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向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

信息革命将在强化管理功能、改变管理组织、完善管理方法、革新管理思想等方面发生根本变化。21世纪的管理和管理科学,其发展趋势是创新管理的发展、风险管理的兴起、信息管理的普及、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并由硬管理为主转向软管理为主,同时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一、信息革命对管理变革的影响半个世纪前兴起的信息革命正在迅猛发展,随着电脑进入家庭、因特网的普及和电话、电视、电脑三合一的临近,信息革命在21世纪仍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最主要推动力量。信息革命既是技术革命,又是产业革命,它还将引发管理革命,产生以下四个方面的根本性变化。

(一)增强管理功能计算机最早在管理中是作为辅助手段被应用的。但现代信息网络即Internet/Intranet/Ex?tranet的发展,正在使信息网络成为管理的战略资源而成为管理本身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网络已不单是一般地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管理成本,还将通过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全面增强管理功能,不是被动地适应原有的管理业务流程,而是积极促进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综合集成各种互有联系的管理职能,使管理工作的面目根本改观。被誉为结构性商业革命的电子数据交换(EDI)把商务活动中票证和单据流转的相关环节,如纵向的材料采购、产品制造、出入库、销售和发送,以及横向的金融、保险、运输、税务等业务活动通过标准化商业文件的联网传输和自动处理整合在一起,即为一例。朝着“可扩展标记语言”(XML)方向发展的,把供货、生产、销售、客户、银行等各个环节形成供销链“一条龙”联网服务的电子商务(EC),将提供另一个新的实例。(二)改变管理组织信息革命通过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使信息传递方式由阶层(等级)型变为水平(自由)型,与此紧密相信的管理组织结构也就从尖顶的“金字塔”型变成扁平的矩型网络,原来起上传下达重要作用的中层组织被削弱或走向消亡,领导单位之间、执行单位之间,以及领导单位与执行单位之间,均可相互联系,不仅领导单位可以决策,而且执行单位也可根据实时情况进行快速决策。在客观环境变化频繁和剧烈的条件下,那种分工过细、相互割裂的管理组织,已不适应发展需要。相反,把相互关联的管理组织加以整合成了大势所趋,柔性的、灵活的虚拟组织应运而生。虚拟组织突破了组织结构的有形界限,有利于借用外力和整合外部资源,将成为21世纪组织管理的重要形式。

(三)完善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管理主体根据管理目标作用于管理客体以实现管理职能的原则、方式、工具和手段。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革新了传统信息论在管理中的应用,使70年代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MIS)面目一新;而且创造了全新的管理方法,如人工智能方法、虚拟技术等。由于信息网络的发展,政府和企业也在革新管理方法。例如,政府管理将越来越把重点放在跨部门、跨地区的关系到社会和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工作上;企业管理会更注重于员工的培训和学习,甚至强调自学和集体学习,以确立员工的共同目标和协调员工的整体行动。(四)革新管理思想几个世纪以来,尽管管理学派林立,管理理念纷呈,但是新兴的信息革命的巨大影响,十分清晰地使管理思想从物本主义向人本主义演变,从科学理性管理为主向人文价值管理为主提升,从内部管理为主往内部管理与外部管理相结合而以外部管理为主的方向发展。这种管理思想强调利用团队的知识、经验、技巧、能力、才干和抱负,发挥人们的主动性和首创性,在协同与合作中共同创造未来。新修订出版的《第5代管理》①是体现上述管理思想的代表作。该书作者把管理分为五代,从第二代到第五代都是按计算机的发展阶段来区分的,强调用新的“工作观”和“时间观”来否定工业文明的管理理念,废弃过时的等级制管理,通过建立虚拟组织、动态团队协作和知识联网来共同创造财富。

二、未来管理的发展趋势

(一)创新管理的发展创新管理有三种互有联系的不同含义,一是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二是管理要创新,三是创新型管理。这里指的是最后一种含义。创新型管理的前提和结果必然是管理创新,同时这种管理的内容理应包括对创新的管理。创新型管理不同于守旧型管理,它把创新贯串于整个管理过程,使管理随着技术、市场等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它也要求整个组织及其组成人员是创新型的,把创新作为其活动的主旋律。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可以预言,创新管理是未来组织(包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创新管理有助于企业促进全面创新,使创新活动由单项创新转向综合创新、个人创新转向群体创新。

