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以应用技术大学经济学教学为例
基于问题教学法教学改革实践以应用技术大学经济学教学 为例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地提升,市场经济改革不断 地深入,保持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扎实经济 基础知识的现代应用型人才。2014 年,教育部启动了关于 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技术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的改革试点。随之,广东白云学院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根据国家 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教育部等六部委关于印发《现代 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的通知精神,确立 了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
经济学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是经管类专业 学生进入专业学习的第一门理论与经济生活相联系的课程。
它主要研究单个的消费者、企业和政府面临多用途的稀缺资 源如何做出最优决策,研究市场经济运行的规律。经济学基 础概念多、图表多、相互之间的逻辑性强,在培养学生建立 经济学概念、理论解决实际经济问题方面,具有重要的启蒙 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推进,广东白云学院应用技 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现存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模式在 培养卓越的应用型人才还存在很大差距。在此背景下,探索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既具有一定的理 论价值,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问题 1 主要采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在以传统讲授为主的教学理念下,教师更注重对专业术 语知识点的讲授,课堂教学重心在于灌输教材内容,完成教 学任务,平时很少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2 极大部分学生处于零学习状态,以被动式学习为主 在班级随访的过程中,极大部分学生没有翻阅教材,没 思考自己在这门课的学习中想收获什么,没有明确的自我学 习目标,仅带着教材进课堂,学习目标是教师教什么就学什 么。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以记忆与被动式学习为主,缺乏分 析讨论、探索发现、思考创造等主动式的学习训练环节。
基于解决上述现状与问题,笔者旨在探索一种以问题为 载体的教学互动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 目标,通过设计各种与经济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经济问题, 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探 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打好经管类专业 学生的学科基础。
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学改革实践 经济学包括微观部分和宏观部分,在教学实践环节,主 要以微观部分的教学内容为例。
2015~2016 连续两年,分别在广东白云学院会计学专 业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互联网金融专业4 个班的32 学时和 54学时的微观经济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改革试点。基于学生 的学情分析,教学改革主要采取问答式问题教学模式。教学 整体思路是:首先,在课程开始阶段,介绍教学改革的目的,以及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流程与基本要求;
其次,学生 自行分成以4~6 人为一组的学习小组,选定一个小组长或 小组成员轮流担任小组长;
再次,教师在课前一周把课堂拟 解决的问题发给学生,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资料、了解知 识点、制定解答问题的方案,制作课件,在拟定的课堂上, 由小组成员以PPT的形式进行汇报,并与其他小组进行交 流;
最后,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及总结。
开展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是问题的 设立,对没有接触过经济学课程的低年级大学生而言,要求 他们自己创设与学科相关的问题情境几乎是不可行的。因此, 教师需要基于课程知识要点并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 的学习背景进行问题设计。微观经济学课程基本理论主要包 括供求理论、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成本理论、市场 结构理论、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和生产要素价格决定理 论。依据理论的基本框架,共设计了6 个模块共30 多个问 题供学生学习。教师可以根据学时安排选取教学模块内容。
