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篇一:商汤和伊尹 黄河下游有个部落叫商。传说商的祖先契(音xiè)在尧舜时期,跟禹一 起治过洪水,是个有功的人。后来,商部落因为畜牧业发展得快,到了夏朝末年, 汤做了首领的时候,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部落了。夏王朝统治了大约四百多年,到了公元前十六世纪,夏朝最后的一个 王夏桀(音jié)在位。夏桀是个出名的暴君,他和奴隶主贵族残酷压迫人民,对奴 隶镇压更重。夏桀还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过着荒淫奢侈的生活。
大臣关龙逄(音páng)劝说夏桀,认为这样下去会丧失人心。夏桀勃然 大怒,把关龙逄杀了。百姓恨透了夏桀,诅咒说:“这个太阳什么时候才会灭亡, 我们宁愿跟你同归于尽。” 商汤看到夏桀十分腐败,决心消灭夏朝。他表面上对桀服从,暗地里 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那时候,部落的贵族都是迷信鬼神的,把祭祀天地祖宗看作最要紧的 事。商部落附近有一个部落叫葛,那儿的首领葛伯不按时祭祀。汤派人去责问葛 伯。葛伯回答说:“我们这儿穷,没有牲口作祭品。” 汤送了一批牛羊给葛伯作祭品。葛伯把牛羊杀掉吃了,又不祭祀。汤 又派人去责问,葛伯说:“我没有粮食,拿什么来祭呢” 汤又派人帮助葛伯耕田,还派一些老弱的人给耕作的人送酒送饭,不 料在半路上,葛伯把那些酒饭都抢走,还杀了一个送饭的小孩。
葛伯这样做,激起了大家的公愤。汤抓住这件事,就出兵把葛先消灭 了。接着,又连续攻取了附近几个部落。商汤的势力渐渐发展了,但是并没引起 昏庸的夏桀注意。商汤妻子带来的陪嫁奴隶中,有一个名时伊尹(音yǐn)。传说伊 尹开始到商汤家的时候,做个厨司,服侍商汤。后来,商汤渐渐发现伊尹跟一般 奴隶不一样,商汤和他交谈以后,才知道他是有心装扮作陪嫁奴隶来找汤的。伊 尹向汤谈了许多治国的道理,汤马上把伊尹提拔做他的助手。
商汤和伊尹商量讨伐夏桀的事。伊尹说:“现在夏桀还有力量,我们先不去朝贡,试探一下,看他怎么样。” 商汤按照伊尹的计策,停止了对夏桀的进贡。夏桀果然大怒,命令九 夷发兵攻打商汤。伊尹一看夷族还服从夏桀的指挥,赶快向夏桀请罪,恢复了进 贡。
过了一年,九夷中一些部落忍受不了夏朝的压榨勒索,逐渐叛离夏朝, 汤和伊尹才决定大举进攻。
自从夏启以来,同姓相传已经四百多年,要把夏王朝推翻,也不是一 件简单的事。汤和伊尹商量了一番,决定召集商军将士,由汤亲自向大家誓师。
汤说:“我不是敢进行叛乱,实在是夏桀作恶多端,上帝的意旨要我 消灭他,我不敢不听从天命啊!”他接着又宣布了赏罚的纪律。
商汤借上帝的意旨来动员将士,再加上将士恨不得夏桀早早灭亡,因 此,作战非常勇敢。夏、商两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北)打了一仗,夏桀的 军队被打败了。
最后,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巢县西南),汤追到那里,把桀流放在南 巢,一直到他死去。
