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法制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法制教育模式构建 大学法制教育模式构建范文 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指导着大学生踏上社会后的行 为方式和价值取向,在高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下, 在这个法制的社会里,大学生地法制意识又是如何呢?一幕 幕大学生触及法律无视生命的犯罪案例让我们痛心疾首。大 学生法制意识的浅薄,充分说明了高校法制教育的不足。完 善高校法制教育模式,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已经成为当 下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一、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要性 (一)法制教育模式创新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 深层次需要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及知识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民 族文化的高素质代表,是社会发展建设的主力军。作为社会 中的重要元素,理应作为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 量。大学生法律意识较强,能按照法律规章制度行事。所以 创新法制教育模式,提高法制教育效率与时效性,是构建社 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依法治国举措的深层次需求。就现实 来讲,要建立健全全体公民的法制观念又是谈何容易,正如 江泽民同志所言:“一种观念的树立,一种意识的培养,需 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要充分认识法制宣传教育的长期性、 艰巨性,并逐步使之制度化、规定化。” (二)法制教育模式创新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求 法制教育模式创新,探索更细致的法制教育方法,使法 制教育深入学生内心,能够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现全面发展。普遍的大学生的年龄,仍在一个容易困惑, 容易迷茫的年纪。他们仍需正确的引导、教育。引导他们养 成正确的法律思维与法律意识,遇事能理智清醒的用法律思 维去思考,去解决。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素养,提升正义感、 公正感。
(三)法制教育模式创新能够更加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 现象 部分大学生存在着法律意识淡薄的现象。通过法制教育 模式创新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摒除高校学生由于对法 律认识不足、重视不足而发生的犯罪现象。让学生熟悉法, 更懂法,透彻的了解法,提升安全意识与法律观念,保证校 园安全。
二、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 (一)高校中大学生对法制教育的重视不足 一直以来,高校对法制教育地位的认定都有不合理之处。
它没有独立的地位,而是从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之内,相关 的内容也是包含在德育类的科目当中,分散在德育的门类之 内。除了为数不多的学校有法律专业的课程和教材外,大多 数高校的法制教育内容是散见于德育类教材中的,不系统、 不全面、无规律且缺乏内在连续性。现阶段,部分高校将法制教育基础课程和思想道德修养课归入品德教育中。任课教 师为思想品德教师。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法制教育的力 度与层次,这就在不同层次表明了目前在我国法制教育仍没 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二)单一的法制教育形式与教育内容 传统的法制教育模式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这一领域。目 前,大多数高校仍在沿用这种陈旧的法制教育形式。偏重理 论知识的学习,涵盖了各法的基本概念、重点难点等,内容 复杂、涉及面广。却忽视了在重视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实践 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部分。而不是单单的开设一门《思想 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这本教材的编写思路与写作模 式均与法律专业基础教材相仿,是政法院校法律专业的专业 基础课程的一个缩影。这样就给学生带来了一个误区:认为 法制教育课程只是简单的对法学学科的一个入门基础。也导 致从教师到学生,从教学到学习均简单化,单纯化,学生应 付考试,达不到教育效果。
(三)缺乏高素质高水平的法律教育师资队伍 知识性、实践性、政治性是法制教育的明显特征,这就 意味着要做好法制教育工作,就要确立明确目标,确定正确 的内容和稳固的教育渠道。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要有一 批受过正规教育、高等教育的,具有相当的理论教育水平与 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目前,很多的法律教师都不是法学专 业出身,有的也是靠自学法律知识,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很难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很难将课程讲的游刃有余,只能 停留在表面。
(四)大学生法制教育气息氛围不足 大学生们从年龄上看已经是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了,其 多年的成长阅历影响与熏陶改变着他们的思想。从小到大, 他们都是处于较封闭的校内环境中,缺少社会实践经验,心 理不成熟,性格容易冲动。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是通过 互联网、电视、报纸等传播媒介。一旦此类环境含有不安全、 不健康因素,就会很容易的影响大学生们的思维和心理。虽 然他们表现出对民主法制社会的向往,却又摆脱不了“人治” 旧思想的影响,比较看重“权力”和“关系”,个别同学甚 至认为“权大于法”。
三、我国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改进高校法制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对法制素质 的认识 构建高校法制教育模式的第一步应该从改进高校法制 观念,提升法制认识开始。首先,是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
当今世界市场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也是逐 日提高。未来人才的差别不单单局限于专业知识和技能,还 在于人才的基本素质,其中法律素质就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此,高校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把大学生法律素质作为一 个重要的培养目标。可以考虑单独设置法律教研室,加强与 德育教研室的交流。其次,建立实践优先的教育观念。对于大学生来说,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法律理论知识和意识都是间 接经验,要实实在在为其内在接受还存在并不容易。只有通 过切实的实践活动,比如高校可以采取开展案例教学、每周 法律讲堂、在校园设置模拟法庭等等方式,让大学生切身体 验、了解法的本质,形成对法的深层次认识。
(二)改善课堂教学环节,丰富大学生的法律常识 课堂教学是培养大学生法制素质的重要环节,我们可以 通过以下方式进行:(1)完善教材。教材是教学的前提。
高校法制教学可以从改革教材入手,系统考虑大学生的实际 接受能力,用案例分析把法律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的结合起 来,在每章节中加入技能训练部分,编写出独具特色的高校 法制教育读本。当然最好是由国家及地方的两级教育行政主 管部门牵头,一便达到教育教学的统一性。(2)改革教法。
合适的教学教法,有助于大学生法律知识的内化,有助于师 生感情的交流。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教学教法, 将封闭式教学转化为互动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用案例来引 导整个教学的进行,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增加学生参与 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勇于实践。(3)拓展教学空间。将法 制教学延伸到课外,实施“课堂教学和课外服务相结合”的 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遇到与法律有关的问题时及时联系教 师,教师应该及时提供法律咨询和解答。
(三)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人创造环境,环境又能影响人。我们总是在自觉不自觉中在现实的环境中理解法律、学习法律。所以,我们要重视 环境熏陶对大学生法制素质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第一,优 化校园法制环境,营造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氛围。高校是 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这个庞大系统的一个复杂的子 系统,它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学校本身的法治状况很大程度 上能够影响到学校法制教育的成效,另一方面,学生的日常 生活和社会生活绝大部分是与学校的学制建设、教育管理密 切相关的。学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严格遵守我国法律、法 规及基本精神,在学校管理上严格依法办事,都会潜移默化 地对学生造成影响。第二,优化校园网络环境。社会步入信 息化时代,网络成为一种开放性的信息互换平台,对大学生 地身心和思维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高校可以借助网络,营 造一个法律教育的新平台。比如,建立与国家专门普法网站 的链接、依托本校法律院系的力量建设法律教育网页、借助 报刊及广播的力量开展普法教育等等。
(四)构建有效的实践环节,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实践是法制素质内化的关键,加强实践活动可以把法律 知识有效地内化为法律能力。就校内实践基地而言,可以设 立专门的“模拟法庭”,并配置专门的活动道具和设备,增 加学生对诉讼程序的了解,培养大学生的法律能力;
就校外 实践基地而言,可以与当地的司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媒体法 制栏目联系,为大学生创建校外义工服务平台,更深一步接 触和了解司法工作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