湖时,用名便是张君宝。

患眼病结下道缘 张三丰从小聪明过人,三岁时已能看四书五经,且过目不忘。四岁时, 唐诗百首倒背如流。张居仁见此子可堪造就,便延请名师,尽心教授,希望其精 研儒学,考取功名,以光宗耀祖。万没想到的是,张三丰五岁时,突然患上了眼病。家中虽多方求医治 疗均无效果,致使其双眼“积久渐昏”,几乎看不见东西。父母焦急万分,听说不 远处的碧落宫有一个“方外异人”叫张云庵,治眼病有奇术,便把张三丰带到了碧 落官,求张道士为其治疗眼病。张道士宣称,他的患者除了用药外,还必须修炼 道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就这样,张三丰一边治病,一边开始修炼道法。

半年之后,张三丰翳目渐明,而且对所学过的道经能“过目便晓”,“随 手披阅,便会通其大意”。张云庵见张三丰如此聪明,认为其为不世之才,便将 他收为徒弟。张三丰从此便开始钻研道宗、儒业,少年时就打下了道教、佛教及 儒家学说的深厚基础。

在碧落宫学习七年后,张三丰回到懿州家中。一边读书,一边苦心研 读道教经典——老子的《道德经》和张陵所著《老子想尔注》,才学更加出众。

三峰挺秀得名三丰 中统元年(1260年),元朝实行“举茂才异”的政策,张三丰时年十三岁, 便以文学才识出众,被当地官府列名为奇才上报朝廷。

1264年秋,张三丰游燕 京,正赶上忽必烈下诏延揽人才。于是,张三丰被任命为中山博陵(今河北定县) 令。张三丰在任中山博陵令期间,得知当地有一道观,庙观中有一道教名家葛洪 山。于是,便利用闲暇之时经常到葛洪山庙观修炼处,探访流连。与葛道人共同 探究道教真谛。此间,张三丰在葛洪山道观中阅览了《玉函方》、《抱补子内篇》、 《抱补子外篇》、《神仙传》、《隐逸传》等医、道类书籍,对天地万物的真谛 有了更深刻的领悟。

第二年,张三丰因父母染病先后故亡.于是,便辞官返乡,亲自将双 亲的灵柩送回辽东卫(今辽宁辽阳市)安葬,并在故里为双亲戴孝守墓数年。其间, 张三丰在家每日诵读道经。

有一天,一位姓邱的道人,慕名来访。邱道人同张三丰一起谈论道教 理论,使他思路顿开。遂产生了出家修道断绝一切尘缘的意念。正如他在诗中所 云:“此间好觅长生路,人世休言出世难。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

邱道人离去之后,张三丰决定束装起程,云游天下,参访道教名师。

于是,他将家中田产交付给族人,嘱咐代其管理经营,并代已为双亲扫墓祀祭。

之后,他便带着银两及衣物,身披道服离家,遍游南北名山大川,进行拜师、学道、修炼。行至宝鸡金台观时,见此地山泽清幽,松涛苍润,又有三尖山,三峰 挺秀,实为仙境之地,他便在此住下,也因此他自号三丰居士。

自言当死棺中却鼾声如雷 1314年,67岁的张三丰离开金台观入终南山,遇道教大师、火龙真人 陈抟。陈抟早年举进士不第,开始隐居武当山九室岩,后来到华山云台观隐居, 与隐士李琪、吕洞宾为友。陈抟向张三丰传授了《无极图》、《先天图》和六十 四卦图式,又向其传授了“天下第一玄”睡功,使张三丰大道豁然贯通。于是,更 名玄素,自号玄玄子。张三丰跟陈抟学道、修炼、研读道宗经书四年之后,奉陈 抟之命,南行到武当山继续进行修炼。

1324年春,张三丰踄山涉水南行到武当山,结茅舍而居,在武当山苦 心修炼了九载。所谓“九年无事又无诗,默默昏昏不自知”。他在不自知之中却达 到了化境,使其道法始成。此时的张三丰,相貌奇绝,史书记载:“风姿魁伟, 龟形鹤骨,大耳圆目,须髯如戟,顶作一髻”。“手执刀尺,寒暑惟衣一衲”。据 传他饮食惊人,“所啖升斗辄尽,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其行踪神秘不可测, 有人说他“能一日千里”,登山如飞,或隆冬卧雪中,鼾声如雷。

1341年,张三丰从武当山还辽阳故里为父母扫墓。之后,他复至元大 都(今北京),又游历秦蜀荆楚吴越诸地。一日,他“阳神出游”,自言当死,留颂 而逝。当县人为其备棺收敛,正在临葬之际,众人忽然听到棺中鼾声如雷。于是 急忙将棺开启,发现张三丰又活了。当地人都认为他是真神修炼之身,逐惊叹不 已。

开创武当道教一派 明洪武初年(1368年),张三丰返武当山。他在武当山广招门徒,阐扬 全真道教。武当山峰峦叠翠,景色奇绝,气象万千。他对门徒们说:“此山他日 必大兴”。遂同诸徒一起“去荆榛,辟瓦砾,创草庐居之”。草庐宫观建成后,他 让弟子邱元靖住五龙,卢秋云住南岩,刘古泉、杨善登住紫宵,而张三丰自己则 “结草庐于展旗峰北居住,此处曰遇真宫。张三丰和弟子筑草庵于土城,曰会仙 馆,令弟子周真得守之”。于此,他的后生专心精研道法,为进一步推动道教理 论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张三丰思路深邃,一生著作甚多。他的《大道论》、 《玄机直讲》、《玄要扁》、《道言浅近说》、《天口扁》诸论,具有很强的说 服力。引经据典,深入浅出,阐发道义。书中提出的见解,可谓旗帜鲜明,开创了武当道教一派。他提出以真武大帝为武当派的祖师加以崇祀,他讲孝行、讲忠 恕、讲穷达、讲人品毁誉。他说:“忠孝信诚,全于人道,仙道自然不远也。

