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执业责任保险【中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中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中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中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中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中国 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初探 [摘要] 作者在卫生部学习期间发现我国当前的医患关系空前紧张,医师 和患者的权益保护需要引进或开发新的解决机制——医师责任保险。作者在文中 对医师责任、医师责任保险的概念作了阐述,进而对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的必 要性、途径和几个主要问题作了初步的考虑和分析,并提出尝试性的建议。以为 将来的研究奠定基本的理论性基础。

[关键词] 专家责任 医师责任 医师责任…… 导言 生命健康权为一个自然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当人们有了疾病往往求助于 医师,若是因为医师的过失行为,违反其业务上应尽的责任而没有履行救死扶伤 的义务,反而直接或间接导致了患者的身体和精神损伤乃至剥夺了患者的生命, 那么,患者的权利就呼唤着法律和制度的保护和救济。

然而,医学是一个具有高度专业性、侵袭性和高度风险性的科学,人类自身 组织器官、疾病发生的原因研究都具有未知性,人类个体的组织器官存在差异性, 以致医师在当前的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下是死了最为积极的医疗行为,仍不可能 保证总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结果。有时候当病人达不到治疗期望时,就会向医院或 者医师提出赔偿要求,无论要求是否合理,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会产生医疗纠纷乃 至恶性事件的发生。

一、医师责任保险制度的含义 什么是医师责任在我国目前阶段,专家主要包括(1)律师;
(2)医师(医 生、护士、在医疗部门从事技术工作的其他专门人员);
(3)注册会计师;
(4) 建筑师;
(5)公证人;
等等。

专家责任(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是指具有特别知识和技能的专业人员 在履行专业职能的过程(执业)中给他人造成损害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至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医师责任是一种专家责任。

从法理的角度说,医师所实施的医疗行为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具有民事法 律行为的一般特征,即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能产生行为人预期的法律后果、合法 性等。但是在法律上作为平等主体的一方当事人——医师,因其受过国家所认可的专门的医学教育,具有医学的知识和技能,与另一方当事人——包括患者与健 康者(如要求医疗美容健康者),因专业知识的严重不均等,信息的严重不对称, 造成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患者在法律上本应当平等的医患关系中实质上处于了弱 势地位,依“公平”的理念,医师对其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因过失行为(Negligent Acts)、错误(Errors)或疏漏(Omission)或业务错失(Malpractice)致接受医 疗方遭受损害,除因属职务行为而由所在医疗机构进行赔偿以外,其本身作为与 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公众相对应的专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即负 有医师之专家责任,对患者进行赔偿。

什么是医师责任保险 医师责任保险为台湾的称谓方式,我国大陆目前称之为医师职务责任保险, 西方称为医疗过失责任保险(Medical malpractice Insurance)或专家责任保险 (Professional Liabiliaty Insurance),是责任保险史上最为现代的一个险种。所谓医 师责任保险,就是指被保险人(医师)在执行医师业务时,因为过失行为(Negligent Acts)、错误(Errors)或疏漏(Omission)或业务错失(Malpractice),违反其 业务上应尽的责任,直接导致病人体伤或死亡,依法应由被保险人(医师)负担 赔偿的责任。在保险期间内受赔偿请求的时候,承保该业务的保险公司对被保险 人(医师)负赔偿的责任。

医师责任保险不同于医疗责任保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含义却迥然不同。

医疗责任保险的被保险人主要是医疗机构。因为我国也没有建立医疗责任保险制 度,个别保险公司尝试设立了医疗保险条款,并且将医师责任也包含了进去。如:
2000年1月中国人民保险公司申报的《医疗责任保险条款》,经中国保险监督管 理委员会核准备案,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医疗职业保险条款。其保险对象是依 法设立、有固定场所的医疗机构及经国家有关部门认定合格的医务人员。

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并非新创,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均有相应的制度,并 已经发展到了较为完善的程度。实践证明实行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在学理上通过找 到保险和侵权责任的契合点达到对侵权行为法理论探究和完善;
在实践中最大程 度上的实现对患者权利的救济、医师职业风险的转移、降低医疗纠纷成本、提高 解决医疗纠纷效率等问题上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值得我们借鉴、研究和学 习。

