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动物行为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人文实践什么意思

刍议动物行为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

刍议动物行为学中的人文教育实践 一、拓展非科技文化 科学家的生活轶事、古人的科学观点、文学作品中的科 学现象以及科学哲学等人文知识均可以融于专业课堂中。从 小痴迷于动物的珍妮•古道尔26岁芳龄置身肯尼亚森林观 察黑猩猩,长期居住和接近使其获得了黑猩猩的信任,并能 仿效黑猩猩的动作和呼叫声和它们作一定程度的沟通,这直 接证明了物种间声音交流行为的存在。古人的一些哲学思想 也和行为学相符,例如《易经》中的小畜(通“蓄”)卦 “”,为云行天上、小有蓄养之象,其实动物的休息行为也 符合这个道理,休息的目的是减少耗能、积蓄能量,但不能 过度,因为“蓄”是为了“发”,休息的是为了活动,活动 才是动物的最终目的。而古代农书《齐民要术》中的“圈小 则肥疾”则从科学的角度说明了休息在养殖中的应用,其所 述“处不厌秽,泥污得避暑”则指的是猪通过在泥水中打滚 调节体温的行为。另外,很多古代文学中也包含行为学知识, 如白居易的诗“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 瘦雏渐肥。”描述的是燕子的育幼行为,杜甫的诗中“穿花 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则是描述的昆虫的性行为。

和动物行为相关的成语更是不胜枚举,如舐犊情深、呆若木 鸡、飞蛾扑火、惊弓之鸟、山鸡舞镜等。发掘科学技术知识 相关的文化知识,既能拓展学生的人文知识,又能使抽象的 理论、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二、培养科学精神 1.阐明科学影响 将科研成果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纳入教学内容中,并 介绍学科中与当前国计民生密切关联的知识。例如,对动物 学习行为的了解有助于动物管理,动物的调教多是操作式条 件学习的过程,这就必须控制行为和奖惩的时间间隔,研究 表明在小马咬人30秒后再惩罚无济于事,却会增加其对人的 恐惧,充分利用幼畜的模仿学习也可以更快速有效的进行调 教。利用动物探究行为的特点可以开发相应的养殖器械,不 同动物的专门饮水器便是最典型的应用。通过科学应用的讲 述可以使学生了解科学与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密切关系 及其重大作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造福人类与社会的 热情。科学对社会既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影响。例如,育种 科学的进步使人工选择的进程大大快于自然选择,特别是分 子遗传工程的发展使动物承受极高强度的选择压力,而育种 过程中育种目标和生物适应度的不一致使得动物环境应对 能力下降,一些行为甚至出现异常,例如雄性火鸡的交配能 力下降、高产蛋鸡的孵化行为减弱、高瘦肉率的皮特兰猪应 激增多、高产奶牛的互吮癖等。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反思 科学对自然和社会带来的危害,使学生注意科学应用的社会 后果,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道德观,树立社会责任感。

2.再现科研历程 科学发展历程是不断修正错误、走向真理的过程,也是无数人付出的过程。关于蜜蜂是色盲的说法曾经一度流行, 有人在实验室用变换颜色的灯对蜜蜂辨别颜色的能力做了 实验,发现无论颜色如何变化,蜜蜂总是飞向较亮的一边, 于是认为蜜蜂只能分辨光的强弱,不能分辨颜色。但动物学 家卡尔•冯•弗里希对这一结论持怀疑态度,他在自然环境 中对正在采蜜的蜂作了实验,而且他用的不是灯,而是带有 各种颜色的纸板和不同色调的灰色纸板。结果发现:采蜜的 蜂对颜色是产生反应的,特别是对黄色和蓝色。之所以会得 出不同的反应,是因为出于逃生动机实验室内的蜜蜂只会对 光的强度产生反应,所以飞向较明亮的地方,而采蜜的蜂对 颜色产生兴趣则是采蜜动机的作用。弗里希对蜜蜂研究的最 著名成就是蜜蜂的舞蹈语言,尽管很多人都难以相信蜜蜂具 有这么奇妙的沟通能力,在生物界争论多年后,最终证明他 的发现是正确的,他也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但对于蜜蜂舞蹈 的重要性现在仍有争议,克里斯托弗•格鲁特等最近的研究 发现,在和找到食物的蜜蜂一同跳舞的那批蜜蜂中有93%的 蜜蜂未能理解这只蜜蜂表达的有关食物的信息,而是飞到有 其他食物来源的地方。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蜜蜂通常都 无法搞懂跳舞的蜜蜂所传递的信息。有些蜜蜂甚至看了超过 50遍的舞蹈,并且几进几出蜂巢,但最终还是未能找到食物。