” 他揭露并批判一切邪道:“至于旁门邪经,御女采阴,服炼三黄,烧耳八石,是 旁门无动也”。他注重修炼内丹,即内功。“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他提倡练功时要坚持做到“凝神调息”,也就是说,要排除杂念,一心练功,方能 达到目的。

鹊蛇争斗悟出内家拳 张三丰不仅创建了武当派道教的一系列理论,还创立了武当内功、武 当剑术。关于张三丰创建武当内家拳有一个传说,说张三丰在武当山“邋遢崖” 修炼时,看见一只喜鹊与一条蛇在打架。喜鹊上下飞击,而蛇避其锋芒,轻身闪 躲。相持时久,喜鹊筋疲力尽,蛇瞅准机会,一击而中。张三丰见了,大受启发, 悟通了太极妙理。最后经反复研练,创造出了风格独特的武当内家拳。此拳术酷 似蛇在攻防时采取的姿势,“以柔克刚,以静制动,后发制人,辨位于尺寸毫厘, 制敌于擒扑封闭”。

最为可贵的是,张三丰在创造拳法时,将道家理论和道教修炼融会贯 通,使内家拳的定名、路数、打法和特征无不打上了道教的烙印。张三丰创立的 太极拳、八卦拳、形意拳、五行拳、混元拳、玄武棍等,都是从道教经书中汲取 了精华,引申而来。张三丰所创立的拳法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注重内功和阴阳 变化,讲求意、气、力的协调统一,动作沉稳,姿势含蓄,劲力浑厚,神意悠然。

这些特征无不与道家的清静柔弱、淡泊无为的主张和道教的“三宝修炼”(炼精化 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相吻合,内以养生,外以却恶,可以说是留给后世的 珍贵历史文化遗产。

享誉有明一代 由于张三丰武功盖世,对道家学说影响之大,不能不为当时尊崇道学 的明朝皇帝所瞩目。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请张三丰赴京师 传道讲经。

永乐八年(1410年),明成祖朱棣平息蒙古叛军后,挥师回朝返回南京。

此时的朱棣,由于徐皇后故去,蒙古军叛乱等一系列烦心之事,心情极差。侍读 学士胡广奏言,称武当山道人张三丰“深有道法,广具神通”,不如请他赴京讲道 论经,可解圣上不悦之情。于是,朱棣即命给事中胡滢偕内侍朱详“赍玺书香币往访”。已经饱阅人世沧桑的张三丰,当然清楚“伴君如伴虎”,便避身出游。胡 滢和朱详遍历山野,“积数年不遇三丰”。

永乐十年(1412)二月,明成祖朱棣下诏,命道士元虚子往武当山见张 三丰,并以御制诗赐之,其中有“若遇真仙张有道,为言伫俟长相思”之句,向其 表示渴慕之情,但张三丰还是避而不见。永乐十四年(1416年),朱棣对张三丰始 终不露面大失所望,怒谓胡广说:“朕屡次三番相邀,张三丰缘何拒而不见 ”胡 广见皇帝真生气了,星夜赶赴武当山,焚香泣祷,请张三丰现身。张三丰“见胡 广情切,乃许以陛见入朝”,并以七律《答永乐皇帝并书》相赠。其诗中云“臣居 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若有情。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朝见之后, 张三丰便飘然而去。

后来,朱棣为表达对张三丰及武当道教的重视,在北京兴建徐皇后寿 陵和北京新都紫禁城的同时,命工部侍郎郭琎、隆平侯张信等,督率丁夫三十余 万人于武当山大兴土木,“费以百万计”,先后重建和新建了净乐、遇真、玉虞、 紫霄、南岩、朝天、太和等九宫九观、七十二岩庙、三十六座庵堂,总建筑面积 达一百多万平方米。武当山的宫观庙庵建成后,朱棣特赐名为“太和太岳山”,并 “设官铸印以守”。可以说,武当山现存的主要宫、观、庙、庵建筑,都是永乐帝 兴建的。其中的金殿,乃是在北京用铜铸好镀金后运抵武当安装而成的。

武当山宫观庙庵兴建竣工后,张三丰便开始云游四方。正如他在《琼 花诗》中所云:“琼枝玉树属仙家,未知人间有此花,清致不沾凡雨露,高标长 带古烟霞。历年既久何曾老,举世无双莫浪夸。几欲载回天上去,似从博望借灵 槎”。此诗堪称张三丰隐论遁世、洁身高蹈的自况。

此后二百多年间,明朝历代皇帝都对张三丰崇敬有加。1459年,明英 宗天顺三年朱祁镇封张三丰为“通微显化真人”;1486年,明宪宗朱见深封张三丰 为“韬光尚志真仙”;1563年,明世宗朱厚聪封张三丰为“清虚元妙真君”;1623年, 明熹宗朱由校封张三丰为“飞龙显化宏仁济世真君”。其时,张三丰早已“莫测其 存否”了。

张三丰不仅是个道学大师、武学大师,还是一位成就卓然的文学家, 一生留下许多诗文佳作。他逝世后,其门人编有《三丰文集》、《三丰诗集》和 《三丰炼丹集》等书,流传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