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
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 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和学前教育中的儿童的主体 性日益消解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学前教育领域的一大悖论。这一悖论引发了我们 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深刻的反思,并基于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来思考学前教学 的有效应对策略。一、早期儿童研究:彰显学前教育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意义 19世纪中叶,福禄贝尔就倡导在家庭之外为幼儿提供社区教育。而国 际学前教育界在1961年才通过有关学前教育的第53号建议书,肯定有必要从幼儿 起,就给儿童提供一种有利于他精神、道德、智力和体力健全发展的教育”,并 提出‘当孩子长到4岁时,父母自身再也不能独自满足幼儿的全部教育需求”。[2] 这意味着学前教育应在儿童尤其是4岁后的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发挥主要作用, 当然同时并不否认家庭依然是有利儿童发展的适宜环境。
重视学前教育的科学依据主要是来自于对早期儿童的研究。其中,又 以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最具影响力。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致力于解释个人 是如何感觉、思考、理解和学习的,明确提出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即 知识获得是儿童身心两方面积极参与环境之中并对这种环境采取行动的自主活 动过程。皮亚杰理论的教育启示在于,儿童在其智力发展过程中扮演着积极主动 的角色,教育要遵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规律性,只有适合儿童特定发展水平的 教育才能使儿童获得发展。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观念从皮亚杰理论获得了心 理学上的支持。这种观念认定儿童的教育应着眼于儿童自身的活动,顺应儿童自 然发展的游戏活动才是儿童学习的根本途径。
维果茨基则对皮亚杰形成了有力的挑战,他提出心理发展的‘文化历 史理论”,指出在心理发展特别是智力发展上,作为传递社会文化经验的教学起 着主导作用。因此,他反对皮亚杰把发展看作是纯粹建立在成熟机能上的儿童的 内部心理过程,他认为教学应走在心理机能形成的前面,即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 才是好的教学,这意味着采用适当的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维果茨基 理论的教育启示在于,他人在儿童智力发展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儿童通过 与更有能力的人一父母、教师及同伴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形成知识、态度和思想。
提倡社会本位的教育观念可以从维果茨基的上述思想中找到心理学依据。这种观 念认为,既然教学是发展的决定性动力,教学就应向儿童传递他们所处的文化中 对他们最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教学要主动地去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发展。其实,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理论有着各自鲜明的特色,同时又有相互 补充的效用。我们应认识到,学前教育既要在顺应儿童自由成长的基础上来满足 儿童发展的需要,又要有效地将儿童的发展纳入符合社会需要的轨道上来,要通 过让儿童适应社会文化发展的需要来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我国不少学前教育在价值追求上的实然状态:知识本位和“学习 取向” 经历了从注重养护为主的学前家庭教育到养护与教育并重的学前公 共教育的转变,学前教育注重给儿童提供一种有利于其精神、道德、智力和体力 健全发展的教育”。同时对于这样的教育也需注意:在学前阶段,重要的是,智 力教育应以培养对当前环境的观察和口头表达为基础。尽管必须排除这种教育中 的正规指导,但可能的话,从5岁起,只要儿童显示出充分的成熟和兴趣,可以 把将在学校中学习的技能用图解形式或用组织具体情境的形式介绍给儿童”。w 可见,尽管学习是学前教育的任务之一,但应尽量避免正规化的教育指导,而应 通过‘图解”的直观形式或情境化”的活动形式来进行。学习目的并不在于掌握多 少具体知识,而在于培养观察、口头表达等感觉经验,最终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 成长。
然而,当前不少幼儿园教育在打着‘早期经验重要”的旗号下,在家长 望子成龙”的急切要求下,在商业大潮的经济利益驱动中,猫准阅读、识字、外 语、算术等各门科学技艺,以儿童能背多少首诗、能识多少字、能说多少英语单 词、能进行多少算术运算等作为衡量儿童成长的标准。显然,这种学前教育被窄 化为了学前学习”,其重心不是集中在儿童自由活泼的成长与发展上,而是集中 在成人意欲向儿童灌输的种种知识”技能”和本领”上。可见,知识本位和学习取 向”成了我国当前许多幼儿园教育在价值追求上的明显表现,知识学习和智力发 展成为它们追求的主要目的,忽视了儿童的情感、心理健康、社会性发展等需要, 尤其是压抑了儿童天性的舒展,成为一种与儿童的天性作对”的教育,在教育实 践中集中表现为幼儿园小学化”过早教育”过度教育”等倾向。
东北师范大学儿童研究中心在2006年曾作过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倾 向”的调查,总结出此倾向的四大表现:教学形式上,以课堂教学取代游戏作为 主要手段;教育内容上,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和难度;在每日生活上,用小学制度 来管理幼儿行为;幼儿园课程超载,早期专业特长过度开发。这种倾向曾受到许 多教育家的反对。夸美纽斯在母育学校》一书中谈到:儿童在五六岁以前,脑还是不凝固的,所以‘对于这种年龄的儿童,使其在游戏中自然地、不自觉地来感 知事物,也就很够了”。赫尔巴特直接提出警告,说:‘应当警告:不要进行过度 的教育。要避免运用一切不必要的强制,这样的强制可能使儿童无所适从,可能 抑制他们的情绪,毁灭他们的乐趣;同时这还可能毁灭他们今后对童年的美好回 忆,乃至对教育者真诚的谢意”。
