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
《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 高职教育“区园企校”四方共建体系,是指在行政部 门引导下,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建立企业与学校相融合的人 才评价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实行“岗、课、证”相融合的人 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 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基础化学》课程作为高职化工类学 生第一门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 支撑作用[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认知,也为培养学生良 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基础化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和岗位群广泛,涵盖石 油、高分子、制药和环境等化工行业各个方面,高职教育的 最终目标是培养化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 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上,要在对应产业现状 与趋势,对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对应从业 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 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而使人才培养数量、层次、 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
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整 体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化工总控工”和“化学检验工”两 大行业工种《职业大典》的要求,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新 进学生文化素质情况,及时修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 学目标。本着“活学”、“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编排。
根据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化工类专业岗位设 置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突出共性,强化基础 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和今后继续深 造学习的要求,按照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 顺序,科学设置每个情景的教学课程内容,推动和专业课程 学习的衔接贯通[2]。
二、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 的课程体系 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上岗,这就要求 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和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无缝对接,这也 是每一个化工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 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去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 改革。通过企业调研选择学习载体,以企业真实的工程任务 驱动,进行知识的讲解,去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础化学》课程以典型化学物料为研究对象,以物料 的名称、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认识和应用,以及物质 含量测定、物质特征常数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为载体,使学 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 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相应 的职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
以任务为驱动[3],将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和课程设置 相结合,将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指标。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课程体系。例如:将涉 及到工业分析和环境监测专业“分析化学”内容的知识,更 多地转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 实践操作技能;
对于精细化工、制药和生物化工专业,结合 科技前沿,添加应用性、实用性强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
在石油化工、应用化工专业中,密切联系生活、国民经济, 使学生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促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中,将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结果 作为理论免考成绩的依据,有效地将知识体系与岗位群工作 任务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明确岗位职 责和目标,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区园企校”四方共建,要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必须贴 近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 中,也要切合企业用人实际,使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相一致, 与行业需求相一致,与职业岗位相一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 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能够主动关心行业 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专业了解今后发展及就业方向,增强就 业核心竞争力[5]。
四、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反 映与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结合课程改革整合教材,整合后教材共含8个学习情境、40个学习任务和35个实验项目。每 个学习情境都是按照“情境——任务——项目”的形式呈现 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融合。
遵循由无机——有机——物料,由简单——复杂的递进 次序进行学习情境排列。任务内容编排时打破了一栏统排的 传统习惯,在主要学习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知识链接”, 为学生的学习起到铺垫、搭桥和拓展之用,使得主栏内容更 好地体现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除了“思 考与习题”以外,还设计了“练一练”、“查一查”、“自 主学习”等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即时性地巩固相关的学习 内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在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都有“实例分析”引入,诱 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如以消除汽车尾气污 染的化学反应为实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任 务探究。
2.网络资源的建设 针对课程改革,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精品 课程网站,建立学生教师之间课后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布 置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及时 将教师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 生知识面。联系行业动态,能够更快地更新知识内容,激发 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六、结 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从 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根据 产业园区需求,及时调整《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 念,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筛选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使 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操作技能, 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的意识 与能力,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以后 更好地从事化工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赵世霞.高职《基础化学》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践 [J].山东化工,2011,(40):96-98. [2] 高峰.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问题探析[J].职教通讯, 2013,(33):74-75. [3] 陈丽能.高职人才培养系统工程探索[J].职业技术 教育,2010,(3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