二、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一)完善原有的赔偿主体定位和赔偿机制的不科学,实现医疗损害赔偿 的社会化分担原来的医疗过失赔偿,在民法理论上将医师的医疗行为视作一种职务行为, 责任主体是医师所在的医疗机构,医师并非责任承担的主体。虽然有些医疗机构 赔偿完毕后会向主要责任医师追偿,但这属于基于二者之间的劳动合同关系及内 部的纪律约束,并非将医师视作拥有独立的责任主体资格,笔者认为,原有的医 疗损害赔偿的主体定位是不尽科学和完善的,通过以上我们对医师之专家责任的 性质分析,医师因其所具有的专家属性应当同时成为与所在医疗机构并列的责任 主体,承担赔偿责任。这样,在法学理论上有了科学、清晰的界定,为法律创设 提供了理论依据,进而为实践中的制度构建提供了法律依据。

另外,医疗机构独立承担赔偿责任,没有其他的分担机构或者风险转移方式, 这无论对国家、医疗机构本身、患者乃至整个医学科学的发展都是弊大于利。原 因在于:首先,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绝大多数都属公有制性 质,其资产是国家资产,如果完全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的局面持续下去将会 造成国有财产的严重流失;
其次,从医疗机构的角度来说,近年来医疗纠纷越来 越多,而且索赔数额也越来越大,很多的医疗机构无力承担;
再次,从患者的角 度来说,医师为求减少医疗纠纷的危险,本可以直接人为判断的结论都转由通过 机械设备的检查来最终决断,使得诊疗费用不必要升高,最终承受经济损失的还 是患者;
最后,从医学科学发展的角度来说,医学的发展和进步从某种意义上就 是以生命为代价的,医疗机构为避免医疗纠纷赔偿,很多新的医学领域和医疗方 法不敢尝试创新,这会严重阻碍医学科学的发展。

如果建立和实行了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就会首先明确了医疗损害赔偿的责任 主体,无形中从赔偿这个环节又对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切实的高要求,对 业已合格的职业医师,可促使其提高责任心(在国外,医生每出一次错,保险公 司就会相应提高其医疗职业保险费用。那些屡屡出错者,最终将走下手术台), 还会促使医师在实施医疗行为的过程中尽到最大注意义务及对患者的告知义务, 可在最大程度上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医疗事故,对医患双方都有利;
而医疗机构和 医师的赔偿额大部分由保险机构承担,又减轻了医疗机构和医师的经济压力,同 时,患者届时直接向保险机构求偿,减少了医师和患者因陷于医疗纠纷而不能正 常工作的情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

(二)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是医师权益的保障途径 医师是不可否认具有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专家,但首先同其所服务的对象 一样是法律上具有同等人格权利和财产权利的人。依民法原理,任何民事主体因 自身的过失造成对第三人的损害均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但医疗行为毕竟相较 与其他的普通民事行为相比,有着独特的、不可避免的高度风险性和高度未知性。

何况人体个性差异人所共知,同样的诊疗方案实施在不同的体质的对象上往往会有不同的诊疗结果。比如明明做过了青霉素的皮试过敏试验显示一切良好,但注 射进去患者却出现了异常反应,进而引发了其本身的潜伏疾病造成并发症或者后 遗症,这就应当定性为医疗意外而不是医疗过失,医师不应承担责任。但患者家 属却并不明医理,固执的认为是医师的过错造成了损害结果,产生医疗纠纷甚至 酿成恶性事件,现实中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某权威美国医药杂志上说 “医 药学是世上最不精确的科学”可谓精辟!我们并不否认现实中同时存在的为数不 少的医师严重不负责任的情况确实存在,但在上述情形下,医师的权益谁来保 护?医师的权益又如何实现? 与国外的医师相比,比如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医师培养周期长、投入高,但 一旦其上岗执业,无论是其社会地位所对应的人格权利还是其工作报酬所对应的 财产权利都处于高阶层,这在法经济学的角度说也是相称的。况且有科学健全的 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加以规整,(美国的执业医生都必须强制购买职业风险保险, 一旦发生医疗事故,医生个人不再承担经济赔付责任,患者可直接向保险公司领 取经济索赔)。因而美国医师在整个的职业过程中其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的都得 到了较好的保护。相对而言,中国的医师虽然培养周期短,但是工作量大(据统 计,县级以上的医院门诊平均3分钟就要诊断一个病人)、收入低,近年来随着 公众维权意识的提高,医生被打甚至遭遇刺杀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人格利益显受 践踏。

2002年4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纠纷举证责任部分倒置和9月1日起实施的《医疗 事故处理条例》,使医院和医务人员进一步感到执业风险加大,缺乏安全保障。

此种情势下,为降低风险,一些医院和医务人员无奈地选择了自我消极保护:能 保守治疗的就不做手术;
必须手术的,尽量选用安全度高的传统手术方法,避免 用风险大的新技术……尽管后者的疗效可能优于前者;
一些大医院手术量明显减 少。这既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也制约了新疗法、新技术的应用,不利于医学科 学的发展。

