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德育论文班主任指导班集体自我构建的方法研究_班主任德育论文一等奖

班主任德育论文班主任指导班集体自我构建的方法研究

班主任德育论文班主任指导班集体自我构建的方法研究 摘要:班集体建构是班主任指导学生将班级这一学校基 层组织培养成有序的人际关系,以及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发 展学生个性为目的的活动过程。班集体的自我建构使学生主 体的自我意识、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提高的活动过程, 它最大限度的发挥了学生自身的自觉性、主动性、能动性、 积极性、创造性作用,使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素质的要求, 这种要求有利于学生的自我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班集体 自我构建 班主任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指出:“离开了学生心理 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教育这个外因或外部矛盾是无法起 作用的”,他认为,“概括说来,由社会和教育向学生提出 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学生已有的心里发展水平之间 的矛盾,使学生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这个内因或内 部矛盾也就是学生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班集体的建构, 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进取动力;
在 于学生本身,在于自我建构。

1.自我意识是班集体自我建构的基础 日益形成和成熟的自我意识对于提高主体自身的能动 性,对于促进主体人格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起着巨大的推动 作用,离开受教育者主体作用是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过程。

引导学生走自我教育的成长道路,应是提高班主任工作有效 性的根本着眼点和主要着力点。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有效提高班集体自我建构效果的一项重要举措。

1.1班主任应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主体在对自己各方面认知的基础上并按一 定的标准对此加以估量后所形成的判断。学生品德的性质和 理想的角色目标的形成和确立在很大程度上与其自我评价 的性质和准确与否有很大关系。学生应用自己学习和掌握了 的道德准则或道德观念对自己行为、品质作出是非、善恶的 判断,就是道德的自我评价,一个人经常进行自我道德评价, 不仅可以巩固和扩大道德经验,加深对道德意义的理解,提 高分析行为,辨别善恶的能力,而且会增强自己的道德体会 和支配行为的精神力量。

1.1.1班主任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力和人格力量为学生树 立自我评价的榜样,同时擅于发现学生群体中表现出来的先 进人物。

可用学生熟悉的模范人物的思想事迹去启迪他们,为他 们找到自我评价的生动具体的参照标准。在对学生进行道德 教育过程中,应突出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负责的引导。青年 初期的学生自我意识发展较快,自我独立倾向突出,着重从 自我评价意识和自我负责方面引导他们,既符合其年龄特征, 又能发挥他们在道德教育中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1.1.2引导学生对自己产生积极肯定的情感体验,使其 成为学生不断进取和强大的心理动力。

个体的自尊心、自信心等良好的自我体验来自于自己的客观现实与自己的理想要求之间的一致或相符。作为班主任 来说,激发学生强烈的成就动机,不断创造条件,增强学生 的成功体验是极其重要的。班主任应注意发现学生身上的闪 光点,从多方面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在某些领域取得成功 和进步,这些都有利于唤起学生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强 的良好体验。

1.1.3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节和控制,提高其自我教育 的能力。

自我控制对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对 学生行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激发行为的作用。

在人的有意识的目的性活动中,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强的学 生能自觉地采取行动,克服困难,表现出坚韧的意志和顽强 的毅力。二是抑制行为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抵御外界干扰, 克服与目的无关的行为方面。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调节和 控制作用,真正起到自我教育的作用,班主任应引导学生确 立学习班工作的目标,激发起努力方向,并在实现目标的活 动中,不断加以激励、指导和评价,直至其目标实现。只要 坚持下去,学生的自觉性、能动性就能逐步形成,并在其成 长和班集体的自我建构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最终实现 “教师为了不教”的效果。

2.学生的自觉性养成是班集体自我建构的根本 自觉、自控、自律在人生的成长和发展道路上的巨大作 用。自觉性是指人内在的与一定知识和经验相连系的自主性思维品质、即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因此, 自觉性是一种主体性主题素质,它对于其它体质素质的形成 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影响力。

2.1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教育。

学生的自觉性养成是建立在自我教育能力的基础上。培 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首先必须从启发学生认识自我教育的 意义,具有自觉进行自我教育的意识入手,只有在学生把进 行自我教育变成一种心理需要时,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才能 进入轨道。例如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入手启发学生的自我教 育意识;
从人才成长规律入手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意 识;
从教育学生怎样正确认识社会入手启发学生自我教育意 识;
从引导学生感受自我胜利的幸福入手强化学生自我教育 意识。

