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价值哲学理论的建立|理论哲学

全新价值哲学理论的建立

全新价值哲学理论的建立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罗 尔斯顿提出的那些自然价值的形式绝大多数都是基于人类价值评价维度基础之上 的,因而,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并没有把他所坚持的自 然价值的观念贯彻到底。

生态伦理学的发展与它的价值哲学发展是分不开的。罗尔斯顿率先将生态伦理学 研究扩展到了哲学层面,他的自然价值论在西方生态伦理学理论中占有很重要的 地位,在他的《哲学走向荒野》和《环境伦理学》两部书中都系统地提出了他的 自然价值论思想。他认为伦理学除了限制性地约束人的行为和关系之外,更重要的 是还应该体现在人的义务上,而“我们正是从价值中推导出义务的”。这样价值理 论便成为了伦理学,也就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而邬焜的《信息哲学》中也 提出了信息价值论的思想,信息哲学作为一门生命力极强的新兴哲学思想,它的价 值论体系更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强烈的时代性意义。生态伦理学如果想要得到 发展,并走出现在的发展困境,就有必要在价值论上引入信息哲学的视角和理论。

一、从自然本体出发的价值定义 价值一直是一个很难定义的概念,甚至有些哲学家还提出了价值无法 定义的观点,并责怪定义主义者的无知与牵强。基于相应的考虑,罗尔斯顿也有 意无意地回避了价值定义的问题,他直接从自然价值能否成立,以及自然价值的 分类等问题入手来阐释他的自然价值伦。也许在他看来,价值概念已经是不言自 明的了。其实,并非如此。

直到目前,价值概念仍然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然而,按照系统理论 的相关观点,任何概念都应该在其相关的系统中获得相对确定的规定,否则,它 便不可能被我们清晰地把握,也不可能保证利用这些概念所展开的逻辑思维的准 确性。我们既然要研究价值哲学,那么,就有必要对价值哲学中的核心概念—— 价值进行定义,如果不能给出一个相应的定义,那么整个哲学体系的根基便很难 确立。事实上,能够给出怎样一个关于价值概念的定义往往能够成为确立相应价 值哲学理论性质的一个基本前提。在经典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并没有一个关于一般价值概念的规定。

当年马克思的着眼点更多关注的是劳动价值的问题。在他所阐释的政治经济学理 论中,价值指的是体现在商品中的社会劳动。价值量的大小决定于生产这一商品 所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多少。如果我们把这一层面的价值概念直接看作是价 值的一般规定显然是过于狭窄了。罗尔斯顿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价值的一般规定, 但从他关于价值的基本理论的阐释中也可以看出他并未把他的生态伦理价值论 限定在劳动价值论的范围内。因为,他所提出的自然价值论就是要批判以人类中 心主义为倾向的价值理论,而劳动价值论适应的范围恰恰是人类生产的领域。

目前较为流行的一些关于一般价值的定义更多强调的是客体对主体 的积极作用。随着当代价值哲学的发展,这样的一类定义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批 评。因为此类定义明显地具有两个方面的局限:一是把价值存在的范围狭隘地限 定在主客体关系之中,不能揭示自然事物自身具有的价值;二是只承认“积极作用” 的正价值,不承认负价值和中性价值。

在邬焜所著的《信息哲学》一书中,在讨论价值概念的定义时有一段 很精彩的叙述。他首先分析和批评了两种相反的关于价值难于定义的观点。这两 种观点一种认为价值概念“太单纯”,因而不可定义;另一种则认为价值概念“太综 合”,因而不可定义。

如果把这两种观点综合起来,价值似乎是一个既“太单纯”又“太综合” 的概念,也许,只有“上帝”这个概念能与之相类似了。因为“上帝”无所不包、无处 不在,又先于、高于一切,超然于一切之上、之夕卜,这不恰恰就是既“太单纯” 又“太综合”了吗?正因为这样,“上帝”这个概念表面看来似乎每个人都能理解, 但其实每个人都难以或者不能给出一个确切的定义来解释它。

