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导学课堂中教师导的策略】 导学式阅读教学策略

自主导学课堂中教师导的策略

自主导学课堂中教师导的策略 “自主·导学”模式中,“自主”指学生在教师科学指 导下,通过能动的创造性活动,实现自主性发展。“导学” 是指教师立足于主导地位,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 适时点拨、合理评价,学生在教师帮助下扫除显性障碍,找 出疑难问题,明确梳理出学习重点。基本模式为:自主学习 →对话合作→展示生成→探究反思。实践中的“自主·导学” 课堂模式对教师的组织能力、教学机智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高效地“导”是这种教学模式的灵魂所在,也是实现一 节课教学目标的根本保障。笔者现以对外展示教学活动中运 用“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在高二年级开设的一节化学 公开课——“有机合成”为例,就教师如何高效“导”的策 略稍作陈述,请专家指导。

一、精选例题、创设情境 “自主·导学”课堂中情境的创设很重要。例题的选择 首先要典型、层层递进、符合考纲要求,体现教学目标和教 学高度。更重要的是,必须使得创设出的情境切中重难点、 学生易错点,让学生有争论的空间,有讨论的价值。

本节课笔者选择了这样四道例题。

例一:你能以乙醇为主要原料(无机原料任选),利用 所学知识设计合成乙二酸乙二酯()的方案吗?请写出合成 路线流程图。

例二:复方莱佐卡因凝胶可用于创面、溃疡面的镇痛,其主要成分是莱佐卡因(对氨基苯甲酸乙酯,结构简式见右)。

请以甲苯和乙醇为主要原料合成莱佐卡因,写出合成路线流 程图。

流程图(无机试剂任用)。

笔者选择这四道例题的目的是:例一考察的是基础知识 的灵活运用,学生可以自主完成,并归纳出有机合成路线设 计的一般方法;
例二涉及官能团的引入顺序和简单新信息的 迁移运用,需要进行不同合成线路的筛选;
例三根据提示信 息,解决合成问题,这是近几年高考的典型题型,考虑到高 二学生初次接触有机合成问题,此题可通过合作学习完成;

例四挖掘题干中的隐藏信息,举一反三,灵活迁移,这是近 几年高考的热点题型,同样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除此以 外,这四道例题还构成了整节课的教学脉络,许多教学策略 都可以以它们为基础展开。

二、设计问题串,把准方向 学生的小组讨论如果不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很可能 会杂乱无章、天马行空。而实际教学中,教师分身无术,不 可能每时每刻、同时参与到所有小组的讨论中去。这就需要 教师在讨论之前精心设计好问题串,问题串既要体现学习重 心,问题间的联系与学生的认知顺序也要相符。带着这样的 问题串去讨论,学生的思维就不会信马由缰、偏离太远,自 主学习的有效性也会增加很多。

如本课中在例三合作学习之前,笔者设计了下列问题:(1)所给信息中的第二步反应可理解成哪种基本反应类 型?实现了怎样的效果,碳链是增长还是缩短?(2)联系 原料和目标产物,如何将目标产物进行切断?(3)如何将 苯酚转为一溴环己烷?先和氢气加成还是先和氢溴酸发生 取代反应?(4)你觉得合成路线的规范表达应该注意什么? 笔者设计了这几个“别有用心”的问题,学生就会将讨论的 重心始终放在教学的重点难点上。

三、设置“导火索”,引起争辩 “真理越辩越明”,课堂上的争辩往往是一节课的亮点。

在争辩的过程中,思维的火花激烈碰撞,师生对话、生生对 话精彩纷呈。学生或发言、或聆听,最大程度地参与课堂。

这样教学的重点难点会不攻自破,易错点能给学生留下深刻 的印象,课堂效果也实现了最大化。因此,在教学设计中, 需要巧妙自然地设置“导火索”,激发学生的争辩和争论。

如本课中的例二,学生先自主解决,有了各自的合成方 案。笔者将其中的几种方案用投影仪投放在白板上。

很快,学生就苯环上先引入硝基还是先氧化甲基,以及 先还原硝基还是先氧化甲基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番唇枪舌 战之后,大家一致认为第三种方案是正确的。这时,又有学 生提出,第三种方案也有漏洞,氨基有可能会被酯化反应中 所用的浓硫酸所氧化,于是提出了第四种方案:
最终大家一致认为,在题目中没有明确给出信息“氨基 是否能被浓硫酸氧化”的情况下,第四种方案更科学、更保险。

四、把握时机,适当拓展 “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是“自主”,需要 在学生展示交流的基础上得出核心结论和方法。这个生成的 过程如果能由学生完成,自然最好;
但如果学生完成比较困 难,也可由教师顺势总结提炼、得出结论。无论哪种方式, 均强调自然生成。

如本节课中,学生在完成例一的基础上,自然而然地得 出了“逆合成分析法”的基本思路。笔者适当地加以总结, 得出“切断—逆推—转化—拼接”的一般解题思路。同时趁 热打铁,将官能团引入和转化的几种常见方法作了梳理。在 此后几个问题的解决中,“逆合成分析法”便如一条主线, 贯穿整节课,每一个例题的解决都是对这一基本方法的运用 和强化。再如,解决了例三之后,笔者又将常见的几种碳链 增长和缩短的方法作了适当的拓展,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分 析信息、处理信息。教的目的就是为了“不教”,是让学生 “会学”,所以方法的指导应该是“导”的重点,这就是所 谓的“授人以渔”。

五、合理收放,情感推动 “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开放的教学 观,教学中要为学生“留白”,要能放得出去,收得回来。

如本节课例四的解决有一定的难度,当发言的学生自告奋勇 走向讲台时,笔者和台下的学生给予了他热烈的掌声。当他说到“可以利用题干中隐含的信息解题时”,台下的学生不 约而同地给了他赞同的掌声,笔者则向他竖起了大拇指。当 他在断环的方式上有所纠结的时候,立即有同学友好地站起 来帮他理清了思路,生生互动很愉快。之后,笔者又顺势追 问“两种断环方式分别能得到什么样的产物?”引发了又一 波兴高采烈的讨论。最后,不仅这道例题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学生对有机反应原理的认识也提高了一个层次。更重要的是, 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陶冶、精神得到了 愉悦。

19世纪德国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
“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这其实是在启发我们,在“自主·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 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学习情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学习目 标等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巧妙地“导”,科学地“导”, “导”在重点处,“导”在难点处,“导”在关键处,实现 “学”与“导”的有机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实现教学效益的 最大化,真正引导学生发现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