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基础教育核心
古筝基础教育核心 一、古筝基础教育现状概览 近年来,古筝的教育和演绎状态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以北京、上海、西安等地为首的作曲家、演奏家、教育家们, 在保留、传承古筝传统音乐教育与表演特色的基础上,古筝 作品的理论研究、创作、演奏技艺创新、表演人才培养等方 面都呈现出了一派繁荣景象,因此,规范严谨的基础教育, 初学者在基础阶段应该持有的治学态度,更显得惹人注目。
全面了解古筝的表现能力,极早认识其具有的特殊技巧和学 习方法,对学习的正确思路定位有着重要的意义。古筝不仅 有许多与其他弹拨乐器相似的弹奏技巧,还有一些类似刮奏 和单、双手琶音演奏等具有独特表现效果的演奏技巧,加上 左手本来就特殊的揉、按、颤、滑等演奏技法,使古筝这件 古老的乐器不断显示出许多令人神往的特效。近些年,随着 在一些作品中左右手技巧在古筝作品中的频繁合理应用,使 古筝这件乐器在音乐表现方面,更显弹拨乐器的清澈颗粒感 和表现旋律的悠长、流动之独特魅力。也正是因为古筝乐器 的这些突出特点,使其在与别的乐器合作中显示了突出的作 用。这些年除了独奏,我们在舞台上也常能看到重奏、齐奏 与合奏的阵容,在发挥音乐教育功能方面比其他乐器更具魅 力。这也是古筝乐器本身所具备的表演特质所决定的。因此, 学习者不论在哪一表演类型的组合中,都能在心灵的传递中 得到最为直接的体验。近几十年来,随着古筝制造技术的不断提升,古筝优美独特的发音与典雅的外形吸引了越来越多 的初学者。据一些资料显示,在全国各大、中、小城市和地 区,所有学习民族乐器的人中,选学古筝的人数比例远高于 其他乐器,仅上海民族乐器一厂生产的“敦煌”古筝,年销 售量就达六万余台。青睐古筝、学习古筝演奏的队伍源源, 着实可见一斑。
二、基本功―――古筝基础 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前提 古筝是弹拨乐器的一种, 所以,从开始学习的一刻起,练就弹拨乐器所必须的颗粒性 演奏技巧和具有线性概念的表达意识就成为此期间培养的 关键技术要求。学生在此阶段,反复练习右手大指、食指、 中指击弦的准确和规定性技巧,是尽快提升古筝整体演奏技 巧的第一个重要环节。从表现效果来看,突出的是每个弹奏 点的成就,但线性的意识,即弹奏每个音所使用的力度、音 色概念,以及力度、音色的线性表达与设计意识和能力、乐 句的呼吸和动作的启示性表演形态,往往成为有经验老师密 切关注的要点之一。实时、适当地追求这种练习意识的养成 与效果,也成为许多教师帮助学生克服此期间因为基础练习 而产生枯燥乏味情绪的一个可靠抓手。除此之外,值得重点 指出的是,这一段的基本功锤炼绝对不能缺少对每个音音色、 音质的细微洞察力培养。而获得这种能力的前提,是完整的 听觉意识及敏锐度的培养。固然,弹奏是手指的活动过程, 而获得音质音色变化表现能力的是听觉的境界、概念和意识。没有对一种音色的准确概念和理解,弹奏必定限于盲目状态 中。所以,在整个技训的过程中,首先注重听觉水平的发挥 是非常重要的要求之一。
三、表现力―――古筝基础 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步骤 每一个技巧的掌握和技 巧水平的发挥,都与乐曲本身的表现力密切相关,也就是说, 在演奏的全部过程中,要对每一种技巧表现的出发点和所要 达到的效果养成提前构思和及时设计的思维意识与习惯。养 成这种习惯和意识的基本关注点是:1感受节拍律动每个人 从会走路时就有了相应的节奏感。无论慢走、快走或者跑步, 都在非常自然的速率中,在急与缓的关系中发生着节奏意识 的变化与调整。而演奏者在学习演奏的过程中,是否自然应 用这种天天感受着的律动,接受弹奏与呼吸的协调性锻炼, 是否在充分理解每一个技巧的基本动力来源基础之上来发 挥和表现,是非常值得初学者给予关注的问题。许多初学者, 往往注重简单的模仿,很少从乐句划分和内心的节奏、呼吸 (即句式感)等感受中,养成理解―掌握―表达的习惯。所 以,在汇课等简单的演奏过程中,常常出现节拍意识无法准 确、连贯、流畅表达等状态,甚至时常出现节奏不稳等酷似 紧张的状态。乍看起来,这些不足,似乎是初学者都不可避 免的,其实,致力于严格、严谨培养和进行内心拍感意识及 其引导下的呼吸、句式感的领略过程,是教师为学生非常自 然地奠定扎实基本功的一个重要关注点。所以,及时理清节拍、节奏与乐句的关联性是非常重要的。2启动内部听觉在 一年一度的招生过程中,各地区的考级和各类古筝比赛中, 常能看到大量的考生和选手存在着音准偏差问题,简单分析 一些现象,不难发现,除了琴本身的自然音阶没有调式音准 的概念外,大量的音准问题主要出现在左手的揉、按、颤、 滑的演奏表达中,这种现象启示我们,从开始学琴的瞬间起, 音高的标准概念培养就存在着缺失的内容,即:在基础教学 的初级阶段不关注核心素质―――音准意识的培养问题当 然也有人在演奏时因技术技巧上有难度,心理压力过大,造 成演奏状态的不够稳定,忽略了对音高的细微掌控,但更多 的是在学习古筝演奏的过程中,没有系统地认知古筝的五声 音阶,即宫、商、角、徵、羽(do、re、mi、sol、 la)所具有的中国传统调式音律特点所致,对音高及其部 分旋律的判断既缺乏有意识的感性积累也没有理性的归纳, 即自然的调式感,决定音高关系的感知能力没有被充分关注。