但“价值”这个概念毕竟不是神学概念,它是可以被逻辑与系统思维所 驱驾的。“从系统思维的观点来看,一个绝对孤立的事物是不可理解的,具体到概 念就是,一个绝对孤立的概念是不可界定的。所谓绝对孤立就是既无内部关系,也无外部关系。”之前提到的“太单纯”就是无内部关系的,就如同无法再分的微粒。

而之前提到的“太综合”就是综合到无所不包的程度,以至于外无它物,于是就没 有了外部关系。“那些有外部关系的‘太单纯’之概念可通过内涵法定义;那些有内 部关系的‘太综合’之概念可通过外延法定义;
那些既不‘太单纯’,又不‘太综合’ 之概念则既可通过外延法,又可通过内涵法来定义;只有那种既‘太单纯’,又‘太 综合’的概念,亦即对内、对外都是绝对孤立的概念才是不可定义的。”m348“然而, 那种既‘太单纯’又‘太综合’的事物或概念是根本不可能有的。因为,‘太单纯’就意 味着小而无内(如,德谟克利特的‘原子’),那么,它便一定会被更大的系统所 包容,这就使它必然会有外部关系;
而‘太综合’则意味着大而无外(如,广义的 ‘宇宙’、‘存在’概念),那么,它便一定会包含了许多个层次和部分,这就使它必 然会有内部关系。” 那么,照此分析,价值概念不可能既“太单纯”,又“太综合”,所以, 前面两种关于价值概念不能被定义的论说也就不攻自破了。既然价值概念是可以 被定义的,那么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便是如何给价值概念下定义了。

目前流行的价值定义的歧义太多,很多哲学家都试图定义价值,但都 很难走出人本主义的圈子。邬焜提到了王玉樑先生归纳出的六种关于价值定义的 类型(需要论、意义论、属性论、劳动论、关系论、效应论),“但这六种类型 都全然是在以人的世界为参照的主客体关系的范围里来界定价值的本质 的”m352。这种主客体二元对立世界观基础下的价值论必然是单向的、片面的和 肤浅的。

罗尔斯顿的自然价值论也是旨在批判这些人本主义或人类中心主义 的价值论倾向,而意图创立自然本体论的价值体系。他的初衷是对的,但他的自 然价值论在价值本身定义问题上就没有走出先前的误区,还是从主客体二元的基 础出发,从人的角度出发来解释价值,明显是力度不够、根基不牢。

但信息价值论从复杂性系统思维的角度出发,还是总结出了价值的定 义:“从哲学层次来看,价值乃是事物(物质、信息,包括信息的主观形态——精神)通过内部或外部相互作用所实现的效应。”W354之前我们曾提到一种流行的 观念,这一观念简单地将价值归纳为某种“作用”,“作用”这一概念和邬焜所用的 “效应”概念虽然表面看来十分相近,但如果仔细分析这两个概念的含义其实并不 相同。“效应”是事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价值产生于作用而又 不是作用本身,作用带来的作用者改变的效应才是价值,而这种效应不能单纯地 被理解为主体需求或者人的个体感受,如果是这样就将效应的范围狭隘化了。这 种效应应该是相互作用的双方或多方共有的,是不依赖观察者和感受者而客观存 在的,并且,相关的效应既可以在有认识能力的主体和与其作用的客体之间发生, 也可在没有认知能力的一般自然物的相互作用中发生。这种效应的性质可以是积 极的、消极的或中性的。这就是正价值、负价值或中性价值。如此看来,邬焜提 出的价值定义更具有广泛的普适性和解释力。它既可以包容已有的以人为中心的 价值理论,也可以解释更为广泛的自然价值现象。另外,根据这个价值定义还可 以把价值和价值感受、价值评价和价值理想等区别开来,并分出相应的价值活动 的层次。在这些价值活动的层次中,一般自然物间的自在的价值效应乃是具有基 础性和本原性的价值效应,也就是元初价值,而其他层面的价值活动都只能是由 元初价值所派生的次生性价值,我们不应该将这些众多的不同层次的价值活动混 为一谈。而不能区分这些不同层次的价值活动,简单用价值感受、价值评价和价 值理想来代替价值本身则正是西方传统价值哲学的主要缺陷。