而以前有关蜜蜂摇摆舞的多数实验都是在非自然条件下实 现的,外部环境很单一,因而蜜蜂舞蹈的表现也很简单。毋 庸置疑,摇摆舞对蜜蜂传递而言确实起着一定作用,但其真实的效果尚需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科学发展历程是不断修 正错误、走向真理的过程,也是无数人付出的过程,对科研 历程的了解有助于学生真正理解实事求是、敢于批判、甘于 奉献、勇于探索的精神是科学发展的动力。

3.突出科学美学 科学本身就蕴涵了美,科学因其逻辑力量的内在和谐、 理论架构的奇妙想象而具有极大的美学力量。行为学由于动 物的多样性,其中更是蕴含着力量之美、运动之美、情爱之 美、和谐之美,等。例如,大部分幼年动物,不管哺乳动物 还是鸟类,大都有共同的面部特征:短脸、宽额、大眼和圆 鼓鼓的双颊,因为这些视觉刺激可以激发母性行为,这体现 了动物的关爱之美;
幼畜之间及母子之间的游戏行为则体现 了和谐之美;
雄性动物的领地保护行为体现的则是力量之 美;
雄鸟求偶炫耀的巢则体现了一种精益求精的巧妙之美。

当然,不仅动物行为本身是美的体现,科学探索的过程也是 对完美的追求,通过突出科学中的美学可以将学生吸引到这 一充满情趣的殿堂,激发学生投身科学的兴趣。

三、塑造健全人格 1.完善教学方式 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摒弃灌输式授课,教学过程中不断 改进教学方式以起到很好的人文教育效果。例如,启发式教 学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学生的主体地 位、自主能力都得到加强;
讨论式教学使学生始终处于“问 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因学生看问题的方法不 同,会有不同的观点,并展开讨论,从而在不同角度来揭示 科学的内涵和基本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创新精 神。通过课堂分组讨论和课下布置团队型作业,可以培养学 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奉献精神。不同的教学方式,可 以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产生不同的作用。

2.营造民主课堂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可以起到潜移默化的人文精 神培养作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还有助于营造一种 平等、和谐、民主、宽容、打破权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去 感受、体验,既有助于学生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兴趣,也接 受了蕴含着人文精神的专业教育,养成了活泼、宽容的品行, 强化了民主、自由精神,人文随知识渗透到了学生的人格中。

同时,通过大量的人文知识和实践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可 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充分的课堂讨论也能激发学生的注 意。活跃的课堂气氛既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和记忆,也有利民 主课堂氛围的形成。

3.加强人文关怀 加强人文教育,更要在教学中体现人文精神,坚持以人 为本的原则,要求学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就 是对人的尊重、信任和关心,把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的价值和自由作为教育的目的,一切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 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作加工的原 料;
为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作用,而不是指导,尊重学生的 主体性;
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树 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尽可能为学 生提供帮助。

4.树立教师模范 在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学生, 教师的学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为人处事均会在学生心 里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直接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在专 业课程中渗透人文教育,最有效的方法是严格要求自己,用 自己良好的科学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宽厚的待人方式和 平等的人本观念去感染学生。同时要以自己的认识经历和感 悟去引导学生体味人生哲理,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灵魂的碰 撞、心灵的沟通,提升其人文素养,培养良好的人生观、价 值观。总之,《动物行为学》课程中人文教育的融入在拓展 人文知识、培养科学精神、塑造健全人格方面收到了良好的 效果,对其他专业课中的人文教育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但是 专业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有着诸多手段,刘献君曾总结为:
起于知识、启迪精神、渗透美育、行为互动、营造氛围、以 悟导悟、以人为本、提升境界。无论如何,人文教育寓于专 业课堂是素质教育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专业课堂应该成为 人文教育的重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