如何化解医疗风险,解除医院和医务人员的后顾之忧,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 新问题。据悉,为应对医疗事故赔偿,有的医院设立了医疗风险基金,钱由医院、 科室和医务人员各出一部分。但是毕竟势单力薄,至多只能抵御几十万元的风险。

如果投保医师责任险,不但能为医院转嫁、化解一部分经济风险,而且有望把医 院从医疗纠纷的困扰中解脱出来,一改过去医务处常常忙于处理医疗纠纷,院长 有时甚至无法正常上班的非正常情况;
建立了医师责任保险制度,投入医保后, 一旦发生了纠纷,保险机构通过作为第三方的医疗纠纷调解处理机构参与调解, 其处理意见比较容易为患者方面接受,很多纠纷得以比较顺利地解决。这使医疗 纠纷的处理从院内转移到院外,医院可以把精力更多地用于加强医院管理,医护人员的精神压力也有所减轻,敢于比较放手地开展医疗和科研工作。

(三)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可使患者获赔更加现实 考察中国的现实国情,处于医患关系中弱势一方的患者处境实在堪怜,因为 医疗纠纷而对薄公堂或踏上漫漫上访路的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情形是,患者确实是受到了严重的医疗损害,医师也确有过失,受害者 已经通过正常的司法途径实现了法律所规定的救济,获得了赔偿,但根据我国的 法律规定,赔偿额太少 ,使患者在精神上难以接受,心理上难以平衡;
二种情 形时,医师和医疗结构都确实没有过错,患者其实也是知道的,但依此情形,但 依此情形,在国外有相应的社会救济可以使患者获得部分救助,以平衡心理、维 持生计。但在中国却没有相应社会救济制度存在,有些因医疗事故致死的受害者 是家庭的主要收入者,一人死亡,举家难以维持生计,为生存故,受害者家属只 好将眼光转向在医师的医疗行为中寻找漏洞,以期获得医疗损害赔偿。

所以,透过纷乱杂芜的各类医疗纠纷现象,我们不难发现重要的一点,那就 是社会的救济体制的不完善。在此情形下,不仅患者,医师也是尚待完善的体制 的受害者。

因此建立了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可保护患者利益,最大限度地使个案的受害 患者得到赔偿,同时对于整体的患者群也实现了最大的利益保护。

三、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的基本途径和几个主要问题 基本途径 前面已经述及,医师责任保险制度并非我国的首创制度,英国、美国日本等 国家均已建立并实施,并已经达到比较发达和完善的程度。因此,我们完全可以 首先考察和研究一下外国现有的制度,找到一个对于我国现实国情来说最为接近 的制度为蓝本,同时参考借鉴其他国家相对先进和完善的部分,融各家所长,来 制定我们自己的医师责任保险制度。笔者认为,通过这条思路和方式,我们可以 在短时间内创建出较高层次的医师责任保险制度,跳过所借鉴的国家在创建这项 制度时的摸索阶段,并可以避免少走许多弯路;
同时,我们考察研究一下这项制 度在前述国家的实施中是否已经出现了某些负面效应,有哪些负面效应,从而我 们就可以在开始建立时就尽力加以避免,说不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们的医师 责任保险制度一经出台就已经达到甚至超过前述国家的制度水平,这是最为省时 省力,现实有效的一条途径。

我们要建立医师责任保险制度,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考虑:(一) 建立医师责任保险的目的和基本立法原则 我认为,我国建立医师责任保险的目的在于,在法律上确定医师之专家责任 的基础上,建立一种医疗过失责任承担的社会化途径,将医疗风险由原来的医疗 机构独立承担独立赔偿,转化为医疗机构和医师共同承担,由医疗机构、医师和 社会共同赔偿。通过此种方式提高责任主体的赔偿能力,使受害人之精神、肉体 的双重创伤得到切实、相对高额的赔偿。

立法中应当确立强制保险制度与民事赔偿相结合原则。我们应当借鉴美国的 做法,如前所述,执业医生都必须强制购买职业风险保险,一旦发生医疗事故, 医生个人不再承担经济赔付责任,患者可直接向保险公司领取经济索赔。同样, 我们的医疗机构也应购买医疗责任保险。也就是说确立法定保险制度,完善民事 赔偿制度。

(二)明确赔偿责任的承担主体。

笔者认为,我们的医师责任保险的主体应当是通过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 并经注册取得执业医师证书的医师,包括口腔、中医、临床等类别。

