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革古诗词教学 激活创造性思维
厘革古诗词教学 激活创造性思维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7~9年级学生的 古诗词教学明确提出: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唐诗与宋词,如双峰并峙,铸就了中 华民族“诗词国度”的美名。优美的古诗词是汉语言文化和 人文思想诗意的完美结合,它们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地滋 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了学生的灵魂。然而,很多师生在急 功近利和应试教育观念的驱动下,常将主要精力放在考分相 对较高的现代文阅读和作文上,而把古诗词教学简单化甚至 边缘化,这是与新课程改革目标背道而驰的。笔者认为,作 为一名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应审时度势,与时俱进, 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功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的提高,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 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 真知的科学态度”的目标。我国古代诗词博大精深,意蕴丰 富,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绝佳法宝。一、重初读借画面巧吟诵,培养想象能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 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 是何等重要。读懂文本是鉴赏一切诗词的起点。古代诗词时代久远,学生虽不能一眼就洞悉文意,但这不能成为教师以 自己的解读来替代学生体验的理由。相反,教师应尊重学生 的初读体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其思维的原生态,利用动态 生成的教学契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1. 译句入境,激发想象 2. 巧借画面,发挥想象 3. 吟诵熟读,促进想象 吟诵是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熟读,它是我国三千 年来诗词文赋欣赏和传承的重要载体之一。吟诵的形式和风 格多种多样。教师可在介绍吟诵相关知识后让学生进行大胆 尝试,在吟诵中体悟古诗文的意境。吟诵因人而异,是学生 个性化解读的大展现,也是创造性思维澎湃的好时机。例如, 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时,可组织学生欣赏同名歌曲,并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独特的理解,在想象中谈感悟,在吟诵中 谈体验,在对话交流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
二、扣词眼赏意象悟哲理,引导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的特质就是思维的发散性,即面对问题时, 能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分析,寻找答 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无限循环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 创新的过程,所以培养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 要途径。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计出有利 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问题情境和教学方法,使学生“跳一 跳就能摘到果子”,充分品尝到积极思维、探究成功的乐趣, 在引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中,培养学生的 发散性思维能力。
1. 紧扣词眼,引领发散 古诗词语言精巧贴切,含蓄凝练。一首诗中,常有“画 龙点睛”之妙笔,特别传神,这些字词被形象地称为“诗眼”。
例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中,“海日生残夜”中的“生” 字,就可设计出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
还可用哪些词替代“生”字?哪个词最能传达意境,为什么? 学生在比较、对照和想象中体会出“生”字的妙处。
2. 赏析意象,促进发散3. 领悟哲理,鼓励发散 诗歌除了描摹景物、记叙事件以外,往往还蕴含着深刻 的哲理。教师可引导学生多角度、多侧面思考,激发学生的 发散性思维,即使学生的答案有偏差,但只要是积极思考所 得,教师就应多鼓励!多元解读,融入学生自我体悟的色彩, 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展和开阔视野。例如,王安石的《登飞来 峰》第三、四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除 了常见的哲理“站得高,看得远”外,学生还能解读出:只 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及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 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
三、重仿写析异同创模式,激活创新思维 创造力是没法教的,但创造性思维是可以培养的。只要 多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就可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潜力。
1. 模仿写作,体会创新 创新往往始于模仿。现在的中学生囿于生活空间的狭窄 和知识面的局限,适当的模仿是必要的。由于诗词有严格的 格律要求,要仿写到位绝非易事。然而古诗词的古典美、韵 律美和艺术美的魅力,或许能点燃学生旺盛的语言创新之火, 教师不应低估学生的创造潜力,而应引导学生学习古人咬文 嚼字、吟诗作对,由易而难,稳步前行,在模仿中挑战自我。
例如,模仿《天净沙·秋思》写作的难度就不大。事实证明, 学生的创作热情高涨,作品质量也颇高。代表作如“轻烟斜风疏雨,细草苍槐落蕊,驯鸽悲蝉寒鸦,芦花柳影,异乡人 在江南”。较之原诗,实有差距,但其中意境就连学生自己 也生出感动,相信这样坚持仿写,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将 大有裨益。
2. 分析异同,领会创新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 基础。”有比较才有鉴别。苏教版初中语文的古诗词资源丰 富,6本教科书中共有近七十首古诗词。教学中除了理解外, 可将学过的诗词,包括小学的近百首,对那些在内容和形式 上有可比性的古诗文,加以对比分析,同中求异,异中求同, 从而深化理解、开拓思维,领会创新。例如,比较《池鹤》 与《秋词》,两者同样是写鹤,有何异同呢? 3. 创新模式,激发创新 模式化的教学能使教师得心应手,但也会带来弊端。初 中生喜欢新奇特,若每首诗都中规中矩地教与学,缺少新意, 学生的兴趣便不能持久。因此,有必要打破程式化、刻板的 教学模式,根据诗词实情和学情,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只有 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兴奋的状态中,处于积极寻找答案 的过程中,古诗词教学的百花园方能四季如春。例如,常见 的古诗教学模式是:解诗题——明诗意——抓诗眼——品诗 情——诵诗韵。久而久之,学生难免会心生厌倦,故而应根 据每首诗歌的不同情况,创新模式,让古诗词鉴赏课堂灵活 多变,丰富多彩。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她从远古 走来,却依然带着朝露,光彩熠熠。在古诗词教学中发展学 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