这样,夏朝就被新建立的商朝代替了。历史上把商汤伐夏称为商汤革 命,因为古代统治阶级把改朝换代说成是天命的变革,所以称为“革命”。这和现 在所说的革命完全是两回事。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篇二:奴隶倒戈 周文王死了以后,他儿子姬发即位,就是周武王。周武王拜太公望为 师,并且要他的兄弟周公旦、召公奭(音shì)作他的助手,继续整顿内政,扩充兵 力,准备讨伐商纣。第二年,周武王把军队开到盟津(今河南孟津东北)地方,举 行一次检阅,有八百多个小国诸侯,不约而同地来到盟津会师。大家都向武王提 出,要他带领大家伐商。但是武王认为时机未到,检阅结束后又回到丰京。
这时候,纣的暴政越来越厉害了。商朝的贵族王子比干和箕子、微子 非常担心,苦苦地劝说他别这样胡闹下去。纣不但不听,反而发起火来,把比干 杀了,还惨无人道地叫人剖开比干的胸膛,把他的心掏出来,说要看看比干长的是什么心眼儿。箕子装作发疯,总算免了一死,被罚作奴隶,囚禁起来。微子看 见商朝已经没有希望,就离开别都朝歌出走了。
大约在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一年,武王听到探子的报告,知道纣已经到 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认为时机已经成熟,就发兵五万,请精通兵法的太公望做元 帅,渡过黄河东进。到了盟津,八百诸侯又重新会师在一起。周武王在盟津举行 一次誓师大会,宣布了纣残害人民的罪状,鼓励大家同心伐纣。
在武王进军的路上,一天,有两个老人挡住了大军去路,要见武王。
有人认出来,这两人本来是孤竹国(在今河北卢龙)国王的两个儿子,哥哥叫伯夷, 弟弟叫叔齐。孤竹国王钟爱叔齐,想把王位传给他,伯夷知道父王的心意,主动 离开孤竹:叔齐不愿接受哥哥让给他的王位,也躲了起来。在周文王在世的时候, 他们两人一起投奔周国,定居下来。这回听到武王伐纣,就赶来阻止。
周武王接见他们时,两人拉住武王的马缰绳说:“纣王是天子,你是 个臣子。臣子怎能讨伐天子,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啊。” 武王左右将士听了这些话,非常生气。有的把剑拔出来,想杀他们。
太公望知道这两人不过是两个书呆子,吩咐左右将士不要为难他们, 把他们拉开。哪知道这两个人想不开,后来,竟躲到首阳山(在今山西永济西南) 上,绝食自杀。
周武王的讨纣大军士气旺盛,一路上势如破竹,很快就打到离开朝歌 仅仅七十里的牧野(今河南淇县西南)。
纣听到这个消息,立刻拼凑了七十万人马,由他亲自率领,到牧野迎 战。他想,武王的兵力不过五万人,七十万人还打不过五万吗 可是,那七十万商军有一大半是临时武装起来的奴隶和从东夷抓来的 俘虏。他们平日受尽纣的压迫和虐待,早就对纣恨透了,谁也不想为纣卖命。在 牧野战场上,当周军勇猛进攻的时候,他们就掉转矛头,纷纷倒戈,大批奴隶配 合周军一起攻打商军。七十万商军,一下子就土崩瓦解。太公望指挥周军,趁势 追击,一直追到商都朝歌。
商纣逃回朝歌,眼看大势已去,当夜,就躲进鹿台,放了一把火,跳 到火堆里自杀了。周武王灭了商朝,把国都从丰搬到镐京(今陕西西安市西),建立了周 王朝。
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从周武王起,把自己的亲属和功臣分封各地, 建立诸侯国,像太公望被封在齐国;他的弟弟周公旦被封在鲁国,召公奭被封在 燕国。据说从武王到他的儿子成王,一共封了七十多个诸侯国。
商朝虽然灭亡了,但是它留下的贵族和奴隶主在社会上还有一部分势 力。为了安抚这些人,武王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殷侯,留在殷都,又派自己的 三个兄弟管叔、蔡叔和霍叔去帮助武庚。名义上是帮助,实际上是监视,所以叫 做“三监”。