自然价值论应该以相应的能够包容自然价值的价值概念定义为基础, 从这样的价值规定出发才可以真正走出人类中心主义或者主客体二元对立的价 值论的局限,进而真正构建一种适合于当代生态文明理念的价值哲学。

二、自然中的价值 罗尔斯顿的价值哲学旨在发掘自然中的价值,他认为对于提出大自然 没有任何内在价值的看法“是我们要逐步予以检讨的”[1]2。他的价值理论首先针 对的是流行于现代西方的以人的主观偏好为标准的主观主义价值论。他认为,现 代西方的主流价值理论是一种依赖于人的主体的价值理论,缺乏对价值问题的客 观性解读。在实用主义哲学那里,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倾向更为强烈。在对现代 西方主流价值理论进行批判的基础上,罗尔斯顿力图探寻自然的内在价值,确定价值的客观性和自在性。

在《哲学走向荒野》一书中,罗尔斯顿总结出自然的十种价值类型:
生命支撑价值、生命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宗教价 值、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的价值、辩证的价值。之后又进行 了补充,在《环境伦理学》中扩充到了十四种,添人了历史价值、使基因多样化 的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⑴,他认为这些价值是自然独有的价值, 而不是基于人类创造或者评价的。

虽然罗尔斯顿的初衷是正确的,对问题的认识也是明了的。然而,细 究起来,他所提出的上述价值分类的基础仍然停留在人的价值评价的层面。我们 在前面已经提到,价值评价与价值是两码事,价值就是事物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 应,价值本身是效应,价值评价则是从人类自身的价值标准出发对相关效应作出 的评判。罗尔斯顿始终没有走出传统价值理论的阴影,显然上述的分类不是关于 效应本身而是关于价值评价的。由于罗尔斯顿的这一分类不是关于价值本身的, 所以,这种分类并不是直接针对自然价值而提出的价值理论。

经过分析,可以大致把罗尔斯顿提出的上述十四种价值类型分为两大 类:第一大类是抽象价值,包括三种:多样性与统一性的价值、稳定性和自发性 的价值、辩证的价值。这三种价值从表面来看,既可以针对自然,也可以针对个 人、人类和人类社会。然而,它们都不是在“效应”的层面上作出的解释,而只是 一种评价,因为多样与否、统一与否、稳定与否、自发与否、辩证与否等等,都 需要借助某种有智慧的评价主体才能作出评定。

第二大类可以看作是具体价值,占了大多数,包括十一种:生命支撑 价值、生命价值、经济价值、消遣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使基因多样化的 价值、历史价值、文化象征价值、塑造性格的价值和宗教价值。这十一种价值基 本上都是从人类自身角度出发的价值评价,虽然罗尔斯顿一再强调这些价值是不 基于人类的创造或存在的,但事实是他还是不经意间走人了从人类角度出发的价 值评价的误区。其实,仅从字面的含义来理解就不难发现,这十一种价值都被或多或少地打上了人类需求尺度的烙印,这些价值评价在实质上都不是从自然本体 出发的,而是从自然对人类自身利害关系的角度出发的。

现在分别对罗尔斯顿所提出的这十一种具体价值作一概要的评价:
1.生命支撑价值。指的是自然维持生态系统运作以支撑生命的价值。

罗尔斯顿强调支撑生命的是整个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整个生命文化的“底基”。

他激动地反问道难道不是由于地球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人们才认为它有价值吗? 难道这个生命支撑系统的价值真的仅仅是作为后来者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吗”地 球是前于人类、孕育人类的母亲,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所以人类价值仅仅只是 自然价值派生的次生价值。尽管罗尔斯顿强调的是整个生态层面的价值,但这个 价值明显还是从人类生存的角度出发的,毕竟自然界并不在乎有生命或者无生命, 自然只是在遵循自然自身的规律运动罢了。自然内在价值的重点应该是在于自然 本身的性质和规律。

2. 经济价值。这是一种人类特有的价值体系,罗尔斯顿举了石油这个 例子来强调他所说的经济价值是自然内在的,针对的是马克思的价值概念,他认 为人类的技术只能转化自然物并不能创造,所以自然物本身应该是具有价值的。

