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现代文阅读教学整合点探析
单元现代文阅读教学整合点探析 知识是课程的最直接的一级制约因素,“语文知识是语 文规律的科学概括和语文学习方法的科学总结,对于语文训 练和语文能力培养是必不可少的。”①笔者现从“更新‘知 识’认识、强化‘知识’教学”与“基于‘知识’视角、探 索单元现代文阅读整合教学”两个方面展开探析。一、更新“知识”认识,强化“知识”教学 (一)现状 2.“知识”理解现状:有不同程度的窄化现象。从“知 识”的外延来说,我国学界比较认同的是,知识类型主要包 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课标强调的 “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关于语法修辞的概念与定义 知识等,均属于陈述性知识范畴。目前大多数教者潜意识里 理解的“知识”仅仅限于陈述性知识,不同程度地忽略了程 序性知识与元认知知识,窄化了对“知识”的理解。
(二)更新 基于上述的不同程度的窄化现象与轻视现象,我们有必 要更新对“知识”的认识,并强化“知识”教学。
1.知识维度 在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使用40年之后,安德森对其进 行了修订,从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两个维度进行了区分。② (1)知识类型。包括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程序 性知识和元认知知识四个种类别,并细化为11种知识。即,事实性知识主要包括2种:术语,具体细节元素知识;
概念 性知识主要包括3种:分类和类目,原理和概括,理论、模 型、结构;
程序性知识主要包括3种:技能与算法,技术和 方法,何时运用适当程序;
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3种:策略 性知识,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自我知识。我国诸多学者进 一步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归并为陈述性知识。
(2)认知过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 创造六类,并细化为19种。即, 记忆主要包括再认、回忆2 种;
理解主要包括解释、举例、分类、概要、推论、比较、 说明7种;
应用主要包括执行、实施2种;
分析主要包括区分、 组织、归属3种:评价主要包括核查、评判2种;
创造主要包 括生成、计划、产生3种。
(3)二者关系。知识类型和认知过程有紧密的联系, 如“记忆”与“事实性知识”紧密联系,“理解”与“概念 性知识”紧密相连,“应用”与“程序性知识”紧密相连。
可以根据与知识的联系方式,将认知过程分为两种类型:第 一种类型包括记忆、理解、应用三种认知过程,它们与特定 知识直接关联,强调准确、规范;
第二种类型包括分析、评 价、创造三种认知过程,不仅可以整合各种知识,而且可以 促进记忆、理解、应用,强调灵活、实用。
掌握上述知识类型及其细类,有助于准确定位知识教学 目标,掌握认知过程类型及其细类,有助于有效选择达成知 识教学目标的策略与路径。2.更新认识 根据上述11种知识与19种认知过程,我们有必要更新对 “知识”的认识,重构语文教学知识体系。从11种知识细类 上看,有些是我们传统常规意义上的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如 “术语”“类目”等,有些知识已经是传统常规意义上的技 能,如“概括”“算法”“运用”等,有些知识已经是传统 意义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如“自我知识”等,还有,元认 知知识与我们通常理解的“知识”概念有很大的差别,既包 括属于过程与方法目标的策略,也包括支持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的价值判断。因此,我们理应更新自己对“知识”的认 识,用“广义的知识观”来观照“知识”这一概念。从广义 的角度说,生活中处处都是知识,在语文学习中同样如此。
以“课标”规定的“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为例, 就某个字来说,见其形能读其音属于“记忆”的“再认”, 听到别人说到这个音能想到这个字的形就属于“记忆”的“回 忆”,当看到某种情境觉得应该用这个字来表达的时候就属 于“理解”的“解释”。回忆与再认水平是陈述知识,用来 解释生活现象就是属于“应用”的“程序性知识”了。再推 而广之,这个字恰好让我组成一个词,这个词就是我要介绍 给大家的背诵某一首诗歌的有效方法,这就属于“元认知知 识”的“策略性知识了”。
再以教材中的补充材料为例,七年级下册《真正的英雄》 后有“学习快读”的小方块,“快速阅读法要掌握哪些要领呢?第一,必须是默读,不要朗读。力戒倒回去重读。第二, 根据阅读的目的和材料调整速度。第三,采取抓内容要点、 抓关键字、词、句、段的读法。第四,多积累词语和句子。
第五,经常练习,养成习惯,逐步加速。”某生能够知道或 能够说出这些“要领”,基本上处于陈述性知识水平,老师 要求快读时能运用这些“要领”属程序性知识,没有别人要 求拿到教材或其它阅读材料自己觉得该快读时主动选择这 些“要领”就属于“元认知知识”了。
3.强化教学 我国学界将事实性知识与概念性知识归并为陈述性知 识,在元认知知识中突出强调策略性知识,因此,陈述性知 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知识,可以作为我们确定知识目标 的逻辑支点,逐步建立起新的语文知识教学体系。
