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专业_分析体育硕士专业教育的近况与发展前景

分析体育硕士专业教育的近况与发展前景

分析体育硕士专业教育的近况与发展前景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査与分析 (一)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定位与教育目标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指体育领域内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旨在培 养能够较好地掌握体育专业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具有扎实的体育人文社会 学和运动人体科学及体育教学与训练相关领域的理论基础,熟悉体育领域重大实 际问题的产生原因、表现形式和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 解决体育运动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胜任体育领域特定职业的实际工作,具有一 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的体育领域内的高层次、应用型的体育专门人才。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国际 化进程提速背景下产生的。

目前各培养单位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趋于一致,都是以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体育人才”作为体育院校专业型学位人才培养的宏观目标, 各院校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具体的培养方案制定。突出问题是没有结合自己单位 的资源,形成自己的特色,且缺乏规范的实施细则,这表明当前我国体育人才培 养对社会所需求的人才类型和素质要求把握不准,定位比较模糊。访谈发现,全 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普遍认为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活动之间不 一致,没有感觉到与学术型同学有什么大的区别,只是课程安排的时间比较紧, 一年就结束了所有的课程。培养目标比较笼统,实际操作也沿用了学术型的培养 模式。

(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 教育模式是在一定目标与理论指导下,为提高教育质量而制定的具有相对 稳定的诸要素,以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的特定结构的运作程序或实践模型。本文 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各要素分别进行综合分析,力图发现当前 教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策略。

1.培养理念。研究发现对于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理念,绝大多 数教师及学生能够知道是应用型或偏重于实践的,但大部分也只是知道与学术型 学位是有区别的,教学活动中缺少一些具体的具有指导作用的理念支撑。在该理念中应该特别突出对教育操作活动的重视,体现专业学位特色,并鼓励各培养单 位及教师对教育活动作出调整甚至是变革。

2.培养目标。调査发现只有极少数的高校对培养目标划分比较细,分别针 对各个方向制定了不同的培养目标。社会指导领域培养的是具有较高水平的社会 体育管理与指导者;
体育教学领域要求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体育教学骨干教师;

运动训练领域则是培养具有一定教育、科研、管理、训练能力的骨干教练员。具 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
具有独立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能够独立承担某一领域实际工作的能力;
能够运用一门外语在本专业 进行专业技术交流,这是大多数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育目标,缺少具有学 校特色的、各专业之间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目标。

3.培养过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修业年限大部分为两年,第 一年课程学习,第二年则是教学实践及论文的撰写工作。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 育学院等学制为两到三年,福建师范大学则规定一般为两年。修业年限上较学术 型学位普遍要短一年左右,这也是一些学生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原因之一。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领域核心课、选修课、实 践教学,形成了以学科专业知识与公共基础知识为中心,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课 程设置思想。专业课程所占比重较大,同时各校也相当重视实践教学训练的过程, 注重体育职业实际工作所需专业知识的掌握,及专业技能与实际操作能力的提高, 凸显了专业型研究生社会实践和应用能力的培养。高校在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 生教育课程设置方面具有较大的一致性。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课程设置要把握好 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技术技能、综合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基础理论 知识与专业知识的统一,又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突出知识的实用性、实践 性,逐渐形成理论课与实践课紧密互动的课程体系,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 衔接。

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论文选题和形式上延续了学术型研究 生的方式。很少涉及到大型体育赛事策划、典型案列分析、专题研究报告等。灵 活性较小,内容形式及撰写格式较为固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全日制体育硕士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

4.质量评价。研究生质量评价一般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我国对研究 生培养质量的评价采取以内部评价为主的方式,B卩研究生培养单位自己对培养 的研究生进行的质量评价,一般包括课程考核和(三)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运行管理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自设置以来发展迅速,当前大多数高校将学术型 学位与专业型学位并重发展,更加重视专业学位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

我国高等学校内部自上而下设立了各种职能部门,具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一定的 上下级关系,但是高校研究生教育组织不同于政府组织,科层制特点表现不十分 明显。高校研究生教育为方便管理往往统一步骤,统一标准,忽视个体意志和主 观能动性。这使得导师和学生在科学研究上的自主权受到很大限制,不能保证学 术的自由创新,专业特色得不到有效发挥。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建设滞后于管 理,在实际教学管理中,学生申诉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往往与学生违纪处理委员会 的构成人员存在交叉现象,使学生的权益得不到保障。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教育运行管理应当区别于学术型学位的管理模式,在制定管理方案及实施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科学性和适应性。

(四)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绩效评价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绩效评价领域理论研究时间较短,评价理论 不够完善,操作中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对绩效评价实践的指导性不强。绩效评价 机制不健全,在评价指标、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评价指标单一 化,不同方向评价存在不可比性;
评价指标的制定缺乏调研;
评价指标体系缺乏 可操作性。评价工作重结果、轻过程,过于重视形式而降低了评价的实际作用。

评价重数量、轻质量,工作量的计算方法不合理;
评价手段陈旧,重奖惩、忽视 以人为本;
评价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
评价结果缺乏真实性与有用性;

评价结果相对封闭,得不到有效反馈。这一切均导致绩效评价的质量不高,不能 有效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与价值。

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 (一)明确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在研究生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培养体育领域特定职业的高层次、应用型、 专门人才为目标的。在实践应用性方面的地位应明显高于学术学位。对于体育硕 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定位上,首先要明确它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及高校对于专业学位和学术学位同等重视。随着社会发展,我国专业学位的 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学术学位,未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要远远超过学术学位。社会对于专业学位应给予足够的理解,充分认识到专业学位只是和学 本型学位类型不同,所培养的研究生并没有高低优劣之分。

(二)树立“实践第一”的人才培养理念 专业学位就是为满足社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要而设置的。实践应用 性可以说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最突出的特征。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人才 要能满足特定职业对人各方面职业素养的需求、各方面的职业素养只有在实践中 才能得到快速有效的提高。国家应给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适当的政策支持,学 校和社会则应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

(三)注重教育创新发展专业特色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起步较晚,当前教育内容、模式、形式、 方法等仍处于探索阶段。社会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发展,要求高校为满足专业 学位发展的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重视教育创新。各髙校应总结经验,加强 交流,借鉴国内外髙校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的有益经验,开拓创新,培养适合当前 社会需要、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另外,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应结合自身资源优势及特色,在顺利完成研究生培养任务的同时突出高校的专业 特色。

(四)优化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环境条件及评价机制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教育环境和条件的作用, 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提供更好的环境及条件,使各高校能够尽自己所能提髙其培养 学生的质量。应加强学习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教育活动形式,形成 教育合力;
加大投资力度改善教学条件;
完善长效机制,巩固活动效果。还要从 理论层面丰富绩效评价研究,除了对评价方法、思想的创新外,着重改变评价制 度缺乏、评价定位模糊,目标不明确、教师对评价存在逆反心理、评价周期不合 理等问题,为改善绩效评价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木帮助。

作者:周君华(硕士,鲁东大学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山东烟台 264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