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人生_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

于光影中休整心灵在故事中解读人生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 下简称新《纲要》)明确提出,要“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 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 务”,“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 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贯彻落实新《纲要》精神,江苏省 无锡市锡山区教育局遵循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成立了 “中学Movie Spa心育研究同盟”,开展心育微视频(电影) 教学研究,使得全区中学心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明显增 强。

一、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内涵 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是指在心理课的设计和实际操 作中,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常见问题,精心挑 选或制作能够引起学生共鸣、传递正能量的心理类微视频 (电影),并从心理学角度设计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 下深刻领会视频(电影)内涵,重新审视并接纳自我,帮助 学生获得情感的发展和心灵的成长。

二、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依据(一)心理学界有研究 早在20世纪初,德国心理学家雨果·明斯特伯格就提出 “电影是一种心理学游戏”,做了电影心理学研究的初次尝 试。法国著名电影符号学家克里斯蒂安·麦茨最先将电影艺 术与心理治疗结合起来。英国心理医生弗雷德经临床实验正 式提出“电影疗法”,于2003年得到了英国皇家精神病学院 的正式认可。

近年来,“电影疗法”作为心理咨询的重要手段,得到 了心理学界的广泛认可,在欧美许多国家的心理诊所中开始 流行。

基于此,我们经多次论证,提出把心理微视频(电影) 引入中学心育教学,作为开展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重要载体 并进行实验研究。

(二)视频教学有优势 爱因斯坦曾说过:“电影作为教育方法的优势是无与伦 比的。”心理微视频(电影)是“视觉的具体性和再现性与 听觉的抽象性和表现性相结合的典范”,具有空间的、动态 的、情景化的、可视化的特点,可以带给学生生动、真实、立体的感觉,能将复杂的事情简单化、深刻的内容直观化, 符合中小学生的认知规律。观影时,学生“观其形”“闻其 声”“会其义”,在心理教师的带领下积极思考,对剧中人 物的心理活动与行为进行分析,从而深刻领会影片内涵,学 会在别人的故事里反省自我、解读自我、规划自我,也是对 心理学常识和规律进行深度解读和探讨的过程。

(三)青年学生有需要 据调查,电影作为大众传媒的重要手段,正在深深地介 入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过程。现今成长起来的青少年一代, 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仅缺失父母的陪伴, 还缺少童年的玩伴,他们正是在电视、电影的陪伴下长大的。

正如某影评人所说:“我们之所以要看电影,是因为可以经 历我们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中无法经历的事情。”可以说,电 影和电视是青少年和外界建立联系的重要窗口,也是他们体 验精彩人生,学习做人道理、做事规范的最便捷途径,更是 他们释放情感、休闲放松的重要渠道。因此,将心理微视频 (电影)应用到中学心育教学中,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寓教于乐的目 的。

(四)心理教师有需求新《纲要》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 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 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然而,纵观当前的 中学心育课,“心理”味普遍过淡,甚至完全变味。很多心 理教师将心育课上成了心理学知识讲授课,被学生讥讽为洗 脑的“思想政治课”。还有一些心理教师虽然重视学生的活 动体验,但由于没有把握好度,把心育课变成了“体育课” 或“游戏课”。怎样才能使心育课散发出久违的馥郁“心” 香呢?心理教师普遍反映急需一个上好心育课的抓手,对教 师来说要容易上手、操作简便,对学生来说要内容生动、易 于接受,既能带给学生丰富的活动体验,又能“引导学生心 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随着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 深入实践,我们欣喜地发现心育课的“心”味变浓了,教师 会上心育课了,学生上心育课的兴趣变浓了,都盼着上心育 课了。

三、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素材 (一)素材的主题 根据新《纲要》规定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我们将中学心 育教学内容进一步划分成六大主题,分别是自我意识(自尊、 自爱、自信、 自律、自强)、人际交往(亲子关系、师生 关系、同伴关系、异性关系)、学业发展(入学适应、学习 动机、学习策略、考试心理)、情绪教育(情绪与情感、情 绪认知、情绪表达、情绪管理)、青春期教育(青春期心理 卫生、性教育)、生活适应(生命教育、挫折教育、生涯教 育、财商教育)等。心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或学生 即时需求确定上课主题,视每节课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从 公开发行的电影、电视、网络节目中搜集适合的视频素材, 也可以让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心理小品或话剧。

(二)素材的选用 为有效实现心理微视频(电影)在心育课中的价值,心 理教师在选用视频素材时要遵循典型性、正面性、问题性、 时代性等原则。

典型性,即所选视频素材要切合上课主题,能反映心理 事件与所适用的心理原理的对应关系。

正面性,即所选视频素材传递的道德取向和价值观念必 须是正确的、科学的、积极的。问题性,即所选视频素材要带有一定程度的矛盾和冲突, 便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启迪。

时代性,即所选视频素材要考虑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 文化背景,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能够激起学生的内 心共鸣。

(三)素材的处理 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时长在1个小时以上,一期电视 节目时长也在30分钟左右,而一节心育课的时间仅有40~45 分钟,把整节课都用来给学生观看视频,显然是不现实的, 因此,必须对选用的视频素材进行技术处理。

四、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实施 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实施非常简单,整节课的设 计分为导入活动、视频赏析(包括观看视频、提出问题、学 生讨论分享)、师生总结(侧重教师引导)三个环节。