就算你说石油在开采前就具有经济价值,并不是在人类劳动被加人之后才有的, 但这种观点也仅仅是对人而言的,是否具有经济价值还是关乎交易者和使用者的 利益。他提出经济价值的初衷竟然还是在于自然有近乎无限的资源可以让人类来 发掘。随后他就举出了盘尼西林(青霉素)的发现和小麦杂交的例子,期待着自 然中更多隐性的可利用资源被人类科技发现。这的确是个人类保护自然的理由, 但同时也是个自私的理由,说难听了就是为了有利可图,果真没有躲开经济这个 利益的字眼。这样的一种将人本主义价值论折射到自然中的价值理念实在不能令 人满意,因为他所强调的仍然是自然对人的价值。

3. 消遣价值。只有髙等生命才有娱乐的意识,消遣活动的确是人类独 有的行为,是人类高水平娱乐的某种态度和需求,是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物质和精 神层面的“享受”与“调节”。的确,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消遣场所之一,尤其是对于那些在人造自然环绕中的社会人来说更是这样,很多时候人挣钱是为了休闲、消 遣。说自然本身就有消遣价值,实在令人费解,如果没有了人的需要,以这个评 价原则得出的这些价值怎样体现?自然不是为了让人消遣而存在的,恰恰相反, 是人类处在自然界中都会有种回归母亲怀抱的归属感。消遣价值充其量也仅只是 与人类享乐行为相关的一种效应而已。它可以成为人类保护自然的一种理由,而 绝不是自然本身的价值,只能算作是自然服务于人的价值。

4. 科学价值。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关键就在于科学技术。如果有 科学价值这一提法也应该有技术价值才对。在之前的生命维持价值中就提到了, 这里的价值应该就是指人类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源于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科学 只是在认识自然,技术只是在实践中实现的自然物的转化。连罗尔斯顿也说自然 是一本叹为观止的小说,要是这样科学只是在帮助人类识字,技术只是能让人类 作个注释而已,这本书本身并不会具有内在的科学和技术价值。它就写在那里, 怎么读怎么批注是读者的事。科学和技术价值只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的过程和结果 对人类自身的价值,说其属于自然本身的价值是牵强了。

5. 审美价值。要审美就要有审美的主体,而这个主体只能是人,这只 是丰富人类精神世界的属性。所以,美只能是属人的一种价值体验或价值,在这 里,自然本身无所谓美丑,甚至没有善恶,自然是创生与毁灭并存的,从来不带 一丝怜悯,也不会无缘由地屠戮。它只遵循法则,不止运动。审美的活动只能是 属人的,美丑问题只能放到人道价值的范围中来讨论。

6. 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自然在出现生物和基因的漫长道路上不知 毁掉了多少的物种,消亡的必然要比现在还存在的多出太多。基因多样化是生物 为求得适应自然而生存所应对的唯一方法。然而,就自然规律本身而言无所谓基 因的有无或样态的增减。自然自身演化的效应既可以创生基因模式,又可以多样 化或单调化,甚式泯灭基因模式,但无论是怎样的一种演化效应都是自然自身运行 的价值。谈基因多样化的价值,只能是相对于生态、相对于生命、相对于人类的 发展而言的利害评价。“在某种千载难逢的机遇下,一小点基因信息就能使人类 受益匪浅”[1]16,或许罗尔斯顿是太想让人类来保护自然了,哪里都离不开从人 类利益出发而考虑的保护理由。但作为价值层面的哲学著作,既然认为人本主义价值论是错误的,的确是不应该再向这方面靠拢了。

7. 历史价值。历史可以说是时间单向性所造成的必然结果,历史就 是自然界循环变化所留下的信息痕迹,这确实是一种自然效应的价值。但是,通 常我们在使用历史这个术语时,总是区分为自然史和社会史。如果单纯讲自然史 那当然应属于自然价值,但是这里还有一个问题,这个自然史价值是针对自然本 身的,还是针对自然对人的效应的?如果是后者,它仍然属于人道价值的范围。如 此看来,对于历史价值我们还需要详加讨论和说明。从罗尔斯顿的角度来看,他 似乎更在乎美国的发展史,更重视人类社会的时代价值。虽然他也提到了黄石公 园的自然环境,最后也提到了单纯的自然史,但是在罗尔斯顿那里,这两部分的 历史价值仍然是被绑架在人类社会史的战车之上的。

