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一:呕心沥血 唐朝著名的诗人李贺,七岁就开始写诗做文章,才华横溢。成年后, 他一心希望朝廷能重用他,但是,他在政治上从来没有得志过,只好把这苦闷的 心情倾注在诗歌的创作上。他每次外出,都让书童背一个袋子,只要一有灵感, 想出几句好诗,他就马上记下来,回家后再重新整理、提炼。母亲总是心疼地说:“我的儿子已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放在写诗上了,真是要把心呕出来才罢休啊!” 李贺在他短暂的二十六年生涯中,留下了240余首诗歌,这是他用毕 生的心血凝结而成的。唐代文学家韩愈,曾写过这样两句诗:“刳(kū)肝以为纸, 沥血以书辞。”即是说挖出心肝来当纸,滴出血来写文章。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二:巧取豪夺 宋朝大书法家、大画家米芾(fú)的儿子米友仁(字元晖),家学渊源, 也和他父亲一样,既写得一手好字,又长于作画,尤其非常喜爱古人的作品。他 有一样很大的本领,便是很会模仿古人的画品。他在涟水的时候,曾经向人借回 一幅“松牛图”描摹。后来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还给人,这人当时没有觉察出来, 拿着走了。直至过了好多日才来讨还原本。米友仁问他怎么看得出来,那人回答 说:“真本中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还我的这一幅却没有。”可是米友仁模仿古人的 画品,很少被人发觉他的模本是假的。米友仁便因此获得了许多名贵的真本古画。
米友仁是一个有才能的艺术家,知道古画的妙处和价值;可是他用那 种摹仿的假本领巧妙地换取别人真本的行为,却是叫人鄙弃和不齿的。所以有人 把他这种骗取别人真本古画的行为,叫做“巧偷豪夺”。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三:名落孙山 在我国宋朝的时候,有一个名叫孙山的才子,他为人不但幽默,而且 很善于说笑话,所以附近的人就给他取了一个“滑稽才子”的绰号。
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乡的儿子一同到京城,去参加举人的考试。放榜 的时候,孙山的名字虽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数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 和他一起去的同乡的儿子,却没有考上。不久,孙山先回到家里,同乡便来问他 儿子有没有考取。孙山既不好意思直说,又不便隐瞒,于是,就随口念出两句不成诗的诗句来:“解元尽处是孙山,贤郎更在孙山外。” 解元,就是我国科举制度所规定的举人第一名。而孙山在诗里所谓的 “解元”,乃是泛指一般考取的举人。他这首诗全部的意思是说:“举人榜上的最 后一名是我孙山,而令郎的名字却还在我孙山的后面。” 从此,人们便根据这个故事,把投考学校或参加各种考试,没有被录 取,叫做“名落孙山”。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四:才高八斗 南朝谢灵运,是一位写了大量山水诗的文学家。他聪明好学,读过许 多书,从小受到祖父谢玄的厚爱。他出身于东晋大士族,因他袭封康乐公的爵位, 世人称他“谢康乐”。他身为公侯,却并无实权,被派往永嘉任太守。谢灵运自叹 怀才不遇,常常丢下公务不管,却去游山玩水。后来,他辞官移居会稽(jī),常 常与友人酗(xù)酒作乐。当地太守派人劝他节制一些,却被他怒斥了一顿。可是, 谢灵运写的山水诗,却深受人们的喜爱。他每写出一首新诗,立刻就会被人争相 抄录,很快流传开去。
宋文帝接位后,将他召回京城做官,把他的诗作和书法赞为“两宝”。
谢灵运更加骄傲了,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 共分一斗。”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五:一挥而就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是 南宋末年伟大的抗元民族英雄。同时,文天祥又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在被囚禁 期间,他写下了大量诗、词、文章,记录了他的英勇气概。
公元1256年,二十岁的文天祥来到临安(今浙江杭州市)参加进士考试。
考试那天,他根据题目,就当时的一系列政治问题,写了一篇长达一万多字的文 章,主张改善朝政。他作这篇文章的时候,连草稿也没有打,一动笔就写,洋洋 洒洒,从头到尾一口气就写成了。
监试官见了,当即向宋理宗推荐这位贤才。宋理宗看了他的文章,大 为赏识,亲自选定他为第一名。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六:大器晚成 东汉末年,有个叫崔琰(yǎn)的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棍,不好读书。
到了二十多岁才开始求师爱学。由于他很有灵气,再加上学习刻苦,所以他后来 成为一个文武双全的人,受到曹操的器重。
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性情沉默,不好讲话,人看起来也不很 聪明,所以很多人看不起他,甚至贬他才智不足,认为他没有出息。崔琰却不这 么看,他常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显露头脚,崔林年纪大些的 时候,一定会成大器的。”后来崔林果然做了很大的官。
上下五千年主要内容100字篇七:励精图治 公元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死去,曾孙刘询为帝,是为汉宣帝。
公元前68年,霍光病死。御史大夫魏相根据历史教训和霍氏家族的专 权胡为,建议宣帝采取措施,削弱霍氏权力。霍氏对魏相极度怨恨和恐惧,便假 借太后命令,准备先杀魏相,然后废掉宣帝。宣帝得知此事后,先发制人,采取 行动,将霍氏满门抄斩。
从此以后,宣帝亲自处理朝政,振作精神,力图把国家治理得繁荣富 强。他直接听取群臣意见,严格考查和要求各级官员;还降低盐价,提倡节约, 鼓励发展农业生产。魏相领着百官尽职,很符合宣帝的心意。
宣帝在魏相的配合下,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 的有效措施,终于使国家兴旺发达起来。他在位二十五年使已经衰落的西汉王朝 出现了中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