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典故篇三:流亡公子重耳 公子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晋献公年老的时候,宠爱一个妃子骊姬, 想把骊姬生的小儿子奚齐立为太子,把原来的太子申生杀了。太子一死,献公另 外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都感到危险,逃到别的诸侯国去避难了。
晋献公死后,晋国发生了内乱。后来夷吾回国夺取了君位,也想除掉 重耳,重耳不得不到处逃难。重耳在晋国算是一个有声望的公子。因此一批有才 能的大臣都愿意跟着他。
重耳先在狄国住了十二年,因为发现有人行刺他,又逃到卫国。卫国 看他是个倒运的公子,不肯接待他。他们一路走去。走到五鹿(今河南濮阳东南) 地方,实在饿得厉害,正瞧见几个庄稼人在田边吃饭。重耳他们看得更加口馋, 就叫人向他们讨点吃的。
庄稼人懒得理他们,其中有一个人跟他们开个玩笑,拿起一块泥巴给 他们。重耳冒了火,他手下的人也想动手揍人了。随从的有个叫狐偃的连忙拦住, 接过泥巴,安慰重耳说:“泥巴就是土地,百姓给我们送土地来啦,这不是一个 好兆头吗” 重耳也只好趁此下了台阶,苦笑着向前走去。
重耳一班人流亡来到齐国。那时齐桓公还在,待他挺客气,送给重耳 不少车马和房子,还把本族一个姑娘嫁给重耳。重耳觉得留在齐国挺不错,可是跟随的人都想回晋国。
随从们背着重耳,聚集在桑树林里商量回国的事。没想到桑树林里有 一个女奴在采桑叶,把他们的话偷听了去,告诉重耳的妻子姜氏。姜氏对重耳说:
“听说你们要想回晋国去,这很好哇!” 重耳赶快辩白,说:“没有那回事。” 姜氏一再劝他回国,说:“您在这儿贪图享乐,是没有出息的。”可重 耳总是不愿意走。当天晚上,姜氏和重耳的随从们商量好,把重耳灌醉了,放在 车里,送出齐国,等重耳醒来,已离开齐国很远了。
以后,重耳又到了宋国。宋襄公正在害病,他手下的臣子对狐偃说:
“宋襄公是非常器重公子的。但是我们实在没有力量发兵送他回去。” 狐偃说:“这我们全明白,我们就不再打扰你们了。” 离开宋国,又到了楚国。楚成王把重耳当做贵宾,还用招待诸侯的礼 节招待他。楚成王对待重耳好,重耳也对成王十分尊敬。两个人就这样交上了朋 友。
有一次,楚成王在宴请重耳的时候,开玩笑地说:“公子要是回到晋 国,将来怎样报答我呢” 重耳说:“金银财宝贵国有的是,叫我拿什么东西来报答大王的恩德 呢” 楚成王笑着说:“这么说,难道就不报答了吗” 重耳说:“要是托大王的福,我能够回到晋国,我愿意跟贵国交好, 让两国的百姓过太平的日子。万一两国发生战争,在两军相遇的时候,我一定退 避三舍。”(古时候行军,每三十里叫做一“舍”。“退避三舍”就是自动撤退九十里 的意思。) 楚成王听了并不在意,却惹恼了旁边的楚国大将成得臣。等宴会结束, 重耳离开后,成得臣对楚成王说:“重耳说话没有分寸,将来准是个忘恩负义的 家伙。还不如趁早杀了他,免得以后吃他的亏。”楚成王不同意成得臣的意见,正好秦穆公派人来接重耳,就把重耳送 到秦国(都城雍,在今陕西凤翔东南)去了。
原来秦穆公曾经帮助重耳的异母兄弟夷吾当了晋国国君。没想到夷吾 做了晋国国君以后,反倒跟秦国作对,还发生了战争。夷吾一死,他儿子又同秦 国不和。秦穆公才决定帮助重耳回国。
公元前636年,秦国护送重耳的大军过了黄河,流亡了十九年的重耳 回国即位。这就是晋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