模块问题1:产品和劳务市场中需求和供给理论,主要 培养学生运用供求理论分析市场中产品和劳务的价格与数 量的变动并具有对价格与数量进行预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 绘制图表的技能。拟解决的问题:(1)定义需求和需求量, 解释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2)定义供给和供给量,解释 影响供给的主要因素;
(3)解释需求和供给如何决定买卖 的价格和数量;
(4)用需求和供给预测价格和数量的变动;
(5)定义和计算需求价格弹性,并解释需求价格弹性与收 入之间的关系。
模块问题2:消费者选择理论,培养学生运用效用最大 化原则分析消费者如何进行最优决策能力。拟解决的问题:
(1)定义预算线,解释家庭消费选择限制;
(2)解释消费 者选择的边际效用理论;
(3)使用边际效用理论预测价格 变化和收入变化的影响;
(4)利用无差异曲线画出偏好图 并解释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5)预测价格和收入变化对 消费者选择的影响。
模块问题3:企业生产和成本理论,培养学生会运用生 产要素的最适组合原理解释生产中的一些经济现象。拟解决 的问题:(1)描述企业所面临的经济问题;
(2)区分短期 和长期生产;
(3)解释在短期中,企业的产量与所雇佣的 劳动之间的关系;
(4)解释在短期中企业的产量与成本的 关系,并画出短期成本曲线;
(5)解释在长期中企业的产 量与成本的关系,并画出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模块问题4:市场结构理论,培养学生能结合经济情况, 为厂商在不同市场结构中制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策略的能力。
拟解决的问题:(1) 描述并区分企业其中经营的不同市场 类型;
(2)解释企业如何做出供给决策,解释企业有时会 采取暂时停业并解雇工人的措施;
(3)解释一个行业的价 格和产出是如何决定的,以及企业为什么要进入或退出该行 业;
(4)解释垄断是如何产生的,区分单一价格垄断和价格歧视垄断;
(5)解释价格歧视如何增加利润;
(6) 解 释垄断管制如何影响产出、价格、经济利润和效率;
(7) 比较单一价格垄断与竞争的经济效率。
模块问题5: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培养学生能运 用各种微观经济政策解决市场失灵方面的能力。拟解决的问 题:(1)解释外部性是如何产生的;
(2)解释为什么负外 部性导致生产过多因而无效率,通过什么方法来达到一个有 效率的结果;
(3)解释为什么正外部性因生产不足而导致 无效率,通过哪些措施来提高经济效率;
(4)区分私人物 品、公共物品和公共资源;
(5)解释搭便车问题是怎样产 生的,公共物品的数量是如何决定的;
(6)解释公用地的 悲剧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模块问题6:生产要素市场,培养学生能运用生产要素 价格决定理论分析现实市场中的企业如何给生产要素定价 的能力:(1)解释要素价格与要素收入之间的联系;
(2) 解释在竞争性劳动市场中,什么决定需求、供给、工资率和 就业;
(3)解释经济租的概念,区别经济租和机会成本。
三学习效果分析情况 选取15 级本科经济统计学班作为常规班级,班级人数 为73 人,14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班为实验班,班级 人数30 人,微观经济学课程都属于考试课。这两个班级的 学生在整体学情分析上大致接近,一大半学生在高中阶段的 学习以理科为主,都没有经济学的基础,初等基础知识的积累方面,具有相似性,因此,选取这个班级进行对照分析, 有很强的说服力。
1 终结性评价分析 2016 年1 月,2015 级本科经济统计学进行了期末测试。
2016 年7 月,2014 级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班进行了期 末测试,期末考题题型一致,期末测评成绩综合分析如下。
2015 年经济统计学和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班平均成 绩分别为66.49 和69.10;
标准差分别为10.93 和9.36;
及 格率分别为78.08%和86.67%。根据标准差的数据可知,2014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 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异性明显小于 2015 级经济统计学;
平均分数也高于2015 级经济统计学。
这些数据表现上可以反映两个班级在学习效果方面存在一 定的差异,下面通过F 和t 检验,来说明“以问题为导向” 的教学法是否有效。
2 学习效果的检验 对于两个班的成绩是否存在差异的检验,主要包括方差 齐性检验及两样本均值检验。
首先,使用F 检验,对两个班的总体标准差/ 方差进行 差异性检验。其次,在两个班方差不等的情况下,采用t- 检 验: 双样本异方差均值检验。
通过F 检验,对两个班的总体标准差/ 方差进行差异性 检验,得出结论是两个班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通过t- 检 验:双样本异方差均值检验,得出两个班的方差存在显著性差异。
3 教学效果评价 根据终结性评价分析结果可以显示出,“以问题为导 向”的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形成性评价主要是通过课堂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完 成情况、以及成果展示,根据随堂记录,可以看出,实验班 学生玩手机的人数减少,参与课堂讨论活动的人增加,学生 们勇于上讲台演示学习成果,课堂敢于发言,旷课率减少, 课前预习的人数增加。综上所述,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问题教学法在教学实践中的理性分析 在连续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使 课堂发生了改变,使学生的学习活动也发生了变化。经过对 实验班级的同学进行匿名调研教学改革的评价。根据学生反 馈的意见和教师平时观察总结,基于问题教学法主要体现以 下优点。