音乐人都知道,离开调式感不可能有音乐听觉表象,而音乐 音高感觉,不可能离开调式感,离开音高运动的情绪体验而 产生[2],而这种系统的判断力和理性的归纳能力,需要 的就是要及早建立内部听觉意识[3],即建立对音高、节 拍、节奏、调式、调性以及和声等要素的系统听觉感念。其 中当然包括了对音色、力度、节奏、调式感等等要素的内心 音乐听觉能力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的音高及其节奏、和声 等概念,也就自然成为表演技能所需的内在听觉能力延伸。3提升技巧能力滑音、按音、揉弦、颤音是古筝演奏中韵味 的主要表现手法,左手滑、按、揉、颤音动作幅度的快慢、 大小变化中,会形成不同的韵味特点,无论上滑音、下滑音, 还是回滑音或按音,一般情况下,它们的音高都是以相邻音 的音高为依据的,比如以古筝D调音阶为例,在do上标注 了上滑音记号,那么右手弹do后,左手在弦柱左边的do 弦上按压,将do升高到re。同样,如果mi上标注了上 滑音记号,那么右手弹mi,左手在弦柱左边按压,将mi 升高到sol。相反,下滑音是左手在弦柱左边先按音,待 右手弹奏后再还原。音高控制的节奏要准确,若使音乐风格 到位,必须注意滑音、按音的用力方向、运力方法和节奏感。
由于每个音区琴弦的张力不同,控制调整左手压力的大小方 可保持高音的稳定性也不同。因此,音准是初学古筝者不可 忽视的重要环节。古筝常规下是用五声音阶定弦的乐器,在 演奏七声调式的乐曲时,fa、si二音是由左手在弦柱左 边分别按压mi、la两弦,使琴弦的张力增大,原音升高 而取得,初学者需要在了解古筝音阶、弦距,即音程关系的 基础上,认真提升对特别音高获得的听觉能力而所必须的音 高意识和弹奏方法要在自然和轻松的氛围中找到最佳的状 态。其中核心还是首先建立内在的听觉意识。另外,古筝一 弦一柱,每根弦都能充分地表现韵味美,通过右手张弛有度 的弹奏,配上左手在弦柱左边的揉、按、颤、滑技巧,使古 筝演奏具有声韵结合、音色变化无穷的特点,其韵律多变、情趣激扬的内在表现力,非常值得时时去把握与领略。这也 是古筝学习的最要紧处。
四、完整性―――古筝基础教育 五、独创性―――古筝基础 教育核心素质培养的圭臬 1表演意识的培养与训 练实践证明,凡是经过规范严谨训练的学生,都具有扎实的 基本功,在完成大部分曲目的能力方面,都会有比较突出的 表现。从整体的培养历程看,培养表演专业人才,特别需要 从学习这个专业的起步阶段,就尽可能地创造一些使学生的 每一次演奏都能完整的机会和条件,要使学生养成基于完整 和有表现意识的表演时一种必须的状态和习惯。所以在笔者 设计的每学期期中、期末和专业习奏音乐会的实践环节中, 无论独奏、重奏或合奏,以及多种场合、多种形式的艺术表 现,学生的演奏状态、舞台表现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并日趋 自然、成熟、出彩。事实证明,这种模式突出的特点,是把 学生的普通学习过程推向一种表演的境地,有及时展示和推 广教学成就的意义。近年来,在各类古筝比赛中,笔者的学 生屡屡获奖,都得益于这种实践的理念。所以,不失时机创 造表演的机会是必须坚持的一个原则。2文化内涵的凝练与 挖掘一首作品,只要是在教学和舞台中经常使用的,其技巧 性和思想性都是被大家认可和接受的。一般的学习表演者, 除了在技术层面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外,都需要对作品文化内 涵和思想性有所关注。但结合曲目对其深刻的内涵,进一步给予深层挖掘者,在目前的学生中数量有限,这不能不说是 一种重大的缺失。正常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在结合学习技巧 的同时,不断练就和提升学生对音乐作品所涉及的文化内涵 认知度及其解析能力。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任务与要求。为 此,创造一切机会,包括及时组织观摩、欣赏各种类型的与 古筝专业相关的专业讲座或音乐会,及时结合视频、音响, 了解我国古筝教学、古筝演奏一线的专业学术信息,吸收更 好、更优秀的作品和更新更科学的演奏方法,达到与时俱进 地学、演与学、研结合,开阔眼界,一定是全面提升古筝演 奏与教学水平所必须坚持的原则。综上所述,学习古筝表演 的过程,首先是一个认真领略和逐步掌握其基础教育核心要 素的过程。学生的表演能力要想取得稳步的提升,其在学习 的每个环节中,是否及时认识与全面理解该专业学习的基础 核心要素内容、方法、目标、标准是关键。而教师在此过程 中,有清晰的认识和不折不扣的要求,更是学生成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