8. 文化象征价值。文化这个术语几乎是人类专属用词了,文化象征 是社会化的产物。罗尔斯顿举出了秃鹰象征美国人的自我形象,加拿大盘山羊是 科罗拉多州的“州立动物”等。很多文化象征物的确是直接取于自然物,但是,这 些自然物并不是在其自然本真价值的层面被使用的,它已经转化成了人类意志抽 象代示的产物,是一种精神和信仰的文化符号,在此,罗尔斯顿所讨论的根本不 是什么自然价值,而是假自然物之形所承载的人的社会文化符号价值。

9. 塑造性格的价值。这明显是从人格塑造层面上所谈论的个人的价 值。•罗尔斯顿在文中提到了各种组织在荒野中的活动,如童子军、户外训练团 等。人类是从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荒野就是那种原始的生命生存空间,是最原 始生命维持系统的再现,是呼唤人类灵魂深处记忆的地方。就如同消遣价值一样, 其实身处荒野的人正是在这种野性呼唤与新鲜感充裕、兴奋与恐惧并存的复杂感 受中沉浸着的。这只是世界庞大的生命维持系统给人带来的效应而已。这应该是 属于自然及社会对于个人的价值或个人自身行为对自身的价值,根本不是什么自 然本身的价值。

10. 生命价值。其实,按照罗尔斯顿所分的价值类型,上面提到的生命 支撑价值、使基因多样化的价值和这里的生命价值应该是一种价值。另外还有一些价值类型(如消遣价值、塑造性格价值、文化象征价值等)就其根本而言,也 都与这三种价值的意义相关联。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罗尔斯顿的价值分类并不 严谨,把某些同样性质的价值分为了不同的类型。

11. 宗教价值。宗教也是人类特有的,人类社会都是起源于自然,宗教 必然也是。宗教的神明形象基本都是来源于人和其他生物的集合体,是人类内心 敬畏的自然的衍生物。罗尔斯顿也写道:“大自然是某种宗教‘资源’,就像它是科 学的、消遣的、审美的或经济的资源一样。”然而,就是在宗教起源的自然基础 上来谈论宗教价值,这也仅仅是自然对人的价值以及自然对人的社会的价值,而 并不是什么自然本身的价值。

以上十一种价值与其叫作自然所承载的自然本身的价值,不如叫作自 然对于个人、人类、人类社会的价值,或者说是人类出于自己利益考虑为什么要 保护自然的理由。因为这些价值本身就是人类对自然、对人类或个人本身所起的 价值的评价,而非自然本身的与人无关的内在价值。

这就如同邬焜信息价值论中提到的人道价值一样,作为人类本身是很 难逃出人道价值这个范畴的。因为人类作为一个需要生存延续的群体,必然首先 从自己的角度来评价世界,以自己的利害来对待价值问题,甚至“价值”这个词最 初的创立应该也是为了描述人类或个人利害关系的。但也正是这样的思维模式限 制了生态伦理学的发展,限制了人类的观念。

笔者认为最高的天道价值就在于自然本体的发展进化价值。正是自然 本体有条不紊的发展进化过程,各种复杂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及近乎无限的时空支 持才能够产生现在的地球生态系统,这种永恒不变的变化和发展是自然本体最高 的价值趋向。自然并不是为了创造和维持高级生命而存在的,自然仅仅是本分地 遵循规律进行着发展和运动,人类的出现或许是自然进化的意外,或许是必然, 但人类作为自然“垂青”的“宠儿”,在庆幸之余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定自己 的位置。妄自尊大、本末倒置的态度和行为都只会招来自取灭亡的恶果。三、价值的基本形式和天道价值 正如我们之前提到的,罗尔斯顿提出的那些自然的价值其实都还只是 停留在对自然价值评价的层次,并且这些评价绝大多数都是针对相应自然现象对 人类的影响和作用而作出的。如此看来,与其说罗尔斯顿是在为自然本体确定价 值,不如说更像是在叙述自然对于人类有哪些重要的应用价值,这样的价值确定 更像是劝说和教育人类,自然生态有哪些人类未发觉的对人而言的实用价值。这 种以人道价值为出发点的生态伦理学根本无法真正揭示自然生态的本然价值,更 无法真正揭示自然自身的本然价值。