三、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保存儿童天性、丰富儿童个性的发展取向 儿童的成长与发展是一种社会与文化过程,它不会在远离其他儿童、 成人以及生活环境的情况下发生,而是在其自身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的。
儿童自身不仅具有主动学习与发展的能力,而且也有接受他人指导的受教育能力。
因此,学前教育不仅要充分尊重儿童发展的自主性、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 律,同时也有必要进行适当的教学指导,为儿童创造最好的成长与发展机会,促 进儿童个性的初步形成及其社会性的发展。今天,大多数学者都同意把人的早期 发展看作是人的天性和养育之间相互关联的复杂共舞过程。正是由于学前期儿童 发展的这种复杂性,使我们在人为地养育方面尤其要格外小心。人为加速学前儿 童的发展存在诸多风险和困难。事实证明,这种风险很容易转化为对儿童的损害。
泯灭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又何来个性与主体性的发展呢与其冒险对学前儿童期 这块如同未开垦的处女地进行过早的发展施肥,不如保持其‘自然的肥力”,即生 长的潜力。过度施肥,反而会抑制其自然生长的潜力。
我们对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可作如下的表述:学前教育应着力关注幼 童发展的独特需要和兴趣,以尊重儿童自由活泼的天性为主旨,并加以适宜的引 导和规劝,从而完善其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不难看出,这一表述更多地倾向于儿 童的立场,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价值选择,以尊重幼儿天性、发展幼儿个性为主 要价值取向。对于当前的中国学前教育,偏倾于儿童的立场、侧重于儿童身心的 健康发展、儿童天性舒展的价值诉求不仅是急现实之需,而且也是满足儿童个性 和社会性发展的必经之途。
四、教学应对:基于学前教育的应然价值诉求 学前教育的价值诉求还只是一种理论追问,要将之转换为行动,则需 要有与之呼应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达成一定教学目标而制定的开展教学活 动的计策和谋略。在特定教学活动中,选择和利用恰当的教学策略是进行有效教 学的重要途径。”[7]在侧重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天性的自由舒展的价值诉求 下,学前教学目标应着眼于儿童整体人格的养成,注意激发和丰富儿童的感觉经验和生活体验,凸显对儿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释放和提升,顺势利导儿童成为保 存自由天性、具有丰富个性和初步社会性的主体性存在。为此,需要以下学前教 学应对策略:
(一)整合化策略 杜威曾经说过:粑事物归了类,并不是儿童经验的事情。事物不是分 门别类地呈现出来的。感情上的联系和活动的连接,把儿童亲身的各种经验综合 在一起。”因此,整合化教学策略符合学前儿童通常以整体、形象的方式认识事 物从而获取完整经验的特征。
首先,教学应作为整体渗透在儿童的一日生活中。幼儿的一日生活体 现为多种多样的活动,大致包括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劳动及日常生活活 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都具有各自特殊的教学价值。因此,学前教学应关 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注意各类活动中的有机联系,发挥活动之间的互 补作用,以整合力量来促进儿童的多方面发展。整合化策略突破了传统教学观将 教学仅仅视为以上课为基本组织形式的课堂教学,而把游戏活动、劳动及生活活 动与教学看作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就是说,学前教学应由游戏、劳动、日常生 活和课堂教学等多种活动构成,教学作为整体渗透在儿童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 中。
其次,教学内容的整合化。一方面是就内容本身的整合而言,即注意 加强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从儿童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中选取儿童感兴趣的主 题,以此为中心融合各学科内容,在各种知识间形成有机的联系。另一方面,教 学内容整合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儿童个性与社会性、情感与认知的整体性发展, 突出整合化内容策略在培养情感与认知均衡的健全人格方面的价值。尤其是针对 当前学前教学中的智育第一的偏向,整合化策略更多立足于儿童的需要和个性的 发展,同时有机融入一定的学科知识和当代社会对儿童的需求,体现侧重儿童身 心健康发展、儿童天性自由舒展的、着眼于儿童整体人格养成的价值诉求。
(二)扎根幼儿生活世界的教学策略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蕴涵丰富的人的意义的本源性世界,是科学 的根基与源泉。在生活世界中,人才能获得完全的内在的自由。幼儿的生活世界 同样是满含着儿童意义和价值的源初世界,是幼儿认识素材的主要来源,也是幼 儿可以自由想像、探索、创造的生存环境。然而,现实的许多学前教学却总是以成人的标准来判断儿童的发展,以成人的生活特性和需要来取代儿童的独特生活, 儿童成为受成人控制而缺乏内在自由的存在。对此,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就 像生活在凄苦的牢里的一个灵魂。他们希望见到光明,渴望在阳光下诞生,缓慢 而又结实地茁壮成长。然而在现实中,却始终有一个力大无比的巨人站在边上, 等待着猛扑过去,把他们压垮。这个力大无比的巨人就是成人,他们总是按照成 人的理想去创设他们认为最为科学合理的课程教学来控制儿童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