1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课程问题设计上,以经济学课程的主要内容为中心, 结合身边的经济事例进行设置。激发学生去观察生活,走入 市场进行调研,同时需要学生查阅网络资料结合分析。例 如;
学习供求对商品的价格和数量的影响时,请学生收集近 5 年猪肉价格,思考什么因素影响了猪肉的价格;
学习生产 理论时,请学生走访周边的企业,思考产品是如何生产出来的。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问题,吸引学生自主进入 课程的学习,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 加强了知识点的掌握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要求提前一周把材料发给 学生,因此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查阅资料,自主或小组讨论 探索问题的解决措施。如果不能自己解答,学生就会带着问 题来上课,这样比被动和盲目地进入课堂效果更好。
3 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 传统的学习模式是以个体为中心,大多数学生喜欢自己 学习,很少和同学讨论,对于不懂的知识就跳过,如果没有 很好的班级学习氛围,很多学生难以持续的自主学习。基于 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按照4~6 人一个小组,在做课题研究 时,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这样小组成员必须要参与到学 习中来,小组长对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评价,激发小组成员 学习的动力。根据调查显示,60%的学生认为小组学习是一 种有效的学习方式。
4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环节中,最后需要学习小组展示小组成果,并请小 组成员进行课堂演示。这个环节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与其他学生沟通的能力。很多学生通过不断地锻炼,从最初 上讲台不敢面对同学和老师,到课程结束,能大胆的向同学 提出问题,也能勇敢地回答同学们随机提出的问题。这个环 节活跃了课堂,也使学生发现、提出、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改变了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 效。然而,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和困难。应用型本科学院注 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环节上,增加了实践教学, 相应减少了理论教学;
与研究型大学的生源相比较,学生的 理论基础知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推进教学改革,从学生的 角度分析,难度较大。其一,课外时间特别有限,花在学习 上的时间特别少,以至于不能达到1:2 的效果,课堂1 小时, 课后2 小时。有些小组成员在课外因各种原因,不能聚到一 起解决问题,因此,学习共同体的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孤 军奋战,学习更困难;
其二,极大部分学生习惯了被动的接 受知识,习惯了死记硬背的方式学习。大脑处于休眠状态, 学习遇到困难就会放弃,懒于动脑筋;
其三,小组长不能很 好地协调小组任务分配,小组的作用不是非常突出,组长感 觉学习压力大,学习任务繁重;
其四,基于问题的学习模式, 学生课堂占用的时间较多,对于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感觉 有些浪费时间,从而感觉学到的知识是碎片似的,对知识的 系统性把握不好,因此,教师在实施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 式,要考虑这部分学生的学习;
最后,同学们对身边的经济 生活关心甚少,不能把学科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作分析,倾 向于思维定势,以为书本脱离实际。因此不能很好地调整自 己的学习状态。在今后的教改实施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 特点,不断改进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使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结这两年来的教学改革实践,结果表明:基于问题学 习的教学模式把教学活动置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通过学生 相互交流、合作、共同探索来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学科知 识,培养了学生思考的习惯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学生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为培养 高素质技术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是创新和创造的发 端。
参考文献 [1]胡晓红.向学而教: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学策略[J]. 外国教育研究,2016(03):82-93. [2]陈凡.加拿大高校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理念和实现路 径[J].外国教育研究,2016(04):49-57. [3]冯露,亢一澜,王志勇,等.基于问题学习的探究式 教学改革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3(04):176-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