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的路径分析
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的路径分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 和核心理念。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就是创设崭新 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情感,并通过师生 的双边互动、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 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 发展。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 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丢途径之一。自主探究 空间 学生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给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 血液,也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了新的思考与挑战,一问到底、 一讲到底的旧模式以不能适应新课程,那么新理念下的教师 要为学生留下什么,才能使学生感受成功、体验创新乐趣、 得到全面发展呢? 一、让学生充分发表见解,把自由表达机会留给学生 《新课程》明确提出,转变学生“要我说”为“我要说”,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因此,教 师先丢掉自己手中的那根指挥棒,充分让学生的表达从课堂 教学情境中扩展出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成效。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比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教 师出示例题“聪聪有5朵红花,黄花比红花多3朵,黄花有几 朵”后,并不急于讲解这道题的算法,而是引导学生如何想 办法解决这道题,并说说自己的理由。生1: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红花有5 朵,我先摆5根,黄花比红花还多3朵,在下面先摆和红花同 样多的5根,再摆出多出的3根,我一数小棒是8根,因此黄 花就有8朵。
生2:黄花比红花多3朵,把黄花看作大数,红花看作小 数,多3朵是相差数,求大数就用小数+相差数。列式为5+3=8。
…… 学生个个的精彩之处,使我顿悟了许多:在教学中,多 给学生留出时间和空间,学生往往表达出教师可能表达不了 的,感悟出教师感悟不到的东西,从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 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把动手操作的自由留给学 生 实践证明,学生只有动手操作,学到的知识才会印象更 深,掌握得更牢固。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挖掘教材中 可利用的因素,把数学教学中的一些知识设计成学生探讨研 究的实践操作的活动,让学生动手操作,感知感悟,从而培 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
如在教学“角的认识”时,我是这样进行的:
1.先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运用多媒体出示升国旗的 场面,画面定在国旗上,国旗变成一条红领巾,让学生说一 说红领巾是什么图形?三角形去掉一条边变成了什么图 形?2.让学生折一折,摸一摸。让学生拿出一张纸,按自己 的意愿折一折不同的角.再摸一摸折出的角的边和顶点,并 说一说有什么感觉。
3.让学生做一做,拉一拉。让学生用学具做出一个活动 角。用双手拉动活动角的两条边,看一看 角的大小与什么 有关系? 4.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出示大小一样边的长短不一 样的两个角,让学生判断谁大谁小?学生判断后,教师不要 立即给予评价。
这样,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折一折、摸一摸、做一做、 拉一拉、想一想,让学生进一步实实在在地区分这些物体的 特征,感知了它的根本区别,为图形概念的建立做了坚实的 铺垫。给了学生动手操作的时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亲身 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活而有趣。
三、让学生主动参与交流,把个性体验的空间留给学 生 《课标》中对“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提出了明 确要求,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而 学生要想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需主动参与,自主探索,合 作交流,真正形成自己对数学学习的切身体验。
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时,我出示算式:23-7=? 先让学生自己动脑筋,想想办法,算出结果是多少,再在小 组内交流,总结算法。小组汇报如下:一组:我是用小棒一根一根地减。
二组:我们是通过思考得出的,13-7=6,所以23-6=17。
三组:我们组是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算出来的。因为23-7 就是从23里去掉7个1。我先把计数器个位上3个1去掉。还要 去掉4个1,我就从十位上拨出一个珠子换成个位上10个珠子, 再从个位10个珠子里去掉4个,结果就算出了16。
四组;
我们把23分成10和13,用10-7=3,再3+13=16。
五组:我们先用23-3=20,再把20分成两个10,用一个 10-4=6,最后把6加上另外一个10就算出16了。
这样教学,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而主动思考与实验是 学生获得成功体验的基础,让学生主动思考与实验就必然开 放了课堂,形成张扬学生个性的氛围,才能展示出学生的不 同体验和困惑,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如果教师强调 统一的算法,学生能有这样丰富多彩的成功体验吗? 四、让学生主动参与练习,把发散思维的空间留给学 生 在数学教学中应设计一系列开放性作业,培养学生用发 散思维去思考问题,启发学生一题多思、一题多解、一题多 变,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引导学生从不同方位、不同角 度寻找解题方案。
如一张正方形纸有4个角,剪去一个后还剩多少个角? 这种结论开放性练习题,激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大胆地 进行创造性思维。学生一般能发现以下三种结论:□□□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通过点拨,引导学生冲破常规, 还能得出许多种结论。这种开放性练习促使学生认真仔细、 全方位地去思考,得出多种不同的答案,培养学生思维全面 性,发展了学生的潜力。
五、让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把课外探究的空间留给学 生 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时间,让学生多做一些探究性的工作, 从而增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和探索新知识的兴趣。教 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探究的热情从课堂拓展到课堂之外。如 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让学生自觉进行习题的设计,然 后在练习课上交流。
1.公式的顺用。在自学例题、自编习题的自主探究过程 中,我们能够感觉到我们的学生从教师的背后走了出来。在 分小组的合作过程中,我们的学生编制了许多习题,如101 ×64、98×102、125×72、125×79、125×88等,并在反馈 的过程中,将学习掀起一阵阵的“高潮”。采取探究性的学 习方式,教师稍加点拨,取得了事半功倍的理想效果。
2.公式的逆用。在自编习题的过程中,学生找出编题窍 门,也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在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时应 先找一找数的特征。在现实的探究过程中,有一位学生列出 了73×99+99的简算题,马上引来诸多争议,大部分学生认 为此题编错了。面对大家的反驳,这位学生也一时泄了气, 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我抓住这一教学契机,及时肯定了这位学生,并告诉大家:“他编得对,那么如何简算呢?留给 大家回去思考!”这样不仅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尊重了学生 的人格,而且也为下阶段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在这样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中,教师不要较多地占用 课堂时间,要给学生留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每个学生都 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状态。学生学得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 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思考、探究中获得 了新知识,体验到了“创新”的乐趣。教师与学生交流平等、 和谐,并且不断地给予鼓励和评价,真正地尊重了学生的创 造性,促进了学生的发展。