钱理 群先生强调:“这些年,针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机械灌输知 识条文的弊端,我们比较强调教学中的‘感悟’‘理解’与 ‘兴趣’,但确实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忽略必要的知识的 讲授,基本能力的训练,语言材料的积累和习惯的养成。这 里,还有一个或许是更为根本的问题:语文改革的最终效果 应该体现在哪里?衡量语文教学成功与否的最基本的标准 是什么?我想,是要表现为每一个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实实 在在的提高,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感悟力、理解力、 想象力、审美力的实实在在的提高,从而是达到人的精神的 实实在在的成长。”③二、基于“知识”视角,探索单元现代文阅读整合教 学 毫无疑问的是,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所占时间最多, 而效果又真的不尽如人意,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是不争的事 实。“面对如此困局,走整合性阅读教学之路是一良策。” ⑤优秀的一线实践者代表这样阐述:“在实践中,笔者深刻 地感受到基于课程目标和学生学情,合理地重组课文组织教 学,无论是对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还是激发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都是一个很好的尝 试。”⑥“课程整合”是目前课程改革的大方向,主要是指 跨学科整合,这种整合难度大要求高。在语文学科内整合, 难度应该要小一点,容易操作一点。在语文学科内整合中, 阅读教学改单篇教学为单元教学,其整合的难度又应该更小 一点儿。在具体的实践中,有整合意识的老师们,总认为“整 合点”不好找。现笔者就基于知识视角来探一探单元现代文 阅读的整合点。
(一)整合依据 1.课标落点。课标是标杆,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充分考虑 课标的落脚点。“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 课程。”任何一节课的语文教学目标都应以学生的语言发展 为宗旨,以学生语言思维逻辑的养成为归依,以学生精神的 丰富与人格的完善为追求。所以,设定教学目标时应以语言、 思维、精神的发展目标为主。⑦2.教材基点。编者编写教材时已根据学段的需要、学生 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学习心理设计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一般 也会在各学段的单元学习中设计相应的单元教学目标。学段 目标与单元目标是教师设计教学目标与课时目标的基本依 据。各课时教学目标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把它们放在一个单 元系统中考虑,才能实施有效的教学。
3.发展力点。教学设计必须基于学生未来发展所需及未 来社会发展所需。“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 合性、实践性课程”,就语文学科本质来说,学生未来所需 与未来发展所需的核心能力点主要是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 阅读能力主要包括读文本的能力、读人的能力、读现象的能 力,交流能力主要包括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就学 生能力成长来说,影响一个人阅读能力与交流能力高低的核 心主要是思维能力。因此,阅读能力、交流能力与思维能力 的培养理应成为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设计的依据。
4.考纲要点。分数是良好素质的附属品,一个语文素养 优良的学生其应考的能力理应不错。我们不应该只抓应试能 力,但在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中促进学生语文应试能力的 提高,这也是无可厚非的。单元课文的陈述性知识点、程序 性知识点与策略性知识点分布,对应于“中考考试说明”的 哪些基础知识点或基本能力点,这肯定应该成为单元目标与 课时目标设计的依据。
(二)支点探析立足于学生未来发展与未来社会发展所需,基于课标、 单元、考纲的要求,结合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与策略性 知识的类别维度,笔者有一设想:在现行教材每个单元的现 代文不少于3篇的情况下,重组单元教学内容,实施单元现 代文项目阅读整合教学,用四个项目主题完成单元现代文阅 读教学任务。这四个项目主题就是单元课文重组的整合点, 它们是:基础知识,整体感知,局部深挖,价值思辨。
1.基础知识整合点,笔者称之为单元知识课。主要对应 单元现代文的陈述性知识的落实,主要包括语言知识、文章 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识。文章知识、文学知识、文化常 识达到通常的“了解”水平,也即认知过程中的“记忆”维 度的再认、回忆,这类知识的学习由学生自主完成。重点是 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文字知识,对常用汉字的正确读、 写,对次常用字的再现;
词汇知识,应掌握积累词语、成语、 短语、熟读,能理解它们的基本义;
语法知识,了解词、短 语、句子、句群的基本结构格式;
修辞知识,了解语音、书 写、词语选用与搭配、句式选用及辞格的修辞作用。为提高 其学习实效,建议采用分组学习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整体感知整合点,笔者称之为单元基础课。主要对应 单元现代文的程序性知识中的言语领会知识与策略性知识 中的捕捉与概括重要信息的策略。言语领会知识主要指基于 阅读的阅读技法知识、文体阅读知识及文学解读知识等;
捕 捉与概括重要信息的策略,主要包括两种:一是确定文章的重要信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重要意义与读者所需要的重要 信息两个方面;
二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基于分析、评 价的认知活动,主要通过分析加工、整合加工等认知活动进 行。本课型是为深入学习打基础的课,主要偏重于内容的整 体感知,指向课标的每分钟不少于500字的默读训练,指向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的训练,指向“能够区 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 学样式”的训练,指向“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 息”的训练。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