“导入活动”又称为“热身活动”,心理教师设计开展 趣味性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融入课堂。

“视频赏析”环节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电影赏析,而是心 理教师从专业心理学的角度设计一些问题,让问题引领学生 走进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在别人的故事里解读自己的生 命体验,在深层次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重新接纳自我”。

“师生总结”环节则是学生在心理教师的引导下畅谈、 分享心灵感悟与收获。

整节课充分调动学生交叉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 感官,让学生在视觉冲击和视听享受中“得到心理休闲和放 松身心之余,也能品尝到深入浅出、营养丰富而回味良久的 心灵大餐”。

第一环节,导入活动。

江苏省怀仁中学孙禅玉老师执教的《当“青春期”撞上 “更年期”》一课,聚焦高中生“人际交往”中的“亲子关 系”,截取了电影《青春派》中的5段微视频进行教学,在 导入环节设计了“谢天谢地,你来了”的1分钟即兴表演活 动。课前,孙老师让男女生搭配分组,每组4名学生,其中 两名学生扮演员,另两名学生分别扮导演和编剧。教师播放第一段微视频《毕业告白》:“居然在高考前拍毕业照时, 当着全校师生的面,大声地用泰戈尔的诗句向暗恋了三年的 黄晶晶表白,收获了甜蜜的初恋。但很快初恋的甜蜜就被闻 讯赶来的母亲破坏了”,请各组学生进行剧情续演。由于学 生对这个话题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非常高,表演也相当精彩。

这个“导入活动”设计非常巧妙,先用微视频《毕业告白》 把学生吸引到剧情中来,再让学生进行剧情续演,从观看微 视频到剧情续演,一步步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 生在角色体验中不自觉地进行了换位思考,为后续教学作了 很好的铺垫。

第二环节,视频赏析。

再以江苏省锡东高级中学张萍萍老师执教的《叫我第一 名》一课为例。本课关注高中生的“自我认识与接纳”问题, 选用的电影是《Front of the class》,讲述了“BoBo患有 先天性的妥瑞氏症,导致他无法控制地扭动脖子和发出奇怪 的声音,为此遭到众人怀疑,成长路上屡屡受挫,但他不抛 弃梦想,不放弃信念,最终实现梦想”的故事。张老师将“视 频赏析”环节分成了三个教学版块,依次是“走进自己”“接 纳自己”和“预见自己”,并以此为主线截取了BoBo“求学” “求职”“求业”经历的三段微视频供学生观赏,通过带领 学生对主人公如何应对“妥瑞症”的剖析,引导学生感受接纳的力量,并联系自身实际,体验接纳带来的改变。在此过 程中还穿插设计了写一写“我的那些烦心事”“想一想”“我 能做些什么”“试一试它还可以是……”(折纸游戏)等活 动,配上或轻松欢快或平静舒缓的音乐,让学生的脑、手、 身、心一起动起来,诗意地沉浸在享受的课堂中。

第三环节,师生总结

此环节是整节课的点睛升华。教师要将引导学生分享感 悟与收获、交流经验与方法作为任务重点。如在《当“青春 期”撞上“更年期”》一课尾声,孙婵玉老师设计了“请你 来支招:青春期的我们,如何和父母相处”的活动,让学生 各抒己见,分享和父母相处的技巧。在学生分享的基础上, 教师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学生通过沟通加强亲子间的平等 对话,通过换位思考增进亲子间的相互理解,在生活里演奏 好“青春期”与“更年期”的交响曲。

五、心育微视频(电影)教学的提问 问题设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一堂好课总是由一连串好 的问题衔接起来的。通过实践,教师们普遍认为心育微视频 (电影)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提问。俗话说:“牵牛,要牵 牛鼻子。”提问也是个技术活,就像抽血,只有扎对地方才有效。只有把问题问到学生的兴趣点、情感的共鸣点、思维 的兴奋点上,才能吸引学生,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一)提高视频文本解读能力 问题设置是否有效根本在于教师对视频文本的解读能 力。要设置好的教学问题,必须在研读视频文本上下足功夫。

教师不能仅局限于观看截取的视频片段,而要原原本本地观 看选用视频的完整版,对剧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及行为表现进 行深度解读,深刻领会影片内涵及所要揭示的主题思想。透 彻的视频文本解读,有助于教师把握问题设置的重点,将设 问与视频文本、学生实际有机结合起来,直抵被问者的心灵 深处,取得好的提问效果。

(二)根据视频文本内容来提问 学生在欣赏微视频(电影)时,通常会比较关注剧情的 发展、人物的行为及语言、场景及色彩的变化。但是,由于 自身阅历及认知能力有限,学生看问题经常会停留在表面, 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以致产生误读、误解。教师要把学生 的关注点作为提问的“设问点”,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发 问,借问释疑,以达到帮助学生厘清认识的目的。如电影 《Front of the class》的主人公BoBo说要“感谢多年的同伴,最执着的老师——妥瑞氏症”,执教的张萍萍老师就此 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你怎样理解BoBo的话?引导学生要欣然 接纳自身的不足,同时,以建设性的方法和态度将不足之处 转变为自身优势。

(三)巧用心理学效应来提问 wWW.dYLw.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