(二)风险管理的兴起

高科技及其产业的崛起,市场、金融、经济的全球化扩张,导致不确定因素增长,由于信息不完备与非对称分布,又促进风险加大。人们在管理活动中不能不

考虑风险因素,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在捕捉机遇的同时努力防范风险。在风险管理中,不能满足于亡羊补牢,而应加强监督测和预测,以预防为主,把风险减少到最低限度,缩小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和带来的影响。分析风险形成的因素,预测风险到来的时机,积极采取防范风险的对策,以回避风险、转移风险、分散风险、减轻风险和作好承受风险的准备。风险管理是未来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搞好风险管理,就需要重视信用管理。信用管理是风险管理的前提。发展市场经济,应讲究信用和信誉。信誉乃是否有信用和信用度高低的保证是一种无形资产。在企业管理中要了解和掌握供应商、客户、合作伙伴的信用,甚至对他们的信用和自己的信用进行评估、分级。象美国这样的经济发达国家,就有专门提供企业信用信息的信息服务企业,如已有120多年历史的邓白氏公司。

(三)信息管理的普及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信息化正在往广度和深度发展,并进入了管理活动与业务活动综合信息化的新阶段。管理信息化的新发展进一步促进信息管理的普及和提高,导致信息管理在整个管理中地位的提升。信息管理渗透于和体现在各种管理无论是政府管理还是企业管理的一切方面和全部过程。可以说,若无信息管理,也就谈不上任何管理了。值得注意的是,已经出现了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演进的发展趋势。

(四)可持续发展管理的出现可持续发展是20世纪80年代初兴起的一种新的发展观。它强调由于资源稀缺、环境有限,为求发展而对资源、环境进行消耗、利用时,必须保障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以避免全球不可持续的发展。在未来的管理中,政府、企业和公众都应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制订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并贯彻于整个管理活动。社会要求企业从趋利性经营管理转向“绿色”的经营管理,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美化环境为己任。在管理理论和方法中,和谐理论即研究各种组织内外和活动过程亲睦、协同、配合关系的理论及其应用,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五)由硬管理为主向软管理为主的转化管理是人的管理。首先,管理主体是人,其次管理客体虽然兼有人和物,但是对物的管理取决于对人的管理,归根到底还是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客体主要也是人的问题。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都很重视发挥人在管理中的关键作用。近代外国管理思想则与工业文明密切相关。本世纪初有基于“经济人”假设的泰罗的所谓科学管理,30年代后有基于“社会人”假设的梅奥等人的行为管理,50年代又有基于“自我实现的人”假设的马斯洛等人的人本管理,80年代以来出现了现代的文化管理,强调超越自我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管理发展史表明,明显地存在着由理性的科学管理即物本主义的“硬”管理向非理性的人文管理即人本主义的“软”管理的转变。“软”管理的发展是以“硬”管理的存在为基础的,而“硬”管理又靠“软”管理来提升,需以“软”管理的指导为前提。“硬”管理主要是高扬理性、崇尚科学的西方管理思想,要洋为中用。“软”管理中含有“天人合一”、人际关系融洽的我国古代管理思想,要古为今用。在中西管理结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软”、“硬”兼有和融合而以“软”为主的中国式管理,乃是当今时代向我国管理界提出的历史任务。三、知识管理日趋重要

迄今为止,人们对知识管理的认识仍未统一。最宽的理解认为知识管理就是知识时代的管理,最窄的理解则认为知识管理只是对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的管理。介于上述理解之间的认识,又有两种,一为对知识的管理,另一为用知识来管理。尽管理解不同,但是对知识作为一种重要生产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长因而需要加以管理的认识却是相同的,对知识管理日趋重要的认识也是一致的。

(一)从信息管理向知识管理的演进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如果说信息管理使数据转化成为信息,并使信息为组织设定的目标服务,那么知识管理则使信息转化成为知识,并用知识来提高特定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信息管理经历了文献管理、计算机管理、信息资源管理、竞争性情报管理,演进到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发展的新阶段,它同信息管理以往各阶段不一样,要求把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连结起来,在人际交流的互动过程中通过信息与知识(除显性知识外还包括隐性知识)的共享,运用群体的智慧进行创新,以赢得竞争优势。(二)知识管理的作用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从土地、劳动、资本到知识,这几种生