从罗尔斯顿的相关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他所建立的自然价值理论 的这种不彻底性。罗尔斯顿在反驳传统价值评价观点时曾这样写道:“泥土具有工 具性的价值,但它不是那种拥有自为价值(valuebyitself)的存在物,更不具有那种 据之向人类提出权益要求的价值……一块孤立的泥土确实不具有任何内在价值, 也很难说它拥有多少自在价值(valueinitself)。”⑴262之后他开始通过泥土是整 个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来确定这些传统无价值的自然物的价值地位。他先肯定了整 个生态系统对人的价值,而后又推论出处于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这一块泥土也分享 了生态系统的价值。

应该说,罗尔斯顿为一般自然物确立其自身价值的思路是可贵的,但 是因为他的整个价值解释和评价体系都是建立在传统的人类价值观的基础之上, 所以,他的相应理论便显得十分苍白无力,论证的过程和逻辑是那样的牵强和艰 难,这就导致其自然价值理论的肤浅和不彻底性。

要怎样才能合理阐明自然自身的本然价值呢?这就需要建立某种与 人道价值相对的天道价值的观念。从当代信息价值论的相关理论出发,我们可以 说任何自然物,也包括罗尔斯顿所说的那块泥土,都应该有其自在价值。因为, 任何自然物,也包括那块泥土,它们都只能在复杂的内部和外部的相互作用中存在, 而只要有相互作用便会产生相应的效应,而任何相互作用中的效应都是价值。罗尔斯顿也注意到了信息量的问题,一块泥土中包含的信息量是惊人的,包括其中的 微生物和各种组成成分,以及自然进化留下的一系列痕迹,还有它身处自然界与 周边事物的相互联系的配合和交换。现在扩展开来到整个生态系统,山川、河流、 大气等等这些无生命的事物它们无时无刻不在运动变化着,这些相互作用所产生 的大量效应都是价值,但这些价值都实实在在地处于自在价值的层面。

既然上文提到了自在和自为价值,现在我们就有必要确立三种基本的 价值形式:自在价值、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

首先,价值是指事物相互作用的效应,自在价值是自然事物依照自然 规律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效应,这是最普遍最基础的价值形式,也可以称之为 原生价值。只要事物间的相互作用产生效应,自在价值就会存在,不依赖任何观 察者、评价者的创造和介入。

自为价值是自在价值在主体中的直观把握,是生命形式依照本身的价 值需要对自在价值的认识和判断。自为价值是价值反映和价值评价。传统价值哲 学中的价值理论大都是从人类自身活动的角度出发,以自为价值来解释价值。这 样的价值理论往往以人的价值认识为出发点,把人的价值评价结果直接看作是价 值本身,这才出现了以“客体对主体的积极作用”,或者说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 足”,来规定价值本身的相关价值论学说。

再生价值是人类在自为价值的基础上,对于价值的设想和相应改造后 所产生的人们努力追求和试图实现的价值形式和价值理念。

自在价值是没有善恶、对错、好坏、精粗、美丑、利弊这些属性的。

只有主体通过分析和比较,主观性地加以感受和评断之后所产生的自为价值才具 有了上述的那些性质。自为价值、再生价值是具有主体性和个体性的,是主体通 过对价值现象及其利弊关系的认识创造出的评价性认识和应当追求和实现的理 想模式。每个个体对于价值的评价和理解各不相同,其所要实现的价值追求和价值理想也各存差异,这就形成了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性的特 征。然而,在严酷的自然和社会的环境中,人们又必须以群体的类的方式集中起 来才可能以人自身的方式生存和发展,这就决定了人类在价值取向、价值评价、 价值理想和价值实现活动中又往往具有某种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的相关性特征, 由此出发,人所创造的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又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群体相关的共性 特征。这样,我们必须承认,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乃是价值的个体主体性与群体 共同性的辩证统一。