2.2创造良好的自我教育情境。

自我教育作为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无不与人自身系统之 外的诸如自我教育环境紧密相连,或压抑、阻碍、或帮助、 促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环境,既是对学生自我教 育意识的强化也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促进。指导学生制 定自我教育计划。当学生极目未来确定自己的奋斗方向时, 心理上充满了自己命运主人的自豪感,脑海里的新我就成长 的越迅速。

2.3坚持自我教育实践,发展自我教育成果。

一次新我战胜旧我是容易的,难得的是几次、几十次。成千上万次自我战胜的点,才能连成线、构成面、组成自我 教育能力的体系。上进心是学生进步的源泉和动力,点滴都 值得老师去精心呵护,要经常鼓励学生坚持心理长跑、精神 长跑、道德长跑。

学生自觉性不是天生的,它虽有先天的生理基础为条件, 但主要靠后天教育和锻炼才能形成。尤其是要靠学校教育这 种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才能逐步养成,学生自觉性必须与 知识合理性相联系,必须以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为指导,必须靠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去规范。实际生活中, 一个知识贫乏,认识肤浅,生活经验极差的人,其觉悟程度 也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自觉性的养成,一刻也离不开知识 的铺垫,认识的深化,实践经验的积累。自觉性的形成过程, 实质上是学生文化知识的体系化过程,实践经验的理性化过 程,这些过程孕育着自觉性,自觉性有催化这些过程。如此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形成学生主体认识无穷的能动性。从 这个意义上讲,班主任对学生的教育过程首先应是学生觉悟 真理的过程。

三、建树自我管理思想是班集体自我建构的灵魂 让学生自我管理,成为管理活动的主人,是“人本”思 想的发展。高效率的班级管理在班集体的自我构建方面是非 常重要的,但管理不是班主任来约束学生,而是学生在学习 生活中的自我约束,通过引导学生对管理的认识,使学生自 我意识到管理的必要性,特别是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在客观效果上,减少了学生对管理的抵触以至对抗的情绪,大大减 少了由人际关系不谐产生的内耗,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教学 管理的实效。班主任要大力倡导学生约束和自我管理,帮助 他们在心里筑起第一道防线,以尽量把问题消失在萌芽状态, 要大大强化计划,决策过程中的民主参与,通过引导学生各 抒己见,进行民主表决,在此基础上制定班规班法,既是学 生的意志与愿望通过渠道得到了满足,又树立了主人翁思想, 由于学生有为自己的目标负责的倾向,所以它容易使学生对 自己的行为产生自我约束,要大胆转化管理机制,为班级重 新建立起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新机制,这种机制表现在四 个方面:1.全员参与,互相制衡。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 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全力彼此制约,而班主任则 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2.照章办事,责任明确,人 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凡事皆有章可循。3.管理教学,互 相结合,班级管理中要有大量的教学因素,比如让学生写议 论文“假如我是班主任”,“我理想中的班级体”。目的是 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进行自我管理,同时也训练了学 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推动了教学管理与班级管理的整体自 动化。4.善始善终,持之以恒。凡事不做则已,一作必须到 底,既显示了制度执行的一贯性,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

四、营造和谐、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是班集体自我建构 的保证 学生人际间的交往对他们心理品质的发展和积极性的发展以及活动效率的提高都有重要影响,从班集体的角度看, 班级内部人际关系总的状况和特征,将对班集体的自我建构, 集体目标的实现有着不可轻视的作用。班集体中的人际关系 是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地与人们进行交往,从而在师 与生之间,生与生之间形成的各种关系,班干部与同学之间 的关系等,从性质和内容上看,有平等、互助、合作的关系, 也有竞争,竞赛的关系,还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可见班 级内部的人际关系是相当复杂的。

正确认识班集体学生间人际关系的状况是培养良好的 人际关系的基础,学生人际关系由于受其身心发展的制约, 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交往的迫切性;
结交朋友的肤浅性;

处理人际关系的易变性,所以在培养学生间健康向上的人际 关系时,要采用各种途径和方法,特别是心理疏导和管理艺 术,调节学生的人际关系;
爱护学生,对学生献出一片真诚 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第二,对学生进行思想疏导,建 树共同的正确的价值观;
第三、要学生会正确处理意见分歧。

倡导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地做人,要有襟怀坦白、虚怀若谷 的广阔胸怀;
第四、要树立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榜样,发展积 极情感,克服消极情感;
第五、要善于了解人,关心人,理 解人,支持人。要讲友谊,讲爱心,讲谅解,讲诚实,要始 于慎独,表里如一;
第六,要构成以集体活动为中心环节的 人际关系结构,密切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感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