实习和见习医学生是否可以作为责任主体?依照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 业医师法》规定 ,处在此阶段的实习和见习医学生没有参加专科医师考试的资 格,从而更不可能注册成为执业医师,即不具备执业医师的资格,因此就不能成 为医师责任保险的责任主体,那又如何能投医师责任保呢?笔者认为,已取得资 格并注册执业的进修医师可以投保,而处于见习和实习期的医学学生不能投保, 但若因其自身的医疗过失造成医疗损害,担任其指导工作的执业医师为责任主体, 即以其指导医师所投的责任保险承担赔偿责任。

(三)明确赔偿责任范围和赔偿标准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条、五十一条明确规定了具体责任赔偿责任范 围和计算标准,赔偿责任范围具体包括:
医疗费、 误工费、 住院伙食补助费、 陪护费 、残疾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 住宿费、精神损害抚慰金以及参加医疗事故处理的患者近亲属所需交通费、误工 费、住宿费,我认为范围还是比较完整的,关键在于各项的计算标准是否科学, 在此笔者不再就具体计算技术上展开讨论,但有四个因素笔者认为值得一提。

因素一,《条例》所规定的赔偿费的计算是以医疗机构独立承担为前提 , 在我们建立的医师责任保险制度之后,医疗单位的赔偿一多半由保险公司承担, 赔偿能力提高,因此对应于原赔偿费的保险费的计算标准应当提高,具体应当提 高多少应当以既充分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又不至于影响医疗和保险事业的发 展为原则。因素二,医师的投保数额以及赔偿标准应当考虑其专业技术职务的高低。专 业技术职务的评定是对医师的专业技术水平、职业道德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测评, 虽然每位医师相对于接受医疗服务者都是专家,但不同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其 应该具备的技术水平、职业道德、业务收入、接受医疗服务者对其的信任度都是 有高低之分的,比如主任医师实施医疗行为的决定权和工资收入显然高于助理医 师;
另外,医院设有的专家门诊与普通门诊之分更是个典型的例子。既然专家门 诊的收费标准显然高于普通门诊,根据“公平”理念,那专家医师的赔偿额就应该 高于普通医师才对。

因素三,接受医疗服务者的职业各不相同,同样的损伤对于不同职业的受害 者来说,遭受的肉体和精神的实际摧残程度是不一样的。比如,手指对于钢琴家、 喉嗓对于歌唱家和播音员,相对于其他不以此器官为主要职业收入者来说显然是 致命的。

因此,笔者认为,在制定统一赔偿标准的前提下,也要考虑受害者的 个体差异,制定一个上下浮动范围更为合理。

因素四,基予社会利益的考虑,我们可否考虑涉及一些无赔款优待条款,比 如:为了激励在防灾防损中表现优秀的被保险人,可以规定,被保险人在一个保 险年度内无赔偿案件发生并要求续保时,保险人对于其应缴保费给予10%的折 扣 。

(四)医师责任保险基金来源 基金的来源应当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医师所在医疗机构的性质和医 师的实际收入和承受能力。因此,我们认为,对于国家、部队等投资的国有医疗 机构,医师责任保险的基金来源可以落实在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每年政府对 医疗机构的财政拨款中专列一项作为医疗机构和医师责任的专项保险金;
第二部 分,医师所在医疗机构每年在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作为机构本身和医师的投保 费用;
第三部分,由医师从自己的收入中,提取一少部分作为投保金。

对于一些营利性的医疗机构,其基金来源应去掉国家拨款这一项;

对于个体医师,则完全应当以自己的收入投保。

另外,在医师责任保险的具体构筑中还包括保险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与义务、 受害第三人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医师责任保险险种条款设计、不保项目等问题, 留待以后制定具体的细则时再详细讨论。

结语 笔者在卫生部学习期间了解到,我国部分地区已开始尝试着为在医疗风险较 大的科室从业的医师投保,尤其是近两三年,仅以北京为例,北大医院、北医人民医院和天坛医院等,均开始以医疗机构的名义为医生职业投保。保险公司对这 种新险种一般保费1元,保额为90多元;
同时有每例医疗责任赔付的最高限额, 对医疗差错较多,而赔偿不多的医院,这种险种较为合适。

医师责任保险以其独特的优势使我们认真考虑对其进行研究,而在探索研究 的过程中,也必会遇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问题,还可能有一些负面影响我们也 要关注,总之这是一个很有研究价值和使用价值的课题,做好这项研究会为医患 关系的调整以及人权的保障和实现开辟一条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