在信息价值论中提到了人道价值与天道价值的概念。天道价值是人道 价值的基础,天道价值高于人道价值,人道价值是在天道价值演化的基础上产生 的。“天道价值并不否认人道价值,它只是把人道价值看成是天道价值在自身发展 演化的进程中所创生出来的价值现象,这一价值现象同样是实实在在的相互作用 之效应,只不过它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现实相互作用 中呈现出来的效应。另外,在人道价值中不仅仅是物与物、物与自在信息、自在 信息与自在信息的相互作用之效应,而且还增加了物与精神、自在信息与精神、 精神与精神的相互作用之效应。” 天道价值可以理解为是自然本体的自在价值,是自然界遵循其运动进 化规律而产生的相互作用效应。正是这些相互作用使自然界演变出了生命维持体 系,进而产生了生命,然后是智慧生命,人类只是这些漫长演化过程中的沧海一粟、 昙花一现罢了。人类传统的价值观念一直停留在自为价值和再生价值阶段,并没 有深刻认识到自在价值的本原性和决定性。自在价值,也就是天道价值才是自然 界最高的价值。

四、建立包容自然价值和物质一信息双重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 罗尔斯顿提出了辩证价值和进化价值的概念,用因果联系以及进化的 思想来为价值溯源,找到价值的出发点和基础。这样的做法就是一个突显自在价 值或者说天道价值本原性和基础性的过程。信息价值论中这样写道从自然本体的 角度来看,天道价值是原生价值或本源价值,人道价值是次生价值或派生价值,而人的价值反映、价值评价、价值取向、价值设计则是对原生和派生价值的主观认 识,以及主体观念形态的价值模式创造。”罗尔斯顿指出,传统的辩证价值评价, 仅仅是主客体二者的相互简单变换,并没有考虑到复杂性世界关系和自然环境的 大背景。应当说,罗尔斯顿的这一批评是深刻而合理的。

根据现有的信息价值论和生态价值论的理论,我们应当建立一种全新 的价值哲学,这一全新的价值哲学不仅能够包容自然价值和信息价值,而且应该 有它自身全新的价值评价体系。这样的价值论学说首先应当立足于自然进化的自 在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辩证而复杂的 多重价值关系。

既然价值是事物相互作用的效应,我们就有必要对事物相互作用所产 生的效应作出一个基本的分类,信息哲学的相关理论认为事物的相互作用能够产 生多重效应,这些效应主要表现为六个方面:
A:物自身的一种直接存在的样态向另一种直接存在的样态的转化;

B:中介物的产生和运动;

C:物物间的联系、过渡和转化;

D:物自身的直接存在向间接存在的过渡;

E:相互作用物的间接存在的相互凝结;

F:新的间接存在样态的建构。这六种效应里的前三种属于直接存在的物质性变化的效应,而后三种 则属于间接存在的信息性变化的效应。这样,我们就区分出了在一般事物相互作 用的过程中所实现的双重性质的效应:物质性效应和信息性效应。我们有理由将 这双重性质的效应分别称为物质价值和信息价值。

我们可以发现,在我们要建立的全新价值哲学理论中,自然价值和信 息价值占据着价值体系的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传统价值观中所缺失的也正是这两 个重要的价值维度。新的价值评价体系,也可以说生态的价值观应该是从自然本 体出发,不仅仅要用复杂性的辩证关系来对待价值关系,还应该考虑到进化演变 的自然生态大环境,最后还要以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的态度来评价价值现象。

生态价值论是生态伦理学的理论根基,合理的生态价值论必须确立自 然本体的自在价值,亦即天道价值的第一价值的本原性地位,这样生态伦理学的 发展才不至于限制于人类中心和生态中心这些无休止的争执中。立足于自然价值 和物质-信息双重价值维度的全新价值哲学能够成为生态伦理学和人类坚持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最切近的哲学基础。

邬天启(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