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习题的有效教学,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推进习题的有效教学 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推进习题的有效教学 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 高中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用谈“物理”色变来形容 他们对学习物理的感受一点也不为过.学生普遍反映:物理 课一听就懂,但物理题一做就错,他们感到很困惑.针对学 生反映的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罪魁祸首是思 维定势的负迁移作用.那么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是什么呢? 简单地说,思维定势就是惯性思维,学生习惯用自己熟 悉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当学生在解决物理问题时,不善 于找出规律、公式之间的横纵联系,只会就题论题;
不注意 新旧问题间的差异,只会盲目地照搬旧经验,这样就会形成 思维定势.学习中思维定势会造成思维方式的僵化,不利于 思维的发散,缺乏创造性.同样思维定势在建立概念和规律 时[HJ1.1mm],因未真正掌握其内涵和外延,便会造成“定 势错觉”,极易错误地迁移到应用中去.要打破思维定势的 束缚,笔者认为一定要积极推进习题的有效教学,即引导学 生把每个问题当作一个全新的问题来思考;
每得出一个结论 都能从题目中找出对应的已知条件;
每写一个公式都有对应 的结论来支撑;
不再就题论题,生搬硬套.笔者通过一道例 题,讲解如何进行习题的有效教学,从而打破思维定势的束 缚. 例 如图1所示,在方向水平的匀强电场中,一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的一端连着一个质量为m的带电小球,另一端固 定于O点,把小球拉起直至细线与场强平行,然后无初速度 释放,已知小球摆至最低点的另一侧,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 夹角为θ,求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细线对小球的拉力. 解题时,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已知小球摆到最低点的 另一侧,线与竖直方向的最大夹角为θ”,得出小球在位置 C时的速度为零,在这个条件基础上想当然地得出另一个结 论:小球在C点的加速度也为零.但是速度为零时,就可以得 出加速度也为零吗?这是学生常犯的一种思维定势:虽然速 度和加速度仅一字之差,就认为速度和加速度之间一定一一 对应,完全混淆了速度和加速度这两个相关的概念.根据牛 顿第二定律,加速度由合外力决定,而与速度无关.速度为 零时,加速度可以为零,也可以不为零.例题中的小球在位 置C时的速度为零,加速度却不为零.怎么消除思维定势的负 面影响呢?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清晰的概念,可以多采用辨析与比 较一些相似或相关的概念的方法,从比较中获知不同,从辨 析中获得真知. 第二,有意识地预设,创建“思维冲突”,让学生的思 维在冲突中由幼稚走向成熟,由浅薄走向深刻.为了解决例题中的小球在位置C时的加速度不为零的问题,可以预设以 下两种思维冲突.预设1:若假设小球在C点的加速度为零, 请问小球在C点时[HJ1mm]受力分析情况.小球此时受力平衡, 受到重力,水平向左的电场力,和拉力.再请思考小球受到 的每个力的做功情况,重力、电场力都做正功,拉力不做功. 最后请根据动能定理WG+W电=ΔEk,小球在C点的速度还会为 零吗?显然最后的结果与题给的小球在位置C时的速度为零 相互矛盾.预设2:假设小球在C点的加速度为零,则小球在 运动过程中受到水平向左的电场力.请问小球在A点时的受 力情况,如图2中的粗实线所示,受到重力和电场力的作用. 再请分析小球从A点静止释放后,做的还是圆周运动吗?根 据小球初速度为零,小球的合外力斜向左下方(如图2中的 粗虚线所示),结合初速度和受力情况,可以分析出小球从 A点释放后将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与题给的小球做圆周运 动相互矛盾.在上述两种预设中,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小球在 在电场中运动时受到的电场力必须是水平向右,这样才能满 足做圆周运动的条件和到达C点时速度为零的条件,所以小 球在C点时的加速度不为零.在结论与假设发生矛盾时,在矛 盾分歧中,学生体验了先分析力,再分析功,最后分析能和 能的变化的过程.在思维的冲突中,学生知道了电场力方向 的不同,小球的运动轨迹就会完全不同:当电场力水平向右 时,做圆周运动,当电场力水平向左时,却先做匀加速直线 运动,直到绳子拉紧为止.这样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发散他们的思维,以后遇到绳子一端固定,另一端连上小球, 然后从一定高度释放的情况时,不会再认为小球一定做圆周 运动.应该先去分析物体的初速度和受力情况,才会确定物 体的运动情况. 第三,加强锻炼学生说题的能力,提高将题中的表述和 图中的描述转化为物理条件. 通过概念辨析,创设“思维冲突”,让学生说题三种方 法积极推进习题的有效教学,从而有效地来消除思维定势的 影响.高中物理教学中远不止于本文提到的两种思维定势现 象,怎样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将物理教学进行下去是教师 和学生需要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反思,是 能够较好地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