手机号

产要素中知识与其他要素不同,还可以调动别的要素。知识可渗透到劳动对象、劳动工具、劳动力以及科技、教育等各种因素,其作用越来越强化。知识作为无形资产日益变得重要起来,声望、商誉、商标、专利、注册设计、联系网络,以及员工的经验与技能等等知识资产或智力资本都需要评估和管理。知识密集型的产品、企业、产业和经济,不仅在增加,而且不断显露出它们的相对优势。一个国家未来的兴衰将决定于它发展“头脑型”产业以否取得成功。知识的增加来源于不断学习。基于实践的学习尤为重要。靠权力来组织、实施活动的权力型组织将由通过学习来实施活动的学习型组织所补充,并且部分地被取代。知识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特征,它的作用在于培育和提高组织内部个人和集体的创造力。

(三)知识管理的目标是要推动创新创新是技术行为与经济行为有效结合。它表现在技术上有改进,经济上有效益。创新主要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制度创新是前提,技术创新是动力,管理创新是保证。企业把一种好的想法,变成有市场的商品生产出来,能获得高的回报,有了回报可进一步研究开发,生产和销售更多更好的商品,赚取更多的钱。这一过程就是企业的知识创新。现在,强调要建立和发展国家创新体系,这很重要,但创新体系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有真正的活力。知识管理就是要促进企业内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顾客之间、企业与高等院校和研究单位之间的联系,加强知识联网,加快知识流动,其目的就是要推动创新。知识管理应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四)企业的知识主管(CIO)与信息主管现代企业有首席执行官(CEO)。80年代初,在首席执行官之下增设了信息主管(CIO)。进入90年代后,在信息主管之前又增设了知识主管(CKO)。知识主管与信息主管有明确的分工,其工作重点不在于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在于培育集体创造力和推动创新四、管理科学正在变革中管理与技术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两个重要轮子。在我国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的情况下,改进管理就比发展技术显得尤为紧迫。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中客观规律的,它源于管理但又用于管理。讨论21世纪的管理问题,不涉及管理科学的变革,就难以把问题搞透彻。

(一)管理科学乃是兴国之道管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部,也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融合的突破口。管理科学的重要性既与科学的重要性紧紧相依,又与管理的重要性密切关联。朱?基指出:“今天到了要大力提供改善中国的管理和发展中国的管理科学的时候了。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方针,这个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了管理科学。现在,确实需要强调管理科学和管理教育也是兴国之道。”②

(二)管理理论与管理方法的新进展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组织编写的管理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的调研报告,管理科学可分为基础理论性学科、技术方法性学科、实际应用性学科。近十多年来,这三类管理学科在我国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我国设立管理学院的高等院校就已达200多个。从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看,近几年来融会古今中外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研究成果有突出的进展。例如,关于东西方管理的比较研究,有人提出中、日、美三国管理模式的差别,中国以“情”为特质,日本以“理”为中心,美国以“法”为重心;关于东方传统文化与现代管理的结合,有人认为东方管理文化的本质属性是“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关于集成管理问题,有人强调这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核心是运用集成的思想指导企业的管理行为,其实施应做到战略柔性化、市场内部化、技术群集化、组织网络化、信息高效化、文化整合化。③由于21世纪管理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和瞬息万变,管理科学的发展为培养和训练一个新型的管理阶层服务,并通过这一阶层进而为改进和完善管理实践服务,这将成为新时代的必然要求。“http://www.yytv.com.cn”版权所有

(四)管理科学在交叉、融合中大发展21世纪管理科学发展的主要趋势,是进一步交叉和融合。所谓交叉是指多学科渗透交叉。管理科学的基础本来就包括数学、经济学、心理学,三者在管理科学中相互渗透交叉。管理科学从古典学派到现代学派发展的特点之一乃是向管理科学渗透和交叉的学科越来越多,其中就有统计学、社会学、工程技术学、决策科学、系统科学、控制论科学、信息科学等。著名管理科学家孔茨把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的丛林”。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归根底是由于管理这一复杂问题需要运用诸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共同研究才能解决好。所谓融合是指理性管理理论与人性管理理论、西方管理思想与东方管理思想的融合。不同管理理论和管理思想的融合统一,意味着它们之间相互借鉴、吸收和扬弃,达到更完美地整合的目的。这种现象的产生,则与复杂的管理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智商(IQ)而且需要情商(EQ),特别是两者的结合有关。

注释:①萨维奇著,谢强华等译,珠海出版社1998年版。②朱?基:“管理科学 兴国之道”,《管理科学学报》1998年第1期,第2页。③参见“21世纪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97世纪管理大会学术综述”,《世界经济文汇》’98特刊,第14—1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