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的小故事】十大抗日感人故事

抗日英雄的小故事

抗日英雄的小故事 抗日英雄的小故事篇一 杨靖宇是著名的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杨靖宇 牺牲后,当残忍的日军割头剖腹,发现他的胃里尽是枯草、树皮和棉絮,竟无一 粒粮食,也无不为之震惊。

在《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事迹》里,我们详细讲述了 他的英雄事迹,这里再做一些简述。

杨靖宇,1905年生于河南省确山县。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7年4月参与领导确山农民暴动,同年5月转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组 织确山起义,任农民革命军总指挥。1928年后,在河南、东北等地从事秘密革命 工作。曾5次被捕入狱,屡受酷刑,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兼满洲省委军委 代理书记。1932年秋被派往南满,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二军南满游击队,任 政治委员,创建了以磐石红石砬子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

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独立师师长兼政治委员。

1934年4月联合17支抗日武装成立抗日联合军总指挥部,任总指挥。后任东北抗 日联军第一军军长兼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 长期转战东南满大地,威震东北,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曾 致电向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日武装表示慰问,赞之为“冰天雪地里与敌周旋7 年多的不怕困苦艰难奋斗之模范”。

1939年在东南满地区秋冬季反“讨伐”作战中,他与魏拯民等指挥部队 化整为零、分散游击。自己率警卫旅转战于蒙江一带,最后只身与敌周旋5昼夜。

1940年2月23日在吉林蒙江三道崴子壮烈牺牲,时年35岁。为纪念他,1946年东 北民主联军通化支队改名为杨靖宇支队,蒙江县改名为靖宇县。

抗日英雄的小故事篇二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赵一曼被中国共产党派到东北地区领导革命斗 争。1934年担任中共珠河中心县委委员兼铁道北区委书记,组织抗日自卫队,与 日军展开游击战争。1935年担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1师第2团政委,11月, 与日伪军作战时不幸因腿部受伤被捕。日军为了从赵一曼口中获取到有价值的情报,找了一名军医对其腿伤进行了简单治疗后,连夜对其进行了严酷的审讯。

面对凶恶的日军,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赵一曼忍着伤痛怒斥日军侵略中 国以来的各种的罪行。凶残的日军见赵一曼不肯屈服,使用马鞭狠戳其腿部伤口。

身负重伤的赵一曼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和誓死抗日的决心,痛的几 次昏了过去,仍坚定地说:“我的目的,我的主义,我的信念,就是反满抗日。” 没说出一字有关抗联的情况。

1935年12月13日,因赵一曼腿部伤势严重,生命垂危,日军为得到重 要口供,将她送到哈尔滨市立医院进行监视治疗。赵一曼在住院期间,利用各种 机会向看守她的警察董宪勋与女护士韩勇义进行反日爱国主义思想教育,两人深 受感动,决定帮助赵一曼逃离日军魔掌。

1936年6月28日,董宪勋与韩勇义将赵一曼背出医院送上了事先雇来 的小汽车,经过辗转后,赵一曼到了阿城县境内的金家窝棚董宪勋的叔叔家中。

6月30日,赵一曼在准备奔往抗日游击区的途中不幸被追捕的日军赶上,再次落 入日军的魔掌。赵一曼被带回哈尔滨后,凶残的日本军警对她进行了老虎凳、辣 椒水等更加严酷的刑讯,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日军知道从赵一曼的口中得不到有 用的情报,决定把她送回珠河县处死“示众”。8月2日,赵一曼被押上去珠河县(现 尚志市)的火车,她知道日军要将她枪毙了,此时,她想起了远在四川的儿子, 她向押送的警察要了纸笔,给儿子写了一封催人泪下的遗书:“母亲对于你没有 能尽到教育的责任,实在是遗憾的事情。母亲因为坚决地做了反满抗日的斗争, 今天已经到了牺牲的前夕了。希望你,宁儿啊!赶快成人,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 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 中国人民会永远牢记女民族英雄赵一曼可歌可泣的抗日事迹。新中国 成立后,朱德为赵一曼题写了“革命英雄赵一曼烈士永垂不朽”的题词,哈尔滨市 将她战斗过的一条主街命名为一曼大街。

抗日英雄的小故事篇三 赵尚志三个字,曾让侵华日军闻风丧胆,“小小的‘满洲国’,大大的赵 尚志”,是倭寇发出的无奈而又钦佩的感慨。

被日伪称为最顽固的“反满抗日”分 子! 当年东北流传一种说法,叫“南杨北赵”。“南杨”指的是杨靖宇,“北赵”就是赵尚志,他十七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就读黄埔军校第五期,历经艰 难困苦,抗日决心毫不动摇,即使最后负伤被俘,依然宁死不屈。

一位专家说,东北很多著名抗日英烈因为地下工作需要,用的都不是 原名,惟有赵尚志一直用原来的名字。但很少有人知道,赵尚志也曾用过另外一 个名字。据尚志市烈士纪念馆馆长刘莉介绍,赵尚志曾担任1940年创刊的《东北 红星壁报》主笔。“向之”的主笔笔名,后来发现的手稿原迹证实,是在“尚志”两 字基础上修改而来的。据刘莉馆长介绍,赵尚志除了写过报纸上这些文章诗歌之 外,还曾为《白山黑水》这首抗日歌曲写过歌词,并写下两篇关于抗日战争的论 文。

印象中,赵尚志应和抗日英雄杨靖宇一样身材高大,气宇轩昂,目前 发现的惟一一张赵尚志将军生前的照片,是1932年8月赵尚志担任巴彦抗日游击 队政委时与游击队指挥部成员的合影,赵尚志手拿马鞭坐在中间前排,二十四岁 的他明显比两边的人矮半头。巴彦游击队失败以后,赵尚志加入抗日义勇军孙朝 杨部,后率六人赴珠河创建抗日游击队。到1934年,这支抗日武装不断壮大,达 到数千人。后来赵尚志将军担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

赵尚志嗓门很大,常常在大会上向战士们讲述抗日救国的道理,描绘 鬼子打跑以后国家未来的模样。1942年2月,年仅三十四岁的赵尚志在战斗中, 遭到混入部队的日满特务暗算,重伤被俘后血尽而死。随后日寇将其遗体肢解成 两部分,身体沉入松花江,头颅送伪满“首都”新京(今长春)请功,而后下落不明;
历经六十余载,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东北抗日烈士赵尚志将军的 头颅在长春找到了。这位民族英雄的故事将要画上一个句号,但对他的事迹的寻 访和传颂却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